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桃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厭學是目前農村語文教育中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不好,對文化知識掌握不夠深入透徹,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不強等。鑒于此研究從原因入手針對性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厭學原因
前言:
目前,小學生對語文學科厭學的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這對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厭學語文這一問題在農村出現的比較多,因此,改善農村小學厭學語文的現狀,成為了當今社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1、農村小學生高年級語文厭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1 學生閱讀積累少,理解和寫作能力低
由于農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沒有足夠的資金給學生購買課外讀物,這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理解都相對較弱,閱讀興趣不高,學習成績不理想,出現厭學的心理。農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接受新知識能力不斷提高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改善厭學現象,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語文學習成績提升。
1.2 過于依賴電子產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產品能夠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些便利,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對于學生來說,百度百科、作業幫等等軟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不會的問題,雖然能夠有效提高一些學習效率,但這也讓學生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樣題目,都直接去利用這些學習軟件,不去動腦思考,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沒有一點幫助。因此,教師以及家長應該重視這一問題。
1.3 語文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這種方式雖然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大概了解,但是過于枯燥乏味。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老師發揮自身能力去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課文寫作及閱讀理解等方面任務,也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
2、農村小學生語文厭學問題改善措施
2.1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素質教育
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厭學問題的產生,與傳統教學觀念有著直接關系。在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發展了素質教育、全面深化基礎課程建設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等一系列理念,也逐步被提出并付諸于實踐當中;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錯誤老舊的課堂模式,來適應時代需求是解決此現象關鍵所在。首先應樹立以“以人為本”這一思想意識,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關注每一位學困生,讓小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最后應重視語文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創新性改革與發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環境中感受語文的樂趣,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
2.2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制作視頻、音頻等資料供同學觀看理解;課下,通過播放錄音機將故事講給同學聽,讓學生思考并加以補充;還可組織小組討論以培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等等方法,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語文學習。
2.3 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發展進步、創新意識形成和養成的推動力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厭學現象得到改善,就必須提高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綜合素養。首先需要加強對老師進行相關培訓。因為很多農村小學的教師沒有接受系統化的培訓,以及教學方式比較老舊,導致學生無法對學習感興趣,從而產生抵觸學習情緒;其次要求學校定期組織開展關于課文的講座和交流會等活動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最后要求教師自身應努力提升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2.4 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端正學生的思想
由于小學生的自控力比較薄弱,以及容易出現叛逆的心理,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應該要重視小學生心理方面出現問題,以及產生厭學情緒等不良思想。首先小學高年級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課外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說語文教學中舉行漢字加詞游戲活動、識字競賽活動、朗誦詩歌匯報閱讀等等,都能夠很好的解決學生在學習工程中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的有效方法;此外,語文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愉悅的事情。
2.5 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馬上就會面臨中考,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培養其語文素養,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首先要讓小學生明確自己每天都有一個語言學習興趣;其次就是引導小學生認識到“識字”和“閱讀”這兩個詞語,不僅僅只是為了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最后,小學高年級段是培養語感思維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升語文素養的關鍵期,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動、認真學習,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能力。
總結: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小學生進行良好有效地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成為一個和諧、愉快,輕松的氛圍,激發小學生學習動機與愛好并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茍建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厭學心理分析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0(22):130-131.
[2]趙楷存,趙楷平.緩解農村小學生語文厭學情緒的對策分析[J].學周刊,2020(01):102.
[3]莊潔.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厭學現象分析[J].教書育人,2019(07):40.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中心學校 5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