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 要:體育教育既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學校文化教育發展完善的重要學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強身健體,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幫助學生保持身體健康,從而有更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另外,我國也提出體育強國戰略,并通過各種手段發展體育健康事業,以體育運動推動全民身心健康,另外,體育文化和德育是相互滲透的,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德育發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小學體育教學和德育的有機融合,從而讓小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豐富自己的三觀。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教育;有機融合
引言:
由于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進入新時期的步伐逐漸加快,人們的思想追求也逐漸多元化,體育運動逐漸成為大眾的追求,社會上掀起一股運動健康的浪潮。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完善小學的體育課程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快速成長,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小學生有健康的身體安心學習。另外,德育教育也是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一個是關于身體素質,是基礎,一個是心理素質,是核心,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
一、發展體育教育,奠定德育基礎
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書本知識的學習一直是教育核心,無論是在意識形態方面,還是在行為實踐上都注重對學生進行抽象知識、文化理念的教學,即使是實踐教育也是為了認識世界、探究世界進行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對體育教學不重視,對學生運動發展不重視,且大部分小學為了趕進度,響應國家教育改革,常常出現語數英基礎課程占用體育課堂的現象。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對學生身體健康和身體機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狀,科學地規劃體育課程和其他課程的課次和時間,培養學生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既要重視基礎課程教學,也需要合理開展體育運動課程。教師也可以注重在課余時間內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有足夠的娛樂時間、自由時間去鍛煉身體、運動娛樂等。教師也可以利用文化活動和節日組織學生進行冬季耐寒訓練、夏季野外大拉練等,以此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心,改變小學生怕吃苦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或者舞蹈比賽、瑜伽等讓學生在修身養性中學會獨立思考。教師也可以利用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團隊合作,讓學生在合作運動中相互幫助,相互感染,最終既獲得了成功,也可以收獲到友誼,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
二、豐富教學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體育教育也需要嚴格地按照其他文化課一樣進行科學教學,教師也需要在體育課上向學生普及一些體育知識、健康知識,但是體育課程設計不需要根據文化課那樣規矩有標準,其更講究趣味性、開放性、自由性,不僅是在教學內容上的開放性,也是在教學形式上的開放性。比如,對于體育課程可以選擇跑步、跳高等基礎訓練,還可以設計游戲活動、技能競技等專項訓練等,體育場地可以是操場、體育館、體育場,也可以是教室等。對于體育運動項目,學生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小組練習,可以在教練或者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也可以自己活動等。無論何種體育活動內容、體育形式等,教師都需要明確訓練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基本體育技能,并要求學生明白、領悟體育運動精神,通過體育項目訓練,為自己制定目標,不斷拼搏,最終贏得勝利,收獲成就,也進一步鍛煉了自己的耐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開展短距離的馬拉松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放松比賽規則,讓學生在馬拉松競賽中懂得拼搏的意義,懂得堅持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質。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明確德育教育意識,獲得更多的精神食糧,也能更好地實現了體育和德育的有機融合。
三、釋放學習壓力,保持身心愉悅
隨著現階段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普及,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且他們的心理素質較差,過重的學習壓力會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之后適當地進行休息。小學生正處于貪玩的年紀,他們對外界充滿好奇,且較為活躍,體育課程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可以讓學生的玩樂變得合理、正確,小學生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課程中,釋放自己的壓力,為自己加油打氣,這樣他們才更有活力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體育課自身就具有開放性、自由性的特點,學生之間可以互動、娛樂,并通過體育器材訓練讓學生了解到體育世界的神奇和有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這一身心特點,并結合體育課程特點將德育滲透其中,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感受到交往的快樂、合作的快樂。且體育活動也可以讓小學生們聚集到一起,讓孤獨、性格內向、不合群的學生有機會加入到集體活動中,多給予他們關愛、理解、支持,讓他們改變自己,敢于接觸外人,主動和他人交往、溝通,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正常地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另外,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體育活動,要求學生為自己制定目標,并通過大膽訓練,改變自己的心態,敢于戰勝困難,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
四、規范課堂堂規,激發文明意識
體育課堂雖然比較開放,但是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課堂規定,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尊重規矩,文明用語、文明做事、遵守紀律,并提高自己的道德行為。體育規范可以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體育課程目標高效完成,因此教學需要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建立規則意識,讓學生具備體育規則意識,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從隊列、隊形中遵守規則,隊列和隊形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姿勢進行感知和控制,從而提升自己的空間知覺,并在一定的集體活動規則中完成一系列隊列、隊形動作。
結束語:
德育教育和體育教學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體育教學是基礎,德育教育是關鍵,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讓學生在鍛煉之余釋放內心壓力、負面情緒,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正美.淺談小學體育教學和德育教育相結合[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1):173-174.
[2] 胡順強.淺談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與德育管理的融合[J].體育風尚,2020(01):149.
[3] 唐穎.淺談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德育教育目標[J].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19(04):1.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