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雨
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徑,早期的閱讀即親子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國家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視,同時也表明早期親子閱讀在學前階段的重要性。引起家長對親子閱讀的重視,但在親子閱讀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問題。本文通過對親子閱讀現狀開展調查,了解家長對親子閱讀教育的認識、態度等情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幼兒;親子閱讀;現狀調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狼孩的故事”就錯過這個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機,也是最迅猛的時期,對幼兒后期的語言、智力等方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情緒情感的表達,有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這個時期培養幼兒語言發展是不可忽視的。
一、3-6歲幼兒親子閱讀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部分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和態度是基本到位的,但親子閱讀的時間過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孩子的教育事業投入經費也越大。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如,奧數、樂器、舞蹈、繪畫等,培養孩子的特長。但在親子閱讀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有時還會被電子設備所取代。從家長參與親子閱讀的次數與時間看,家長并沒有真正地把親子閱讀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這說明家長的參與程度不夠,重視程度也不夠,雖然認識到親子閱讀對孩子發展有多重要,但卻沒在親子閱讀中付諸行動。
(二)親子閱讀材料更新及時類型豐富,但有知識化傾向
家長都是為孩子選擇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有故事書、禮儀教育讀物、思維游戲讀物、拼音識字類等。雖然閱讀材料類型豐富,但是有存在知識化的傾向。比如,拼音識字類所占比例就很高,對太小的孩子來說就不合適。正確合理的閱讀材料可促進孩子多元發展,比如,閱讀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情緒情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閱讀材料種類繁多,家長在選擇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就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選擇符合該年齡階段的閱讀材料。學前教育提倡孩子的全面發展,各領域的書籍都應購買,如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而不是傾向某一個領域。
(三)親子閱讀參與結構不夠合理
提到親子閱讀,父親則普遍認為是母親的事情。親子閱讀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參加的一種親子互動形式。母親參與的閱讀更傾向于表達書中的事實,父親傾向于天馬行空。有相關研究表明,“父親參與親子閱讀的作用超過母親”,當父親參加親子閱讀時,發揮出來的功能將更大,父親參與可以更好地拓寬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孩子的心目里,父親往往扮演著一種超人般的擁有絕對力量的角色,所以讓父親加入親子閱讀中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二、關于3-6歲幼兒親子閱讀的改進建議
(一)保障充分的親子閱讀時間
家長要把親子閱讀的時間安排提上日程,制定詳細的親子閱讀計劃,制作一個周計劃表,安排這個周要閱讀哪些書籍,以什么方式來進行閱讀,閱讀時間是多長。《朗讀手冊》里提到“每天15分鐘陪伴孩子閱讀”。時間久了就容易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在每次的親子閱讀中,也不用花太長的時間,因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每天15分鐘就足夠,只要堅持,就能看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
(二)選擇適合孩子的閱讀材料
首先,考慮孩子的發展特點需要,小班能聽懂并理解短小的故事,會看圖畫書的畫面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認知表達畫面內容,這個階段在選擇時要字數少,字體大的,畫面單一、色彩鮮艷的圖書,這樣不會產生閱讀疲勞,扼殺閱讀興趣。中班幼兒,畫面要豐富,從以圖畫為主過渡到文字,閱讀材料內容略高于孩子的現有水平。大班這個階段好奇、好問,求知欲強。所以家長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多元化,健康、社會、語言、藝術都要涉及。親子閱讀的本質并不是讓孩子以識字為目的,而是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審美、想象力等。認識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學會選擇適合幼兒的閱讀材料。其次,要選擇孩子的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比如,孩子喜歡汽車、建構玩具類的書籍,除了可以發展這方面的特長,可以借此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最后,選擇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書籍。比如,睡覺、吃飯、游戲類等,都是幼兒所熟知的,引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無處不在教育孩子”。
(三)完善親子閱讀的參與結構
改變父親在親子閱讀中的較少參與的現象,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不能缺位,作用不可替代。比如,熱播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里了》《爸爸回來了》等彰顯了父親的作用。在親子閱讀中,父親的作用也同等重要。想要讓父親更積極地參加親子閱讀的活動,首先從思想上改變父親對親子閱讀的看法,讓父親了解到自己的角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然后鼓勵父親多去參加學前教育專家的講座,了解學前教育知識,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及內心需求,提高父親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來提高父親對親子閱讀的重視。
親子閱讀講究“循序漸進”,閱讀前,家長不要急于進入親子閱讀,可以與孩子先觀察封面、翻一翻書里面的圖片,啟發孩子思考,猜猜書名什么意思,猜猜書里面會發生什么事情,讓你想起了什么。閱讀中,幫助孩子觀察、理解閱讀材料內容,要求孩子認真的傾聽,還要認真地觀察畫面,通過對每一頁內容的理解,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提問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常用的教學法之一,家長也可利用在親子閱讀,在閱讀材料的重點、難點用提問的形式將其突出,激發幼兒的疑問。閱讀后,親子閱讀交流,家長要有目的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是否理解內容,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然后共同討論,提出各自意見,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親子關系,還可以發展幼兒的獨立思考、觀察、語言理解等能力。
參考文獻:
[1]江楠,付星.3—6歲幼兒家庭親子共讀現狀調查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4):108-113.
[2]劉青青,鄧小華.3-6歲幼兒家庭親子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20(7).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宜居鄉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