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守兒童作為農村三留守中的一個群體,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面臨諸多問題。由于長期缺乏父母陪伴、關愛,他們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并且喜歡將事情藏于心底,這種狀況長期持續下去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較大影響,使他們難以正常融入社會。文章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對繪畫療法的價值進行一定的探索,以期運用繪畫療法幫助留守兒童擺脫現狀,使其能夠正常與人交流、講述自己的困境和遭遇,從而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繪畫療法;留守兒童;心理治療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3-0-03
0 引言
2016年2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農村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或者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1]。在農村,兒童留守的現象依舊十分常見,他們大多都是父母外出務工,而與家中較為年長的爺爺奶奶或者其他長輩居住在一起。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常有兩個極端表現:一些兒童可能過早成熟、懂事,懂得體諒父母和長輩們的辛苦,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得努力、認真,也能與他人友好和睦相處;而另外一部分孩子則可能出現性格內向、不聽話,與人交流溝通不自在、沒有自信的問題,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礙,在學習生活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第二種情況的留守兒童非常普遍,他們在生活中幾乎不愿意與人溝通,常常將不高興的事情壓抑在心里。繪畫療法在心理學中是指以繪畫作為中介活動的藝術性治療技術,通過繪畫的方式使繪畫者在自由聯想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從而達到心理治愈的目的和效果[2]。繪畫療法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了解其中不愛說話、性格內向,甚至具有一定暴力傾向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社會工作者的支持和鼓勵有助于兒童克服困難、宣泄心中的情緒、表達內心的想法,從而促使這些留守兒童更好地成長。
1 繪畫療法的具體實施階段
繪畫作為一門非語言工具,它可以幫助人們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內心想法,促進同學之間、老師與同學之間以及社會工作者與兒童之間的認識和了解。因此,不管是在學校老師的輔導過程中還是在社會工作者的陪伴過程中,都可以鼓勵留守兒童將所思所想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更加深入了解兒童,同時留守兒童自己也可以在繪畫的過程中表達情感、宣泄不良情緒。
1.1 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社會工作者要招募一定數量的留守兒童參加繪畫治療,可以是兒童主動來訪或者由班主任或家長推薦參加。為了能更加順利、更好地輔導兒童繪畫并順利達到繪畫治療效果,社會工作者首先要與這些留守兒童建立友好關系,促使他們更加信任社會工作者。在建立友好關系階段,可以準備繪畫所需的材料,確定繪畫的環境場所,并構思繪畫主題,以保證繪畫治療的順利開展。
1.2 繪畫階段
在繪畫階段,在社會工作者的組織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社會工作者此時要充分尊重兒童的意愿和想法,給予他們足夠的創作空間和思考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創作。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不能給兒童任何的干擾,即使兒童出現亂涂亂畫的情況也不要過多阻止,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力,使其將內心的真實世界用圖畫表現出來。
1.3 繪畫結束階段
繪畫只是將想法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圖畫具體所代表的想法和情感還是需要繪畫者自己來解釋和闡述。因為留守兒童都還只是孩子,他們的想象天馬行空,所以孩子畫出來的東西較為抽象,他人很難真正看懂和理解畫面內容所代表的意義。因此在孩子們都完成作品后,社會工作者首先要鼓勵孩子畫得很好、畫得很有特色和想法,對他們的畫先給予肯定,然后在社會工作者的引導和帶領下,鼓勵這些兒童對自己的圖畫進行闡釋,并說出畫面所代表的內容和意義以及他們自己內心對圖畫的期望是怎樣的,同時社會工作者要對孩子的表達和解釋給予理解和尊重,并進行適當的總結。
2 繪畫療法對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
2.1 豐富課外活動,增強與他人的交流溝通
一般而言,因為留守兒童較為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所以他們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和來往。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娛樂設施較為缺乏,因此大多數留守兒童放學后要么獨自待在家里,要么就是和大人一起外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大人在干農活的時候,這些孩子只能獨自待在一旁玩耍。因為一年四季有各種農活等待完成,所以長輩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本身就比較匱乏,再加上這些兒童自身孤僻的性格特點,長期的獨處讓他們很難與他人正常溝通和交流。而繪畫療法的運用可以豐富這些孩子的課外活動和娛樂生活,使他們的課后活動也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在繪畫過程中,社會工作者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繪畫治療,可以加強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互動過程中,還可以鼓勵他們與成員進行合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體意識。
2.2 有利于兒童宣泄內心情緒、表達情感,促使其健康成長與發展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居兩地,因此他們與他人的交流和情感傳遞是很少的。而且在農村,受到傳統觀念和習俗的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有一條分明的界線,孩子很難隨意地與父母交流溝通,而父母也常常吝嗇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兒童不知道該和誰傾訴,他們會將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一些問題藏在心里,長時間壓抑自己的內心會給這些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和影響。面對這種現狀,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繪畫療法,從而有效幫助兒童表達內心真實感受和想法,促使其健康成長和發展。在這方面重慶圖書館就是一個正面例子,重慶圖書館曾運用繪畫療法對65名城市留守兒童開展多次心理干預,實踐證明,繪畫療法可以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他們梳理自我概念,鍛煉其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3]。
2.3 專注力得到提升,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很多留守兒童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年齡較大的家長對于兒童的學習成績要求比較低,放學回家后一般都不會要求孩子做作業,同時這些老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所以他們幾乎不能在學業方面給予孩子任何指導和幫助。再加上兒童在這一時期都喜歡玩,在學業方面的自制力也較差,所以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而繪畫作為一門藝術,在繪畫時講究心平氣和,因此繪畫能夠鍛煉人們的耐力和注意力。通過一段時間的繪畫治療不僅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解決內心存在的苦惱和問題,還可以使他們提高專注力,激發其學習興趣。
2.4 有利于社會工作者走進兒童內心世界,避免二次傷害的發生
當前,農村經常發生一些傷害兒童的事件,比如兒童暴力傷害或者一些女性兒童可能受到侵害。由于留守兒童年紀小,膽量也比較小,面對別人的恐嚇與威脅,他們往往不敢或者不知道該怎樣將遭受的傷害告知家人和老師。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傷害會一直被孩子深藏于內心,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會對他們以后的成長甚至一生都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對于這些情況,在運用繪畫療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引導孩子將自己的遭遇畫出來,在社會工作者的鼓勵和支持下,兒童也可以講解自己繪畫作品中的故事,這將有利于社會工作者進一步深入孩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遭受的侵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從而避免他們再一次受到同樣的傷害。
2.5 有利于幫助留守兒童認識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在繪畫過程中,留守兒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社會工作者的表揚下和同學的贊賞中,留守兒童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將繪畫發展成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這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3 以繪畫療法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思考
繪畫療法對于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極大的價值,但是兒童與兒童之間因家庭環境、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在性格方面、對待事物的態度方面以及興趣愛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同。社會工作者在運用繪畫療法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不同兒童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尊重其個性,避免削弱繪畫的效果和對兒童產生不利的影響。為順利開展繪畫療法并取得有效的治療效果,社會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給予兒童足夠的尊重、理解,促進良好專業關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本就是一項首要的任務和前提,在實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與服務對象建立友好信任關系,不能歧視兒童,更不能認為其年紀小就不把他們當回事,而應該接納、尊重其主體地位,堅持個性化原則,根據每個兒童不同的情況設置不同的實施方案,給予兒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從而讓兒童信賴和認可這種專業關系,這將有利于后續治療工作的開展和順利進行,保證治療效果。因此在繪畫中要充分尊重兒童對材料、色彩的選擇和偏好以及他們對主題的選擇,社會工作者盡最大努力給予其相關的物品和材料,滿足兒童順利繪畫的要求和想法,讓其盡情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3.2 繪畫作品的解讀權歸留守兒童所有
在繪畫作品完成后,社會工作者不可以隨意指點和評價兒童的繪畫,而應該充分鼓勵兒童自己去描述和講解作品。這些留守兒童在解釋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其膽量、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深入了解每一個兒童內心最真實、最真切的想法。很多留守兒童的性格比較內向,膽量比較小,鼓勵兒童自己解讀作品,能夠充分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激發他們的勇氣。
3.3 避免過度解讀兒童作品的情況
在兒童解讀作品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對兒童作品中出現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提問,但是要避免強制要求兒童細講作品的每一個細節,因為在繪畫時人們往往是將當前腦海中最真實直觀的想法直接表現出來,他們可能并沒有過多地考慮這些較為深入的問題和細節。因此,過度解讀和提問可能使兒童產生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導致他們產生煩躁情緒,或者對自己的繪畫水平不自信,以致難以取得較好的繪畫治療效果。
3.4 加強社會工作者相關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
兒童時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兒童時期受到的不利影響和錯誤引導可能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因此,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工作之前要充分學習和掌握有關兒童和繪畫治療的知識,正確引導兒童認識相關問題,促使其健康成長。
同時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堅持個性化的原則,根據每個兒童的特點和問題提供適宜的幫助和服務,而不是簡單為所有兒童提供完全一樣、無差別的服務。繪畫治療法屬于心理學療法中的一種,因此社會工作者在為兒童提供繪畫治療服務前,要充分學習并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認真了解該療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3.5 加強繪畫療法方面的專業人才培養
當前,兒童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化和多樣化,而且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很多問題又難以及時發現,導致很多留守兒童遭到了身體和心理層面不同程度的傷害。繪畫療法是一種兒童容易接受的治療方法,而且能夠快速拉近社會工作者和兒童之間的心理距離,因此它能夠較為輕松地幫助有關人員了解兒童面臨的困境。但是目前繪畫藝術治療方面的專業人才還相對較少,能夠將繪畫治療藝術與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結合起來的專業人才則更加欠缺。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以免兒童再遭到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加強繪畫藝術治療相關的人才培養刻不容緩,這將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4 結語
兒童不僅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還是一條條寶貴的生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兒童都能夠從小就生活在溫暖的羽翼下,擁有一個健全溫暖的家庭,從小能夠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健康快樂成長。對于大多數留守兒童而言,這可能是他們渴望已久的夢想和期盼。
當下,留守兒童作為困境兒童中的一類,他們面臨的問題非常復雜,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與留守兒童相關的問題比比皆是,但是這些問題真正被發現、關注和有效解決的卻非常少,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可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繪畫藝術療法作為心理療法中的一種,通過繪畫表達的方式能夠幫助社會工作者順利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兒童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有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content_5041066.htm,2016-02-14.
[2] 張寒玉.留守兒童心理輔導中的繪畫療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8(5):168-169.
[3] 易紅,王祝康.繪畫藝術治療在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干預中的應用:重慶圖書館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2):72-75,80.
作者簡介:熊丹(1997—),女,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會福利與社會服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