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
【摘要】? ?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給小學數學的教學和教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尤其是給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對于一些農村地區的數學教師而言,可以突破學校軟件和硬件條件的限制,接觸更多的優秀資源,進行自我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進行更為廣闊的區域教研活動。
【關鍵詞】? ? 小學數學? ? 基本策略? ? 提升教學
引言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發展如火如荼,互聯網+概念提出以后,互聯網通過不同切入點,融入不同行業,其中教育也是互聯網深度融合的行業之一。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進行革新,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趨向多樣化和信息化,這些都給教師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給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的教師,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基本策略:
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提升數學教學能力
筆者認為,教師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視野,進行專業知識的積累,這樣才能做到自己有“一桶水”,有能力給學生“一杯水”。如果教師的水平只是“一杯水”,給學生的肯定連“一杯水”都達不到,這就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那么平臺在哪里,機會在哪里呢?筆者認為教育部門已經給教師創造了相應的提升自己的平臺,只是這一平臺沒有引起部分教師的重視。該平臺也就是每年都要進行的繼續教育,也稱為“中小學全員培訓”,結合近幾年的培訓內容,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提升。在繼續教育培訓中,目前視頻課程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師德師風建設和思想教育,聽過這些內容,教師就會明白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主動以“四有好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
除了這一內容,還有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讓教師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基本的處理各種文件的能力。教師多學些這樣的內容,為教師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部分內容是專業知識內容。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筆者認為這部分專業知識都是教育部門經過精挑細選確定的,都是一些資深學科教育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名師、骨干教師的寶貴的教學教研總結,如果教師對著知識的金礦視而不見,還到處尋找所謂的學習資源,實在是得不償失。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部分教師不重視繼續教育,總是應付過去。筆者覺得這種做法是沒有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發現繼續教育平臺中大量的優秀資源。
每年的繼續教育學習,都是筆者非常重視的一次自我提高,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筆者會邊學邊做筆記,精彩的部分還會反復觀摩學習,這樣給自己以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
筆者認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一方面需要擴展數學教育外圍的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甚至必要的文學作品也是可以涉獵的。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基于自己的教學經歷,構建自己的教學資源庫。
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成長中,一方面需要依托教輔資料、教參資料、教學參考書等準備自己的教學環節。同時應該廣泛借助網絡資料,進行知識的擴展。我們常說“學無止境”,其實教師的教學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每個教師都經歷了從入職到成長,到成為骨干教師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的教師可能走的時間短一些,因為學校可能有相對成熟的培訓機制,或者有老教師的幫扶帶,但是也有些學校可能規模比較小,新進教師的人數也很少,并且不是每年都新進教師,所以有些學校的教師的成長就需要主要依靠自身的自律和努力。
筆者認為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給教師自我成長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構建自己的資源庫。在一些教學網站上教師可以下載一些課件、習題,用于自己的備課活動。并把相應的資料進行保存,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
筆者發現雖然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很多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發展,一些學校,甚至是農村的中小學都用上了希沃電子白板,但是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一支粉筆,一黑板板書的模式,不用課件,一方面是沒有好的課件,另一方面也是懶得制作課件。就這樣進入一種循環狀態。筆者認為,使用課件是高效授課的輔助手段,如果教師善于應用課件,但同時又不依賴課件,勢必能讓自己的課堂進入一種全新的狀態,也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自己也篩選和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掌握了基本的使用電腦或者希沃白板的技術,在一些賽課活動中,勢必就不會手忙腳亂。筆者發現,一部分教師到賽課活動中才會使用課件,而由于平時用課件比較少,導致教師現學現用,漏洞百出,一堂課常常進行不下去,鬧了笑話。可見,這也需要功夫在平時。
對于自己的教學資源庫,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現有課件的基礎上進行搜集整理,然后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逐漸形成系統,這樣就可以逐步地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而在習題資源庫的構建方面,教師也可以循序漸進地把手里的電子資料進行篩選,逐漸形成自己的電子題庫,因為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還采取復印粘貼的方式,這樣制作試卷雖然簡便效率高,但是不能二次利用,尤其是學生在做題時高頻的錯題如果想再制作一張新試卷,勞動量就大了。針對這一問題,如果有電子資源庫就較為輕松地解決了。
三、借助互聯網進行在線教研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研交流,相互提高,但是現實情況是,有些學校規模小,一個年級只有一位教師,在本學校本年級互相交流的教師都沒有,而兄弟學校的教師又不能隨時隨地的溝通,不論是校間還是校際,區域間還是區域外的教師的教研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縣城,進行一次規模較大的線下教研活動,勞神費力,極不容易。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通過互聯網平臺,如微信群,釘釘群,QQ群,還有其他直播平臺,都給老師們提供了在線教研學習的機會。筆者作為一名教師就多次參與這樣的教研活動,也是受益匪淺。
筆者認為,在線教研活動具有靈活性,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靈活性體現在地區的靈活,不同地區,甚至不同省份的教師,都可以進行在線的交流,有時候構建一個自發的平臺,雖然大家線上并不認識,但是絲毫不影響彼此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有時候這種交流可能只是某一個教學重難點知識的相互交流,有時候也可以是資源的相互就交流。
另外,隨著線上教學的興起,很多培訓機構和教輔機構也組織了很多線上的公益課,例如2020年前后,筆者就跟著聽了萬維的一些線上公益課程,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啟發,也讓自己重新認識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擴寬了自己對數學教材深入了解。
而隨著唐山市名師工程和骨干工程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一些名師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了很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都是教師自己成長的寶貴資源,如果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搜集整理,一定會為自己的教學積累下大量的好的素材,同時也學習了優秀教育同仁寶貴的經驗。
四、學習使用先進手段,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品質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筆者認為一定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以及結合小學生的基本學情,一方面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到農村小學生的基礎知識特點,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具有針對性,能夠因材施教。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雖然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政策方面向農村不斷地傾斜,但是不能忽視的是,農村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水平仍然與縣城或者城市學校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農村學校的生源也在不斷流失到城區。
鑒于這種現實情況的存在,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也有責任從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入手,給農村孩子創造更好的課堂教學,讓自己的數學課堂生動有趣,高效,既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也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能力上的提升,這樣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模式也是方興未艾。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數學教師,一定要乘這一東風,迅速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方面。先進的技術手段給課堂教學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契機。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該學會基本的PPT的制作工具,筆者在做優質課評委時,發現很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的課件非常地簡單,這顯然是受到自己技術條件的限制。
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掌握基本的錄屏技術。現在各種各樣的線上活動,如果掌握錄屏技術后,可以通過錄屏的方式,保存一些可以反復觀看的資料。同時,在一些比賽活動中,初期的評選都是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的,而微課的制作,基本的技巧,也考驗中一個教師的基本功。2020年海港區就針對新入職教師進行了微課的比賽,通過這樣的比賽,讓新入職教師掌握錄制微課的基本環節。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很多軟件功能越來越全面,并且操作也越來越簡單,這些也為一些年紀大的教師學習這種技術創造了條件。
同時,網課期間,釘釘授課或者QQ群直播等在線授課形式,也考驗著各位教師,有人戲謔,逼著教師當上了主播,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很多教師都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又掌握了一門新興的授課手段。而在假期期間,教師也可以通過釘釘的方式,監管學生的作業,進行和學生的即時溝通,效果也是很顯著的,很多學生還可以在釘釘里和老師請教問題,這充分體現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五、結束語
總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多新的機遇。只要教師肯用心,喜歡學習和鉆研,一定能夠快速的成長。而借助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數學課堂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
參? 考? 文? 獻
[1]李芬;“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策略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年05期
[2]林俐;有效預習——有效教學前提之一[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02期
[3]芮金芳;;基于先學后教視角下核心問題的生長路徑[J];數學教學通訊;2017年10期
[4]呂冠雄;淺談高效課堂的“四步”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