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晨菲
摘? ?要: 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有利于引導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方式,是不斷發揮黨內監督制度優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需進一步增強黨內監督制度的科學性、完善黨內監督的制度體系、創新黨內監督制度的宣傳教育方式,增強黨內監督實效,推動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黨內監督?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構成文化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制度與文化的統一,“是人類為了規范自身行為主動創制的有組織的規范體系,是制度積淀于人內心形成的認知和習慣,支配著人們對制度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決定著人們對某一種制度的態度”[1](343)。黨內監督制度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形成的有關黨內監督的制度規范、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的總和,是一種特定的規范體系。在新的形勢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實現制度約束和文化涵養的有機結合,不斷發揮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需要重視和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
一、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制度文化,“無論從制度角度還是從文化角度來講,都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特別是正式的制度文化是制度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素,蘊含鮮明的價值導向和育人元素”[2](169-175)。黨內監督制度文化是制度文化的一種,通過制度的約束和文化的感染,有利于制約、規范、引導黨員干部的行為取向,增強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認同,營造良好的監督氛圍,真正發揮黨內監督的實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一)引導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
黨內監督制度只有被廣大黨員干部理解、認同才能體現其生命力。如果黨員干部沒有對黨內監督制度的認同感,就難以形成自覺的監督意識。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兼具制度規范和文化引導功能,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既有利于發揮制度的規范約束作用,又有利于發揮文化的價值引導作用,通過兩者的同向發力,有利于黨內監督制度更好地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同時,通過對思想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使黨內監督制度內化于心,增強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理解和認同,自覺樹立監督意識,并不斷將內在意識轉化為外在行動,引導黨員干部自覺遵守黨內監督制度、約束自身行為、按照規章制度行事,不斷樹立黨內監督制度的權威。
(二)營造良好的黨內監督氛圍
“文化具有價值整合功能,能夠有效增強社會群體內部成員的價值共識”[3](75)。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通過各種層次、不同形式的制度文化宣傳教育,培養和激勵黨員干部遵守和執行黨內監督制度的思維意識,在制度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下,使黨內監督制度為大家認同和遵循,逐漸達成明確一致的價值共識,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監督,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制度執行力,使黨員干部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勤于監督,營造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積極監督、大膽監督、支持保護監督的濃厚氛圍,不斷發揮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
(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深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決心,不斷加大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在反腐敗斗爭方面“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4](8)。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成效的同時,要清楚地看到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有利于黨內監督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增強制度的可實施性,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通過對制度的宣傳教育,有利于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認同感和敬畏感,更好地規范行為,起到榜樣、典范作用,增強黨內監督制度的執行力、影響力,更好地防治腐敗現象,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二、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面臨的不足
在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與實踐的過程中,隨著人們對制度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入,黨內監督制度文化日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仍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重視和解決。
(一)一些人制度意識不強
落后的政治文化會影響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由于受封建專制制度的影響,“長期以來形成的封建倫理綱常深深地沉淀于國民的心里,影響著當代公民的政治行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強調等級服從的政治文化”[5]。這些根深蒂固的等級尊卑及“人治”的思想觀念,使部分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唯上是從,制度的剛性約束不強,制度意識日漸淡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制度的特點是義務本位法規、職責本位法規,而不是權利本位法規、權力本位法規[6](95-106+168)。黨內監督制度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強調黨員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要求以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為重。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黨員容易受物質利益的驅動,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監督義務和責任,不認真貫徹執行各項監督制度,出現監督執紀寬松軟現象。
(二)一些制度執行力不足
制度的執行是建設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重要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制度建設成效顯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黨內監督制度并未得到嚴格的貫徹執行。部分黨員干部在執行黨內監督制度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全形成文化自覺,缺少制度執行的自覺性和內生動力,在執行黨內監督制度的過程中出現機械性、選擇性、象征性執行現象。有的對于上級的命令政策,不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機械性執行;有的按照自己的習慣,對政策選擇性執行;有的對違法亂紀行為,不按照相關制度、條例追究和懲戒。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黨內監督制度的權威性,妨礙了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三)制度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黨內監督制度的執行,不僅受黨員干部思想認識的影響,還受制度本身的制約,制度的完善性、可操作性是制度長期有效執行的保障。雖然黨內監督制度日益完善,但由于人們的認知水平、自身能力存在局限性,以及面臨的現實狀況和復雜多變的黨內監督問題,制度在制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漏洞。例如有些制度的設計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制度之間未能相互配合、補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強,只是進行了一些原則、條文的規定,并沒有深入具體的量化,使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選擇性執行的現象;有的制度在具體責任的劃分上,涉及基層、個人的,責任劃分不明晰,難以具體到個人。
三、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的途徑
新時代,要解決當前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堅持整體性、創新性等原則,增強黨內監督制度的科學性,完善黨內監督的監督檢查機制,不斷加強對黨內監督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健全完善黨內監督的制度體系,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方式,不斷樹立制度的權威,增強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敬畏感和認同感,不斷約束規范自身行為,實現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新發展。
(一)增強黨內監督制度的科學性
黨內監督制度體系的健全與完善是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的基礎,沒有制度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支撐[7](268)。要增強黨內監督制度的科學性,發揮制度的效力,就要從制度本身入手,使制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既要起約束規范的作用,又要具有實際可操作性。首先,制度的制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從全局整體層面設計、調整黨內監督制度,使黨內監督制度的制訂、實施、監督等環節相互配套,使任何行為都有章可循,任何錯誤都將被依法懲治。其次,制度的制訂要堅持創新性原則。只有不斷創新制度,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持制度的生命力。加強黨內監督制度建設,要根據黨內監督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創新制度,剔除制度中不符合現實發展要求的制度,進一步完善經過實踐檢驗、符合客觀實際的制度,不斷增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增強制度的權威性。
(二)完善黨內監督的監督檢查機制
習近平同志指出:“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實,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鎖在抽屜里,制度就會成為稻草人、紙老虎。要強化制度執行,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出臺一個就執行落實好一個。”[8](82)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的有效執行,依賴于黨員干部的自覺性。完善內監督的監督檢查機制,目的在于促進各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執行黨內監督制度的自覺性,使制度的執行從監督執行轉化為自覺執行。完善黨內監督的監督檢查機制,一要加強對關鍵黨員干部的監督,抓好這個“關鍵少數”,因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是貫徹執行各項制度、政策的組織者和決策者,他們是否嚴格執行制度、政策,對于黨內監督制度能否被貫徹執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9](442)。所以必須加強對關鍵黨員干部的監督檢查。二要對制度執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監督、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嚴厲查處不認真執行黨內監督制度甚至破壞黨內監督制度的行為,及時發現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三要對制度執行的結果進行監督考核,健全責任問責機制,規范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增強黨員干部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和制度執行力,促進黨內監督制度的有效實施。
(三)加強黨內監督制度的宣傳教育
加強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學習,不斷加深對黨內監督制度的理解,增強制度意識,是建設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重要措施。要加強對黨內監督制度的宣傳教育,不斷加深廣大黨員干部對黨內監督制度的認同和理解。首先,在黨內監督制度宣傳教育過程中,要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級別、層次的黨員干部,制訂不同的宣傳教育內容,使各級別的黨員干部熟悉掌握和遵守運用相關的黨內監督制度。其次,在宣傳教育方式上,既要進行互動式學習,調動黨員干部學習的積極性,又要注重黨內監督制度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制度執行的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使黨員干部真正學懂、悟透,不斷增強制度意識。最后,要創新黨內監督的制度宣傳教育方式途徑。習近平同志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10](165)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精神層次的需求不斷提升,對黨內監督制度的宣傳和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理論學習上,要注重創新宣傳教育方式,不斷發揮各網絡平臺的作用,設計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使黨內監督的制度精神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認同、遵守制度的意識,真正使黨內監督制度內存于心、外化于行,不斷促進黨內監督制度文化的發展。
四、結語
黨內監督制度文化通過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文化的涵養作用,對于樹立制度的權威、引導規范黨員干部的思想行為、增強制度執行力、發揮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具有重要作用。新時代,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要不斷加強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完善黨內監督的制度體系、創新黨內監督的宣傳機制,真正實現制度治黨和文化興黨的有機結合,發揮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推動黨內監督制度文化建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臣.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建設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石書臣.制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當代彰顯與實現[J].湖北社會科學,2019(09).
[3]吳桂韓.中國共產黨黨內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75.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張亞勇,李鳳.論提高黨內監督制度執行力[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1(06).
[6]李斌雄,廖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度實施探討[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10).
[7]張國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
[9]黃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史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