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瑋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常見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一定程度上較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其獨特的學習方式——合作,有可能產生一些效率不高甚至無效的合作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和干預.本文詳細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應用
引 言
小組合作學習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與創新,已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布置探究性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社會淘汰,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有效學習.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與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重要作用,將課堂歸還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小學生,而小學生的年齡偏小,身體、智力、自制力等都沒有發育成熟.這個年齡的學生更喜歡一些比較好玩的東西.由于數學學科比較枯燥,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對這個學科產生學習興趣.然而,如果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其平均地分成不同學習小組,讓每個學習小組都是一樣的,就能在講課前讓學生先經過小組的交流、合作學習某個知識點.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加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就能一邊向學生傳授知識,一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這樣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與空間
教師平時的教學時間有限,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就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我們都知道“1+1>2”的道理,在一個小組里面,若對一道數學題出現了兩種解題思路,則有了這兩種思路的啟發,說不定就會有學生想出第三種思路.正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發揮小組內各個成員的特長,從而得出多種豐富的解題方法.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小組合作學習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應用于很多科目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十分顯著.由于學生學習的知識相對復雜且凌亂,教師應找到一個理順知識點的方法,即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班級的人員組成展開學習小組的分配,根據學習進度合理分配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在學習小組中進行討論,最終由一名學生決定問題的答案,在班級上向教師和其他學生匯報本小組的討論情況,并將他們的推理過程如實講出,以尋求教師的幫助.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氛圍緊張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雖能完成教學目標,卻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會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到了提問環節,如果學生不積極地回答問題,那么即使被教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扭扭捏捏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反而使得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緊張.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明顯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許多數學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了創新和改革,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自身的見解.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學生不能積極地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合作探討的問題沒有探究興趣,只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能積極地表達自身對探究問題的想法和建議.這樣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教師布置的探究問題過于依賴課本
教師主要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對小組探究的問題進行布置,這樣的問題一般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研究內容,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對探究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應用.如果過于依賴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目前,雖然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探究傾注了更多的關注,但是探究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四)教師沒有給予小組合作學習更多的關注
教師在具體的小組合作教學中只是針對教材中的某個問題或幾個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并沒有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對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而學生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予以更多的關注,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應付了事,教師也沒有根據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影響了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議
(一)引導學生成立合作小組,進行課前預習
我們都知道,學習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復習,其中,課前預習是為了讓學生提前對下節課要講的內容有一個了解,否則在課上學習時可能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學生自己預習的效率不高,因為他們的年齡較小.這時,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的情況都是一樣的,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預習,這樣就能讓他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預習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預習方式能讓他們的預習效果更佳,也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認識千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蘋果、胡蘿卜、桃子等.當學生小組合作稱量幾個蘋果、幾個桃子有1千克時,因為教師沒有在課前和學生交代清楚,只告訴學生分組,而且學生缺少經驗,在分組之后不能迅速地分配好各自的任務,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不知道做什么,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不明所以.在活動之后,小組成員在匯報時出現了一些小組活動無結果的現象.這就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既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獨立思考,又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他們干預,以此為后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加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就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太小,如果教師選擇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不對,那么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看準時機,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千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認識千克”,再在學生想到的場景里引出“認識千克”的例子,這樣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觀察、想象找到他們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并加深對這個知識的理解.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特別繁重,因為他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果每個人都想到一點東西,那么每個人都會有額外的收獲.
例如,在教學“認識千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一些蘋果、胡蘿卜、桃子等.當學生小組合作稱量幾個蘋果、幾個桃子有1千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其他角度闡述“千克”的含義.又如,在教學“認識克”這一內容時,教師有了前一節課的反思和經驗,可以讓每名學生在小組內分配好各自的任務,保證每名學生都有事可做.這樣的合作成果顯然比上節課有效很多.在這之后,教師可以準備一根橡皮筋、一枚一元硬幣、一個別針、一枚圖釘等讓學生練習.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從多個方面學習“克”,從而加深對克的理解,提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實踐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師要進行適時干預,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明確操作要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如果教師布置的要求過于籠統和煩瑣,學生就很容易感到困惑,不知道該怎么做,因此,教師在布置要求時要用簡潔的話語交代清楚,讓學生明確活動要求,進而展開操作.二是幫助小組成員有序分工.年齡較小的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不熟悉,也會出現不明白要做什么的情況.這時,教師要幫助他們選好組長并確定好組員各自的任務,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享受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從而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效的進行.三是及時展示合作成果.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應讓學生自己上臺展示,因此,教師應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多次的合作交流中迅速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鳳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146.
[2]程麗杰.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19(31):137.
[3]傅淑敏.初探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0):112.
[4]韓松波.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19(4):63-64.
[5]孟祿.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