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勇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這樣的角色定位下,教師有著很明確的教學任務,那就是輔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當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不盡如人意時,他們需要伸出幫助之手,研究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自主學習機會和消除學生思維定勢這三種策略就是基于此產生的,當教師將它們應用于教學中時,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關鍵詞:學習效率;有效提高;小學數學
數學學科是每一名小學生的必修學科,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是學生在生活中需要進行運用的。但如果學生沒有深刻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那他們的運用之路將走得艱難。相比較于教師將數學知識灌輸到學生腦海里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方式更容易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非常高。這樣一來,學生運用起數學知識也就得心應手了,他們學習數學學科的目的也達到了。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可以讓學生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進而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行動,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是積極的,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發揮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圓柱》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圓柱的特征、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都屬于學生要學習的范疇。基于此,筆者會在課前激發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興趣。筆者會詢問學生:“你們要在課堂上進行圓柱的制作,現在你們可以準備好材料嗎?”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不用筆者督促,學生就會主動產生思考,探究圓柱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如兩個圓形,一個長方形。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會為學生引入各種獎項,如最佳作品獎,由此營造競爭氛圍。此時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他們會積極地投入到制作圓柱的過程中去。在學生制作時,筆者會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學生的制作過程會更加順利。基于此,學生會重視筆者提出的問題,也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回答,由此收獲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造自主學習機會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會在聽從教師講解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枯燥的死記硬背任務和題海戰術。此時學生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抗拒心理,也因此有著不高的學習效率。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喜歡上自主學習的方式,由此收獲更高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扇形統計圖》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之前,筆者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按照由簡而難的順序進行了排列,分別是:生活中應用扇形統計圖的例子、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對比。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了過關游戲,游戲分成三關,每一關對應一個知識點。學生只有對前一個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去闖下一關。每過一關,學生會獲得筆者的獎勵,進而產生成就感。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挑戰到最后一關,但他們只要認真學習,在前面關卡就會獲得豐富的。因而當筆者引入過關游戲之后,每一名學生都會有著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因為筆者所留出的游戲時間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三、消除學生思維定勢
在對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進行分析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存在思維定勢”這一點,因而他們對知識的遷移都屬于負遷移。基于此,消除學生的思維定勢是教師必須要做到的一件事。那教師該如何采取行動呢?他們此時需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并且為學生搭建舞臺,邀請他們說出對所學知識的看法。
例如:當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之后,筆者為學生設計了5道蘊含生活因素的習題,鼓勵學生去做,進而鞏固所學公式。關于前四道習題,學生都能成功用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因而到了第五道習題,學生理所當然地會代入表面積計算公式,進而得到了錯誤的結果。原因很簡單,筆者第五道題涉及到了給游泳池鋪磚的場景,游泳池需要鋪磚的面是五個,不是六個。因而在知識講解環節和習題練習環節之間,筆者會加入一個思考創新環節。在該環節里,筆者會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各種運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的場景。學生除了一般的用法之外,還需要探究特殊的用法,如游泳池鋪磚。這樣一來,當筆者在設計的習題中為學生挖坑時,學生很容易就能避開,因為他們消除了思維定勢。
總而言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不能扮演掌控者的角色,而應該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并且擔負起輔助責任。那教師該如何輔助學生呢?答案很簡單,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各種表現,分析出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這樣一來,教師在研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時就有了正確的研究方向,因而所得到的教學策略都是有效的。教師通過應用這些教學策略,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文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0(20):102-103.
[2]滿靜.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研究[J].中華少年,2019(29):64.53907B57-FBEC-45AB-A483-479811D6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