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慧
【摘? ? 要】走入書的世界,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更能夠感受到語言的多姿多彩。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教學要強調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深入閱讀。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35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
在開展寫作時必須以豐富的閱讀作為基礎,閱讀是快速提高寫作水平的不二法門,同時能促進個人寫作特色和獨特的寫作風格的形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開來,而是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基礎性作用,為寫作教學奠定可靠的保障。在廣泛閱讀當中,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都會得到有效拓展與延伸,使學生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增強寫作的深度。權威性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基本特征,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應該在深入閱讀當中促進詞匯量的提升,同時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應該以學生終身閱讀理念的培養作為基本目標,提升讀寫結合教學整體水平。在寫作當中,對于閱讀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強化作用。在寫作當中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在閱讀中更加具有針對性,掌握豐富的閱讀與寫作技巧。因此,應該明確讀寫結合之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性,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當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對于讀寫結合教學的認知程度不足是限制教學任務快速推進的主要因素。一些教師未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制定教學方法,缺乏對當前教學標準及要求的深入分析,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讀寫結合教學的工作要求。對于教材資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缺乏對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性指導。同時,閱讀與寫作教學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分離,導致閱讀的目的性不強,同時在寫作中也無法充分調動閱讀經驗,限制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未能采取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幫助學生開展讀寫結合,導致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的局限性較大。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重組教材文本
教材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文本,但從目前小學語文的讀寫現狀可以看出,教材閱讀篇目多,習作訓練少,教師對課文的講解多于對習作訓練的講解,同時學生的課后習作很難與教材課文連接起來。基于此,教師應該跳出教材編排限制,不局限于教材的單元安排,可自行將不同單元甚至不同年級的課文相互連接作為一組習作訓練的閱讀材料。
例如,《鄉下人家》與《祖父的園子》,兩篇文章都描寫了美麗的自然景物,都通過某個角度的景物描寫表達了真摯的情感,教師可將這兩篇文章一起作為以描寫景物為主題的習作訓練的閱讀對象。除了這種寫了相同內容的文章,還可以把具有相同寫法、相同文章結構或者相同文體的文章重組在一起,更好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活起來。
(二)通過有效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是學生認知語言、建構語言的過程。通過閱讀、學習各種各樣的語言文本,學生開闊了視野,跟隨文本進入了一個又一個的新世界,實現了知識認知的拓展與豐富。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無話可寫”,陷入寫作的“迷茫”之中,導致低效寫作,甚至對寫作存在抵觸情緒。
有效的閱讀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它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活動做支撐。這樣學生在參與寫作時能夠及時從大腦中提取對應的寫作素材,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更豐富、更充滿內涵。這里所說的有效的閱讀,不是囫圇吞棗式的閱讀,而是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在品讀語句內涵、勾畫重點語句、落實批注式閱讀之中提升閱讀效率,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如在閱讀《觀潮》時,作者以時間順序為我們刻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三個場面,多樣且形象地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在語言文字之中無不表露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驚嘆與贊美。教師就可以基于作者的情思,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并且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與問題相對應的語句進行勾畫和積累。
1.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2.在描寫的過程中,作者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刻畫了錢塘江大潮怎樣的特點,將相關語句劃出來。
這樣的問題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有方向的有效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深入品味語言,有效積累語言,閱讀效果會大大提高,同時為學生后續的寫作活動奠定了基礎。
(三)開展仿寫續寫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寫作活動,包括仿寫、續寫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給學生寫作鍛煉的機會,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參與積極性,能夠基于閱讀深化學生的寫作,從而達到有效訓練的目的,改變過去寫作訓練實施過程中的強制性以及被動性情況。
仿寫是寫作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能夠汲取寫作經驗,寫作練習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教師可以基于閱讀文本中獨特的寫作手法或者精彩的語句開展對應的仿寫訓練。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文章中描寫閏土的語句,模仿作者的人物描寫方法,對自己的同桌或對朋友進行刻畫。
續寫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練習方式。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布置續寫任務,讓學生思考閱讀文本后續的故事發展走向,尊重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發散力,在續寫的過程中開展有效的寫作練習,達到讀寫結合的教育目的。
四、結語
讀寫結合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學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加快教學任務的推進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為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核心素養提升奠定基礎。但是,由于認知程度不足、閱讀與寫作脫節等問題的存在,也會對實際效果造成影響。為此,教師應該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生活體驗、創設教學情境、拓展讀寫邊界、實施寫作訓練和開展實踐活動等途徑,充分發揮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優勢,滿足新時期語文教學工作的要求,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小知.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切點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66-67.
[2]葉精武.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J].科學咨詢,2018(1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