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憶楠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如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工具已經成為一線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則是小學語文教學最為常用的信息化教學工具之一,為此,本文基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研究為題主題,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基礎上,通過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導入、多媒體技術展示直觀教學、多媒體技術設計情境問題的三個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學生從被動化學習者狀態轉變為主動化知識獲取者,進而實現自主性學習過程,這樣才能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應用研究
多媒體技術有著傳統無法比擬的教學優勢 ,其自身信息傳達的直觀性、動態化、立體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直觀理解能力,繼而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建立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多媒體技術依托互聯網資源的便利性,減輕了教師備課的工作負擔,提高備課資源的選擇性和拓展性,能夠更好地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參與興趣上,設計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更好地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能夠更好地建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在興趣驅動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從而也利于教師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此,本文基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研究為題,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基礎上,談論自己的教學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價值。
一、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環節重要的教育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把學生從課間的閑散的學習狀態下抽離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推動學生投入全部精力應對新課程的學習,這樣將會助力教師后期教學順利開展。同時課程導入也是新課程點題環節,能夠結合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好奇心,喚醒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學習探索欲望,這樣學生將會具有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夠積極主動與教師產生良好的知識雙邊互動,助力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實際課堂學習進度和反應,從而更好地優化自己課堂的教學針對性,為好課產生奠定一個良好開始。例如,在教學《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上,主要讓學生發現美好的生活,學習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為此,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為藍本,然后通過在互聯網資源的收集和加工上,為學生播放一個開滿鮮花的小路的動畫片,這樣以符合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心理,也將會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將會有助力教師更好地開展后期教學。
二、多媒體技術展示直觀教學
多媒體技術最大區別傳統教學的優勢之一,在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傳統教學無法表現的內容,能夠傳遞傳統教學中無法意會的課文內涵,這些都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實現,提高課程知識傳遞的延伸性,使得學生更好地獲取教師內在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開展學習。所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傳統課堂無法表現的事物,或者是將文本靜態化、抽象化以及學生沒有經歷的,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仿真化的呈現出來,這樣更好地利于教師的引導教學,帶領學生更好地深化課文的認識,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上,由于小學生沒有去過西沙群島,甚至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現實中的代大海景色,為此,在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基礎上,學生無法真正展開自己的聯想,深入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以及無法真正產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自然降低了閱讀教學功效。所以教師應該通過多媒體技術聲光影像的教學功能,為學生創設一個仿真性的教學情境,實現傳統教學課堂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使學生仿真化的場景中,聽著海浪的聲音,看著海鷗在天空翱翔,數著不同顏色的貝殼,以及海底多樣豐富的魚類……,使其學生真正產生直觀性經驗,以此在教師圖文并茂的引導下,實現對課文的情感深化和理解深入,真正能夠帶入作者的立場上,去朗讀、去感知作者描寫西沙群島的富饒,從而實現高效化教學過程。
三、多媒體技術設計情境問題
問題是小學語文課堂組織教學重要手段,也是激發學生閱讀探究也是的重要方式之一,當教師提出有效問題,促進學生都能夠積極踴躍的回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還能夠助力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學習對課文的認知程度,進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學問題,實現科學化、正確化的引導,但是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較低、學習具有隨機性,單一化提出教學問題,無法真正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回答,為此,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設計情境化問題,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注意力和回答主動性,這樣將會大大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促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上,主要是一篇科普文,促使學生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趣味故事。但是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自己理解能力不夠,自己生活經驗不足,自己生活觀察能力沒有,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教學難點,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理解難度。所以教師可以設計情境問題,給予學生想象空間,逐步引導學生不斷突破難點。如:設計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情境故事,通過不同圖片的組合,使得學生理解小蝌蚪慢慢長大的過程,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并且在圖片直觀的表現上,使得學生展開自己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總而言之,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研究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導入、多媒體技術展示直觀教學、多媒體技術設計情境問題的三個方面研究,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學習意識,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綜合學科素養,所以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重視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根據學生學習反饋上,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劉暢.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若干問題與解決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2):109.
[2]徐春生.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教學探究[J].新智慧,2018(36):23.
[3]鄒陽.運用多媒體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愉悅化[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8(S1):67+72.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