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如何利用 “補白”這一教學策略,挖掘文本中隱藏的體現文本內涵及背后的人文價值和情感教育因素等的思維留白處,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實現有效的教學生成,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關鍵詞】小學英語;補白;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陳淑縈,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補白,即填補空白,所謂“空白”,就是文本沒有寫或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需要讀者想象去的部分。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應該是有深度的、多維的。不同方式的“補白”,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思維能力,重構課堂格局,形成有生命張力的課堂。本文結合外研版《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談一談筆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補白”教學策略的嘗試與思考。
一、依托文本,思維補白
眾所周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典型特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的課堂不應僅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和積累,更重要的是依托文本素材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語言學習插上思維的翅膀,這樣的課堂才有深度和廣度。如四年級下冊 Module 7 Unit 1“I helped mum”一課,我們改變傳統的文本解讀方式,緊緊抓住Grandma對主人公Amy說的“You are a good girl.”這句話開展教學。上課伊始,便引導學生猜測,給予他們思維留白:為什么Grandma對Amy這么說?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猜測,圍繞話題補白如“Maybe she get full marks; she cooked nice cakes; she cooked fish”等(見圖1、2),最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文本,他們的思維更為開闊、活躍,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再如五年級上冊 Module 9Unit 1“Are you feeling sad”一課,筆者鏈接生活情境,從微信朋友圈動態入手,設計并讓學生關注主人公lingling的朋友圈,同樣給予他們思維留白,引發學生想象“Why lingling is sad?”,學生大膽猜測,主動表達,尋找根源。
可見,想要打造英語高效課堂,應該是基于核心素養,重新解讀教材,給予學生留白,并技巧性地引導學生 “補白” 重構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獲得思維品質的發展。
二、依托插圖,想象補白
課文插圖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資源,它形象、直觀,總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用插圖能啟發學生想象,激發學生進行課文補白,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價值。
以五年級下冊 Module 8Unit 1“will you help me ?”為例,話題圍繞Daming即將送給遠在紐約的表哥Simon一份禮物而展開討論,當確定禮物是龍風箏后,主人公Fangfang幫助Daming一同制作完成。本課的目標語句通俗易懂,話輪單一:“Will you help me ? /Of course, I will. / No, I won't.”(見圖3)筆者雖有意引導學生觀看插圖并提問“What are there on the desk ?/ How to make a kite?”等,實則巧妙地將第二單元的內容——風箏的制作過程融入插圖中,對文本內容進一步補白,從而讓話題內容更飽滿、豐富(見圖4),同時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創造條件讓他們有話可說。
五年級上冊 Module 9Unit 1“Are you feeling sad”一課,課文前后兩張插圖對比明顯(見圖5),于是我們引導學生關注插圖,利用插圖提供的直觀線索,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預測,從而培養他們觀察、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由此可見,借用插圖補白,讓學生預測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推斷和探究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依托資源,情境補白
情境補白,讓原有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充實,情境得到有意義的呈現,學生對主題單元有了更深刻、更豐富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資源豐富性、交互性等優勢給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四年級下冊 Module 7 Unit 1“I helped Mum.”為例,本單元圍繞行為動詞過去式展開教學活動(見圖6),過去時態于學生而言非常抽象,且為第一次接觸,學習難度較大,因此筆者精心設計了 “ed” 時光機。上課伊始,直觀生動的時光機帶領學生穿越時光隧道,營造過去時光的氛圍,讓學生初步建立“ed”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行為動詞過去式可以表達過去時間的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點滴,表達感恩之心,將愛付諸行動(見圖7)。
將抽象的時態轉化為直觀的知識講解,縮短了教學與現實的距離,充分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以身臨其境的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引導他們用英語積極思維,也給他們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
四、依托生活,話題補白
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出,所謂的“學習”,就是跟客觀世界的交往與對話,跟他人的交往與對話,跟自身的交往與對話,他將“學習”界定為一種“對話性實踐”。小學英語課堂聽、說、讀、寫活動的逐步開展,恰恰是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進行,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話題補白,就是將單一對話內容充實,讓學生借助自己的想象以及自己的語言基礎,建構并完善新的語言框架,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四年級下冊 Module 7 Unit 2“Grandma cooked fish”,本單元繼續圍繞上一單元行為動詞的過去式展開教學活動,語言能力目標簡單,即引導學生學會描述過去某一時間或狀態發生的事情。因此筆者設計活動時,巧妙地將單元、話題進行整合,在討論Grandma 和Grandpa昨天所做事情的基礎上,引出話題“日常活動”。隨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一步補白,描述爺爺奶奶的外貌特征,即第二個話題,有效地整合本單元第一模塊形容詞的學習,接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20年前的他們,外貌特征和日常活動會有哪些不同”。從而引出第三個話題“過去與現在”,整合了本單元第五模塊過去與現在的對比,并讓學生感知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態的對比和用法(見圖8)。
再以五年級上冊 Module9Unit 2“Are you feeling sad”為例,其目標語句較為單一“Are you feeling.../Yes./No, I am feeling...”,因此,筆者設計教學目標時,將重難點定位為討論如何引導學生處理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輸出時,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鞏固語篇知識,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見圖9)。
依托生活,話題補白,讓學生的語言、思維、情感都獲得了最真實的學習體驗,讓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到實處。
五、依托主題,繪本補白
當前,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的融合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英語老師所采用,主教材與繪本內容有效結合,不僅使學生通過繪本的滲透加深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老師可以根據每個話題和主題的相關知識點去尋找適當的英語繪本,用在課堂復習和鞏固階段,這樣學生不僅增加了閱讀能力,還在短時間內復習和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如五年級上冊Module6Unit 1“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圍繞個人能力展開討論,筆者考慮五年級學生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語言、詞匯、語法、話題表達等基礎知識,在聽說讀寫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結合繪本“I like me!”(見圖10)進行教學,內容與外研版的教材非常貼合,更多地輸出活動類短語。活動中,讓學生進行思考,自主表達從小豬身上學到什么,并逐步過渡到自我的思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勇于接納自我,不斷嘗試(見圖11)。
總之,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應該是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英語學科核心能力的課堂。有效又精彩的補白,能扎根課堂語言情境,讓學生借助思維和想象,完成真實語言的表述,推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佐藤學.學習的三位一體論[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