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玲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對其他學科起到了承載的作用。當前,隨著新課標教育的改革,小學語文的教學形式與傳統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讀寫結合才更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展開。本文以此為中心,淺談“讀寫共贏”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讀寫共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53
在實際教學階段中,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開始和基礎。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讀寫結合,挖掘素材中的寫作因素,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動筆表達自己對閱讀的理解,最后做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突破讀寫的障礙,做到讀寫并重,這樣才能在閱讀課堂上實現共贏。
一、構建“讀寫共贏”閱讀教學模式的理由
當前很多教師對讀寫結合重視程度不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的。因此,教師對讀寫結合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在讀寫方面的能力。但是實際情況是,當前很多教師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并不重視。這種想法也會反饋到學生身上。學生會認為在閱讀中最重要任務是認讀,而寫作與其并無關聯。殊不知二者相結合,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將會產生質的飛躍。
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時的實操性較差。每個教師對閱讀和寫作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有些教師認為閱讀更加重要,他們不僅很少選擇寫作練習,而且認為學生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閱讀上。也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寫作板塊也是極其重要的,比如課本后面的“寫作天地”等內容,值得花費時間讓學生來練習。但是他們很容易犯下另一個錯誤,那就是寫作主題脫離閱讀,練習內容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決定。如此一來,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很難實現,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也難以發揮最大的作用。
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稍顯盲目。當然,也有很多教師意識到了讀寫合作的重要性,他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對學生進行有意的培養,但是他們的練習方法還不夠科學,更多是自己探索所得。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將二者結合才能共贏,但是在主題的設置上還是屬于分離狀態,他們沒有弄清楚讀寫結合教學的訓練重點,這導致教學中師生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單純地設置相同的主題無法達到最大的效果,從根本上講,還是應該在閱讀時就穿插寫作模塊,做到意識與下筆相統一。
二、構建“讀寫共贏”閱讀教育模式的具體方法
(一)在閱讀時批注,促進積極思考
最常見、最簡單的讀寫結合應用,就是在閱讀時做出批注。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重視讀寫結合的方法,由簡入繁,從細節開始培養學生的讀寫意識。批注是對閱讀時的疑問、思考等進行記錄的方式,教師應該教導學生隨時思考隨時記錄。也許最開始學生不會批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拼音標注,或者將好詞好句下面畫上一條橫線;慢慢地,學生具備了基礎的批注能力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在相應的語句旁邊;最后,當學生的年級升高,他們的思維越發成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最后寫下讀后感。教師在學生閱讀時也要不斷走動,以此來促進學生批注,最終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意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比想象中大很多。
(二)根據課本內容,實現仿寫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仿寫訓練也是讀寫結合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可取之處,讓他們了解文本所運用的內容和想表達的情感,以便他們進行接下來的仿寫。可以進行仿寫的內容有很多方面,如優秀的修辭方法,可取的句型排布,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等。在進行仿寫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舉一個例子,例子盡量有趣些,能讓學生感受到仿寫的樂趣。重點在于讓學生認識到閱讀不只是簡單地認識詞匯,還可以從閱讀中找到模仿學習的句型,最終在不斷地模仿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因此,重視仿寫訓練對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進行讀前預寫,促進后續理解
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題目,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一個“預寫”。這個預寫的內容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學生可以將其看成一個命題作文,可以選擇只寫出一個大綱,或者是寫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在寫完自己的內容之后,學生再對文章進行精細閱讀,在教師的講解下發現文中的亮點。閱讀完畢之后,學生再拿出自己的作文與文章進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讓學生比較哪一篇文章更好,而是讓學生看到作者與自己思路的不同之處,再根據閱讀到的優秀內容來改進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增強。同時,預寫也能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提前的揣測,以便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但是這種方法比較費時,所以教師可以一個月或者半個月開展一次,適度教學。
(四)根據閱讀內容,開展擴展練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內容進行擴展練習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閱讀結束后,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進行擴展,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在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擴展練習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將文章中沒有細細展開的地方進行詳寫。學生對文章中沒有寫明的對話,沒有交代清楚的結局進行豐富,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也達到了讓學生練筆的目的。二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推測,猜測可能產生的新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人物對話等情況,將事情發展的走向轉換一個思路,讓學生思考一個走向完全不同的新情節。學生為了標新立異,勢必會絞盡腦汁,將自己的語言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五)結合生活實際,促進素材積累
很多文章內容都是作者從生活中感悟出來的,而小學生由于思想比較簡單,因此對與生活相近的故事更能產生共鳴。可以說,閱讀能力較強的人基本上都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在閱讀時能夠很快地將文字轉換成畫面,進而促進自己的理解。因此,在學習閱讀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從生活入手,從閱讀中結合生活內容,再根據生活內容進行寫作。除了根據文章聯系生活,教師也要讓學生主動積累生活素材,這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容易產生親切感。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情景,記錄下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或者生活中存在的文字使用現象。第二天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看看今天的文章內容是否與學生的積累有所聯系。
(六)尋找相近內容,練習整合編寫
整合編寫是為了引導學生找到兩個不同素材相關聯的部分,然后通過對文章內容進行打碎重組,最后組合成一個新的整體。這不僅要求學生對兩篇文章透徹理解,還要求學生具備巧妙的安排能力和編寫能力。這種練習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很有幫助,不僅可以讓學生組織語言,還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具體內容后,在整合編寫練習中對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進行不斷磨合,漸漸地,他們對寫作技巧的運用也會越發地得心應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設自由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產生共鳴,爭取做到有感而發,而不是生搬硬套。
(七)加強課外閱讀,注重讀后感悟
除了課本內的閱讀,開展課外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不斷地擴展閱讀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得知識和素材,以便于進一步從閱讀中掌握寫作技巧,最后提升寫作水平。學生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將寫作有機融合到課外閱讀中,通過對不同文章的續寫、整合等方法,以讀促寫,以寫引讀。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讀寫結合方式。學生在大量閱讀之后,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以此來加深對課外閱讀的印象。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讀寫結合的點,引領學生通過文字來表達,并在閱讀和表達中互相借鑒。但是教師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功利性、目的性等想法,要讓學生的讀后感切實做到有感而發。
(八)讓學生記日記,增強學生積累
學生應該養成從小記日記的好習慣。日記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情感體驗,是人們內心情感的宣泄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記日記的方式,增強學生讀寫結合的體驗。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閱讀與記日記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將自己每天閱讀到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或寫下自己的心得。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必定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將日記寫成了流水賬的形式,如此一來就失去了日記應該發揮的價值。因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教導學生正確的記日記的方式,同時告訴他們記日記的好處,并不定時地進行檢查。這里的日記不同于個人隱私,口吻可以隨意一點,但是實際作用還是積累素材,以便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共贏”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更可以加強其閱讀能力。教師不僅可以通過仿寫、擴寫等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還可以通過日記、讀后感等方式讓學生積累素材。素材可以來自課外閱讀,也可以來自實際生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重視讀寫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閱讀實力。
參考文獻:
[1]王福春.讀寫結合——小學生最好的練筆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08(7).
[2]陳梅林.讀寫結合——學生享受語文的理想方式[J].小學教學研究,2011(5).
[3]盧書茵.讀寫結合,構建閱讀教學新模式[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08(12).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