戴玲
摘 要:近年來,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自主學習模式這一概念也越來越關注,如何在學科的課程教學當中更好地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將主要以初中生物學科為研究對象,探討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模式;初中生物;培養
一、 引言
新課程理念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成為教學的核心與重點,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培養實際上是在高中課程標準當中出現的,但是現在初中的生物教學已經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一些相關的教學實踐不斷開展。培養學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初中生物教學需要以此為前提,不斷進行學科教學優化,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
二、 初中生物教學關注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意義
初中的生物學課程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通過教學的優化,有助于學生生命觀念以及生物學基本觀點的形成,對于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學,一方面,需要從核心概念出發,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建立,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觀念;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進行體驗和感悟,從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相關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思維。
三、 生物學學科自主學習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整體統一性
生物學學科的核心能力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這四個維度是一個整體,具有很強的內在統一性,彼此之間聯系緊密,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生物學學習的四個維度當中最能體現學科特色的就是生命觀念,這一維度將整個生物學學科的學習能力支撐起來,而生命觀念的形成又離不開科學思維的培養和科學的探究精神。科學探究的內涵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科學思維,而科學思維得以進行實踐轉化和證明,離不開科學探究。科學思維活動與科學探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生命觀念得以逐漸形成,社會責任也得以形成。
(二)較強的跨學科性
生物學的跨學科性是比較強的,與物理學科、化學學科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其聯系主要體現在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研究的內容等方面;另外,生物學科與數學、工程信息學等學科也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些學科相互滲透,不斷發展,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起著共同的促進作用。作為生物學最為突出的學習觀念——生命觀念,其形成與相關學科密切相關,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學科之間聯系的不斷加強,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科學生命觀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與形成。
四、 關注自主學習模式,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途徑
(一)轉變教師觀念
生物學學科自主學習模式教學優化首先要從教師觀念的轉變開始。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具體實踐當中,困難依然存在,最為突出的就是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實現同步,當然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觀因素還是教師的接受問題。與傳統學科教學相比較,在學科學習能力提升發展要求之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和實踐技能,這對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優勢,然而因為傳統觀念難以改變,不少生物學科的一線教師還沒有真正地行動起來。
教師觀念的改變有助于教師教學改革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升,從學科專業性的角度出發,教師是相對權威的學科專家,原本應該具有很強的自我感,但是現實恰恰相反,部分教師在新課改當中沒有較強的自我感。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從發展的教學目標出發,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培訓,增強自我對學習能力的理解,提升學科教學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發展的頂層設計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礎上進行生物學的內涵的正確理解,然后將自己的正確理解與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另外,教師要對自主學習模式實施的意義進行了解,教師只有自覺主動地進行融合才能將自主學習模式真正地落實到位;最后,教師要對自主學習模式為基礎的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研究,要對生物學的本質進行清晰的把握,將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科的本質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真正地進行學科教育的實施。
(二)結合課程標準,以自主學習模式為指向,進行可觀測的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明確是課堂教學得以優化實施的關鍵和依據。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認真進行學情分析,以自主學習模式作為科學指向,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確立,有助于教學設計的優化,也為教學評價提供了依據。所謂教學目標就是教學的預期效果,具體的結果描述可以從知識與認知過程的結合來進行,生物學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同時也是可以不斷提升的,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需要真實地進行和真實地思考,認真地開展探究,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圍繞課程目標,設計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的活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當中,而課堂氛圍活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課程資源不僅僅存在于課程當中,也存在于學生的生活當中,教師應該充分進行挖掘,結合生活情境進行問題設置,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會產生很強的熟悉感,進而才能夠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 讓生活走進課堂
課堂導入是整堂課的關鍵,生活化的導入方式更加的鮮活,也更加地能夠體現生活實際,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導入問題的設置,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產生求知欲。比如合理膳食這個問題,如果單純地講解什么是和怎么做,整個知識的理論化就會非常強,學起來枯燥無味,學生提不起興趣,最后影響教學目標,因此在這一類內容的教學當中,就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膳食與家庭生活融合起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生活習慣進行食譜的設計,這樣的導入設計很容易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和實踐,有助于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