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舒欣
摘要:課程游戲化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的一項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導下,教師要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探索多樣的游戲化的方式,使課程具有趣味性,調動幼兒參與興趣,使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建構活動認知,積累活動經驗,實現課程價值。藝術領域課程是幼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我從環境、內容和方法入手,探索游戲化的策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教學經驗,具體闡述幼兒藝術領域游戲化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了課程游戲化這一概念,要求教師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應用游戲化的方式開展課程活動,使幼兒通過體驗游戲活動,獲取樂趣,積累經驗,鍛煉能力。[1]藝術領域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課程游戲化要求的主要載體。我在實施幼兒藝術領域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從環境、內容和方法這些方面入手,著力探索游戲化策略。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懈的努力,我探索出了如下幾種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的策略:
一、環境:推動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
環境是藝術領域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課程實施效果的重主要因素。在實施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建構適宜的環境,推動課程游戲化的實現。
以《我設計的大樓》為例,這是針對大班創設的美術活動。在長期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不少幼兒早已與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了互動,對材料的特點和操作方法等建構了認知,儲備了操作材料的經驗。此外,在體驗幼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經歷了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由此產生了不同的游戲需求。幼兒的如此發展,是教師創設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環境的依據。此外,活動內容是教師創設游戲化環境的依據。對此,通過分析幼兒特點和活動內容,在開展此次美術游戲化活動之前,我先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游戲材料,如紙張、建構材料等,為幼兒提供多樣互動的機會,使他們自主地與這些材料互動,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大樓。比如,有的幼兒直接將大樓繪制在紙張上,有的幼兒利用橡皮泥捏造出了大樓……由此可以看出,在開展藝術領域課程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材料,不但可以建構出適宜的活動環境,還可以使幼兒產生體驗興趣,自主地參與游戲活動,推動游戲活動的順利實施,為在游戲中獲得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內容:促進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
課程內容是開展課程活動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教師挖掘了何種課程內容,就會創設相應的課程活動,由此獲取相應的活動結果。藝術課程游戲化的實施,需要有豐富的游戲內容做支撐。[2]所以,在實施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課程內容為基礎,尋找或開發與之相關的游戲活動,借此實現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內容的豐富,推動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以《刷鍋的胖廚師和小老鼠》為例,這是大班的音樂活動。這首樂曲中刻畫了胖廚師和小老鼠的角色,展現了胖廚師和小老鼠刷鍋的場景,是具有場景性的。扮演角色,體驗場景是一項游戲性的活動,同時也是幼兒建構樂曲認知的主要途徑。所以,在開展音樂活動之前,我先圍繞樂曲內容,選擇了角色游戲內容。在開展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我則歷引導幼兒扮演廚師和小老鼠的角色,伴隨著樂曲,舞動身體,將樂曲場景生動地演繹出來。如,我鼓勵孩子們發揮想象力,描述胖廚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刷鍋的場景。在描述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直觀的動作進行演繹。在他們演繹動作的過程中,我則結合具體的樂曲內容,引導他們留心注意節奏,借此通過演繹動作,認知樂曲節奏,實現音樂活動的實施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游戲內容,不僅可以實現游戲的“過程化”,促進課程游戲化的開展,還可以使幼兒通過體驗游戲,深入理解所學內容,實現預期的活動目的,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三、方法:實現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
教學方法是教師展現教學內容,驅動幼兒理解,實現課程價值的主要“手段”。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是將游戲貫穿課程活動始終的幼兒教育活動。[3]在實施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聯系活動內容,選擇、應用多樣的游戲化方法,切實地實現課程游戲化,同時驅動幼兒自主地體驗多樣的游戲活動,由此實現發展。
以《美麗的樹木》為例,這是針對大班開展的美術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初,我先創設了手指游戲活動,和幼兒一起將手指擺成樹杈造型,活動手指,創設出多樣的樹杈形象。在創設如此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我還指導幼兒一們一邊歌唱:“咕嚕咕嚕錘、咕嚕咕嚕叉……”。根據具體歌唱的內容,轉化手指造型。在體驗手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變得濃厚起來。把握教學時機,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樹木從春天到夏天的變化過程。如此變化是契合幼兒生活的。立足于此,我提出問題:“樹木從夏天到秋天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秋天的樹木是什么樣子的呢?”在問題的驅動下,幼兒自主遷移生活經驗,對秋天的樹木進行想象。之后,我將事先準備好的紙張展現在幼兒面前,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小手“畫出”秋天的樹木。在體驗這項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幼兒遷移之前的游戲經驗,將自己的手指涂上不同的顏色,擺出不同的造型,直接貼到紙張上,自然而然地獲得樹木造型。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我還進行引導:“我們看到樹木有高的,有低的。大家用手指‘畫出的樹木也有高有低。那么,怎樣‘畫出更高的樹木呢?”在問題的作用下,不少幼兒主動思維,向老師尋求幫助,利用老師的“大手”“畫出”更高的樹木。之后,我則向幼兒繼續呈現材料:礦泉水瓶蓋、黃豆等,鼓勵他們利用學到的拓印方法,對這些材料進行操作,為樹木加上樹葉。如此活動,是由一個個游戲活動串聯而成的,幼兒切實地體驗了一項項游戲活動。尤其,通過體驗游戲活動,鍛煉了美術操作能力,實現了美術課程目的。
總而言之,在實施幼兒園藝術課程領域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創設游戲環境、挖掘游戲內容、應用游戲方法,借此實現藝術課程領域游戲化,使幼兒通過體驗游戲活動,獲取活動樂趣,積累活動經驗,尤其鍛煉多種能力,夯實有效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岷.小改變,大蛻變——“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園游戲區調整研究[J].才智,2019(33):186.
[2]潘琴.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園本特色建設探索[J].才智,2019(30):207.
[3]曹東方.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游戲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江蘇省常州市經開區東方名園幼兒園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