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鳳
摘 要:復習課是以鞏固梳理已學的知識,使之形成知識網絡,提高基本技能,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那么,復習課如何設計,選擇哪些內容,才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歸納、整理和靈活的知識運用。
關鍵詞:復習課;對比性;開放性;干擾性;應用性;趣味性
一、設計對比練習,培養精細審題習慣
我們小學數學中有不少貌似神異的知識,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因此,上復習課時要根據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練習時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內容,設計一些專項的對比性練習,讓學生在比較、辨析中掌握知識。
如在復習一年級加減法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1)一根繩子長80米,第一次用去20米,第二次用去30米,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2)一根繩子長80米,第一次用去20米,第二次用去30米,現在比原來少了多少米?學生通過練習、比較,發現雖然題中的問題變了,但解決問題的策略沒變,達到了通過解決一組題,學會了類似題目的解決策略,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設計開放性練習,拓展自主創新能力
數學開放性習題是相對于傳統的封閉性習題而言的,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潛能,展示想象力的機會。作為復習課的練習,開放性練習可以是條件開放、問題開放,也可能是方法開放,還可能是結果開放。總之不同的開放性練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訓練作用,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題的能力。
1.條件開放性練習,如媽媽買了40個蘋果, ,現在有多少個蘋果?要求先補充條件再列式計算。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條件(1)小明吃了20個;(2)送給奶奶20個;(3)爸爸買了20個等等,這樣既拓展了思維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問題開放性練習,如小紅做了20朵花,小方做了15朵花,小英做了30朵花, ??鼓勵學生從不同視角大膽地提出合理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通過提問解答學生發現(1)小紅比小方多做多少朵?(2)小方再做幾朵就和小紅同樣多?這2種問法不同,但解題策略相同;(3)小方和小英一共做了多少朵?(4)小英比小方多做多少朵?這2種問法不同,策略也不同。這樣的復習設計直面學生的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設計干擾性練習,提升數學辨別思維
在數學知識中,學生往往覺得習題中的每一個數學信息都很重要,并要充分地利用起來。那么干擾性練習,就是制造、利用題目中的假象、多余條件等容易誤導學生犯錯而設計的典型練習。它能促使學生打破想當然的思維定勢,從而強化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審題意識,不斷提高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去偽存真的能力。
如一根木頭,鋸成5段需要10分鐘,鋸成10段需要多少分鐘?假如學生對干擾性習題理解不到位,感知題意出錯,表象模糊,很有可能想到10×(10÷5)的錯誤解法。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辨析錯因,讓他們在干擾性練習中不斷地“成熟”起來。
四、設計生活性練習,增強數學學習價值
在復習課上教師還應設計一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中的應用性練習。讓學生在探索現實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自身的認知結構,體會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加法和減法”的復習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應用性練習:小軍家住在健康小區,每層樓有10個臺階,他從一樓走到三樓需要走多少個臺階?在做題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從一樓到二樓是沒有臺階的,也就是說從一樓到三樓只需要走2層就行了,解答時用“10+10=20(個)”。又如在復習“人民幣”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這更要聯系生活,一把尺子1( );一個包子8( );一雙皮鞋50( );一塊橡皮5(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生活,從生活中尋找解題的方法和答案,深化了認知結構,這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式。
五、設計趣味性練習,助推數學學習動力
在練習中,要注意增強趣味性。同時,還要保持習題的多樣性,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掌握知識,學生才不會感到乏味,并能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復習課的練習有趣味,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練習內容要鮮活,內容的選擇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是學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內容,這樣可以增加親近感;二是呈現方式要靈活,趣味性要強;三是課前準備要充分,多采用課件、卡片、掛圖、小黑板等直觀的教具,切忌形式單一,看書一做到底。
如口算題,我們可以把它設計成兩種形式訓練:(1)分成兩組題,然后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看哪組算的又對又快,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起到了訓練的目的;(2)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獨立完成,然后教師和學生以“貓捉老鼠”的形式一問一答,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檢驗他們的計算能力。
總之,復習課要避免“題海戰術”。假如教師盲目地找些題目一味的讓學生埋頭苦練,非但達不到預期的復習效果,還有損學生的身心健康,讓他們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認知基礎的前提下,精心設計復習題,從而幫助學生順利而迅速地獲得比較完整、系統的知識,使復習課真正起到復習的作用,切實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2010年《教學月刊》第3期.
[2]《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出版社2001年版.
(江蘇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學新民路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