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宇鑫 萬小磊
摘 要 探索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逐步成為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的必要舉措,地方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應以適應國家對翻譯專業的人才需求為導向,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既重理論,也強調實戰,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翻譯人才為目標,宏觀規劃、動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及模式,規避人才培養趨同化。
關鍵詞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校企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6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1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per talent supply mode of adequate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has become essential to the economic progress, national and local. To satisfy the countrys demand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privately funded ones should distinguish themselves and avoid sameness by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including practice in the schedule and by comprehensively designing and constantly updating their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or mode, aiming to turn out professional and pragmatic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Key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campus education
仲偉合在《改革開放40年我國翻譯專業教育:成就、挑戰與發展》一文中指出“一些翻譯人才培養單位仍未理清‘翻譯專業定位,還是沿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框架。還有一些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欠妥,人才培養質量不高。[1]為了規避可能出現的專業特色不明顯,與英語專業有同質化發展的傾向。我院翻譯專業較早進行了深刻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改革,多措并舉,目前,翻譯專業發展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效果良好。
1明確民辦高校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廣東科技學院翻譯專業培養目標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東莞地區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具有較系統的翻譯理論知識、較扎實的翻譯基本功、較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一定的翻譯批評和翻譯鑒賞能力,能在涉外企業、翻譯公司等從事筆譯、口譯和語言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
為順利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首先確定翻譯專業的主要教學內容,從翻譯文本類型來說,翻譯可大致分為文學性翻譯和應用翻譯,文學翻譯要求譯者有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具備語言學、美學、文學等方面深厚的修養,受生源質量影響,我院翻譯專業本科生的雙語基本功較弱,雙語語言能力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升,根據“因材施教”基本原則,我們將本科英語翻譯教學進行了非文學性轉向,主要教學內容為外貿函電、科技、旅游、廣告等應用翻譯文本,以服務地方經濟、面向珠三角地區培養應用型、職業化、本地化人才為主要專業特色。
2科學設置民辦高校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要從根本上提高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走專業翻譯教學之路是必然的選擇,這就需要翻譯專業人才培養必須結合自身院校實際,著力凝練專業特色,服務地方經濟。[2] 廣東科技學院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規定:以掌握英漢雙語語言知識、跨文化溝通、相應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能等專業知識,具有計算機輔助翻譯行業知識,具備翻譯服務能力為基本知識要求,我院翻譯專業又細分為商務英語和科技英語兩個方向,教授不同對口服務行業的專門知識。
我院翻譯專業的教學目標十分明確,教學重點放在應用翻譯定義、翻譯特征及語言特色上,以及外貿函電、對外廣告、科技翻譯、旅游景介翻譯等應用翻譯文本,使學生掌握每個行業的行業化、套式化、實用化、差別化語言特征。我們的教學資源以貼近國內翻譯市場的需求為基本原則,在就業前,全面提升學生應用翻譯及學以致用的能力,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毋庸置疑,翻譯專業的學習必然以筆譯、口譯類課程為核心,但我們也十分注重先修課程的鋪墊性、基石性作用,以及科技文獻翻譯、科技術語翻譯、口譯基礎、高級科技口譯等后續課程的深入性、拓展性作用。“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已大大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教學評價方式也應有所變化,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進行考試改革,提升考試的規范性及公平性是值得所有任課教師常思考的。
如何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實踐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是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實現自身健康發展和轉型具有重要意義。[3]由于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緊貼“應用翻譯”這一主題,十分注重商務、廣告、科技、旅游、政治文獻等應用文本的翻譯,既突出了“應用型”,又兼顧了“實用性”,這種人才培養方案的模式十分符合國內翻譯市場的需求,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實情,貼近我院翻譯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使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能盡快適應本地翻譯市場的要求,快速順利開展翻譯相關的工作。
3 多措并舉構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翻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高校和企業是構建校企合作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的兩個重要主體,在構建翻譯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提升高校和企業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自我責任意識,為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礎。高校在學科建設中應對翻譯專業校內實訓、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從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實踐教學機制等方面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使校內實訓實驗基地在實踐教學環節真正發揮作用。[4]
廣東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正是在“產學研”合作日趨成熟的前提下,以較全面的“立體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指導翻譯專業及各專業翻譯課程建設,我院翻譯專業校企合作主要依托東莞市翻譯服務中心、廣東科技學院應用翻譯研究所、東莞工貿會、深圳網商聯盟等商會,外國語學院與東莞、深圳、廣州等地500余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這些優質企業均可為翻譯專業學生的實踐、實習、就業提供機會。這種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十分符合大灣區經濟發展中語言服務行業需求,對培養學生語言產業服務中的翻譯能力事半功倍,為東莞及珠三角地區的服裝、電子、機械等支柱性行業提供本地化翻譯人才,實行了良好的學業、行業對接。
仲偉合教授在我院開展了題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講座,在談到國標背景下英語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時,仲教授提出課程體系建設應處理好四對關系,即: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自我院建設翻譯專業以來,我們十分注重在課程設置中,處理好這四對關系的平衡,尤其是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鋪墊作用、銜接關系。在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設置了口語、寫作、筆譯、口譯、計算機輔助筆譯及綜合實訓,校內學習階段的這些整周實訓活動最大限度、最快效率地再次夯實學生的語言技能及實踐操作技能,也為學生進入企業實踐打好基礎。
4 結語
在民辦高校的應用型翻譯本科專業建設中,既要尊重共性,遵循翻譯專業學科的客觀規律,又要突出個性,探索符合學校發展實際、本地化與應用型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使翻譯教學真正與翻譯產業緊密結合,翻譯教學、翻譯產業切實為翻譯研究提供沃土,翻譯研究則為翻譯教學提供指導,這將是民辦高校翻譯專業建設及改革的指導性原則。
參考文獻
[1] 仲偉合.改革開放40年我國翻譯專業教育:成就、挑戰與發展[J].中國翻譯,2019(1):68-75.
[2] 賈和平.校企合作下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0.03.
[3] 劉鴻慶,蘇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翻譯人才實踐能力培養[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2.
[4] 肖敏.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譯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