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給很多人帶來了心理沖擊,也引發了體育工作者對體育教學的思考,結合線上學習方式展開的居家體育學習指導,對于探索體育學科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形勢,為小學體育學科混合式學習的具體實施提供了對策和方案。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居家鍛煉;行動方案
后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迎來新的轉變,這就要求各學科在課程建設、實施方案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有全新的思考和認識。以往的混合式學習主要指通過整合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資源優勢,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課程發展需求,如何構建小學體育學科混合式教學新樣態,是所有體育工作者面臨的全新挑戰。
一、混合式教學的內容和價值
以往灌輸式、指令性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也習慣了教師這個“拐杖”隨時在身邊提供幫助。而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從以學習資源為中心向以學習活動為中心轉變。為此,北京市八一學校體育教研團隊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混合式學習多指遠程教學,即教師利用視頻資源在線指導學生學習。但就體育學科而言,足夠的運動量與負荷才是達成課程目標最有利的保障。為此,小學體育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將呈現新形態。
二、混合式學習背景下
小學生體育學習行動方案
結合體育學科的功能和特點,學校體育團隊通過學習相關文獻,并在組內教研活動中進行智慧共創,最終將線上教學確定為三個環節:一是利用體育學習單完成身體素質練習;二是結合市區級“空中課堂”資源進行技能學習及核心素質練習;三是戰“疫”情,“榜”上有名——北京市八一學校小學部體育居家運動會。并結合返校復課后《2019-2020 學年度第二學期 北京市中小學課程安排指導意見》進行大單元整合設計,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1.學習單的前期使用
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生提前學習尤為關鍵。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上得到全面提升,這也是今后落實體育學科深度學習的必備條件。很多學生回到家中會進入“放假”狀態,教師首先要喚醒他們的學習狀態。在研討中,教師考慮這個階段盡量選取學生熟悉并相對容易的內容,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能夠參與到這一全新的學習模式中。為此,教師結合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選取適合居家練習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并通過對照上學期末的測試成績,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
學生通過打卡的方式完成每天的記錄,保留過程性成績。年級任課體育教師把上學期體質測試各項成績發給學生,使學生在練習中有目的、有目標地進行針對性提高。很多學生在階段性自測中的三項成績均超過上一學期。
2.充分利用市區級“空中課堂”視頻資源
在疫情初期,市區級課程資源已能夠充分把握學科核心內容,選取了適合居家開展的學習項目和素質練習,并可以視頻錄制和網址鏈接的方式向各學校進行推送。
市級課程有動態圖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及要求,圖文并茂,容易理解。對于這一部分,學生可自主學習,或與同學在班級微信群中討論,教師沒有過多介入(見表1)。區級空中課堂的學習視頻內容較長,知識量較大,學生自學有困難,需要體育教師“介入”。主要方法是教師先學,對每課的教學重點和易犯錯誤進行梳理,再用學習單給予學生提示和幫助。
3.“線上”運動會的實施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是體育課程的功能之一,這也決定了體育教學的競賽性和評價性。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比賽,指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學習運動知識和技能。適當的比賽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促進身體健康。同時“賽”也是對學生學與練的成果檢驗,是運動快樂的體驗形式,是培養學生優秀體育品德的重要途徑。
基于以上思考,教師們共同研究并制定了小學部首屆“線上”運動會行動方案。本次賽事共分為三個板塊。一是空中擂臺挑戰賽。參照市級課程的形態,選取五項核心素質練習作為規定內容,說明方法和要求,結合動態圖片進行推送。最終將年級前十名列入“云斗士”榜,在全校予以表彰。二是親子健身素材征集。以“讓運動充滿愛、讓更多的人團結在一起”為主題,家長與學生可尋找素材,一起配合完成視頻錄制。體育組教師會選取健身效果較好的形式在學校和網絡推送,鼓勵更多人團結在一起,共克時艱,戰勝疫情。隨后在每周賽后發布的新聞稿中也融入了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內容,進一步發揮體育學科的功能和價值。三是“我的擂臺我做主”。鼓勵學生展示“獨家絕活”,并可以自己設立擂臺并發起挑戰。通過體育教師的測評,擂臺將以發起人的名字命名。
三、復課返校后線下大單元整體設計
《2019-2020 學年度第二學期 北京市中小學課程安排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面對疫情所采取的“半學期”在校上課的階段性課程教育方案,按照 12周計算,水平一至水平三調整后均為24課時。不同運動項目蘊含著不同的育人價值文化,為此可根據不同項目特征劃分基本身體活動單元,并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單元整合。如可以將跳遠和投擲進行單元整合(見表2);對于體操、球類和武術,可以單獨選取教材內容進行大單元設計。《指導意見》還選擇了體育學科教學的主干和核心內容,即學生應知必會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等。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通過壓縮、整合、外延教學內容,突出“開放式運動技能”的特點,創設不同難度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合作學習,努力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要力爭通過大單元教學,確保學生本學期在校內至少學會 1~2 項運動技能。面對疫情,心理調節同樣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氧運動、體操、武術等運動項目的特點,指導學生緩解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制力。同時,要積極開展過程評價研究,研發多種體育鍛煉的過程性評價平臺,如校園網體育鍛煉反饋平臺等。鼓勵學生做好三個“1”,即每天體育鍛煉 1 小時,每天至少完成 1 次“眼部護理”,每天反饋“1 分鐘”體育鍛煉小視頻。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逐漸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四、結語
疫情引發的在線教學,使學習環境從實體空間走向家庭場域,教師角色從技術適應走向模式創新,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走向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由此看來,盡管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存在時空場域的差異,但其指向學生發展的本質沒有變,線上或線下的教學設計都應該基于課程標準,通過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而“線上”運動會則基于驅動性問題和學習任務創設學習情境,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并且便于教師及時、有效地指導,更好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升與能力的發展。面向未來的學校體育要求體育教師認清發展趨勢,找準突破方向,抓準操作基點,重建體育生態。
(責任編輯? ?郭向和)
作者簡介:沙鵬,北京市八一學校,E-mail:247082746@qq.com(北京,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