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方婷
摘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在整個教育目的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誠信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學生進行誠信意識的培養,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對于自身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最終成為一個誠信的人。要基于道德與法治課本,以課本為基礎,開展多種誠信教育活動和實踐,讓學生能夠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本文主要對誠信意識的培養和實踐方法展開探討,希望給廣大德育工作者一些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德育;誠信教育;實踐研究
引言: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擁有一定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但他們的道德觀和世界觀等還沒有成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加強誠信教育對初中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有重要影響。
一、對初中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走入了青春叛逆期,相比較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想更加復雜,同時,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道德準則,他們往往不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同時對老師和家長,在思想上還有一些抵觸的心理,他們渴望獨立,想要證明自己,尤其是在同齡人面前,在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家庭對其教育的缺失和方法的不當......這些種種的特點和原因,導致初中生屢屢發生很多不誠信的行為。
比如說,貪玩沒寫作業,把同學的作業拿來抄,還有的考試的時候,甚至會作弊;對家長謊報學校要交什么費用,向家長“騙錢”去打游戲或者出去玩,答應了同學或者老師的事不做到等等,這些事情在初中生的世界中不說習以為常也是經常發生的,沒有人會把這些事上升到不講誠信的高度上。久而久之,不僅影響學生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的建立和提升,還在學生之間互相模仿產生惡性循環,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十分不利。所以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誠信教育十分重要且意義重大[1]。
二、誠信意識教育實踐
(一)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誠信教學
雖然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始終還是離不開德育課堂與教材,思想品德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進行德育的主要依據和陣地。所以說,不管是在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大方向上,還是單獨對學生的誠信意識進行培養和實踐探究,都離不開教材。教師應該將教學方法與教材緊密結合起來,保證對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更加有效同時也更加有說服力。
例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誠實守信這一部分的學習中,就要讓學生了解誠實守信的意義,然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誠實守信。讓自己做一個誠信的人。首先,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先給學生講一個古代的誠實守信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正式進入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自己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哪些不誠信的人和事,大家都是如何對待的。通過學生們的交流和發言,對學生常見的不誠信行為進行總結和歸納,讓學生明白誠實守信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不僅是我們人際交往和生活必備的行為準則,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必須要做一個誠信的人。
(二)聯系實際,開展誠信活動
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比起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往往將實踐將理論進行結合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時也是一樣。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從思想上認同和轉變,這種教學是比普通的說教學習要更加有效果的,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對活動所傳達的道理和內容也能夠更加產生共鳴,更加認同,從而進行更好的誠信教育。
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有關于誠信的活動,比如說,關于誠信的格言比賽、故事演講,誠信故事的征文,在課堂之下讓學生搜集一些關于誠信的故事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能深刻領悟誠信的意義,以及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是多么的受別人的尊重和歡迎,將誠信教育的范圍拓寬到生活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和思考,培養其誠信意識[2]。
(三)在班級管理中進行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言行一致,不能嘴上說自己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之后,言行不一致,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各種不誠信的行為。要讓學生實現從誠信意識再到誠信行為的轉化。所以就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班務管理中,來進行誠信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實現誠信教育的目的。可以通過建立誠信銀行、評選誠信之星、舉行誠信為主題的班會、制作相關黑板報等活動,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同時其他的同學也起到了監督和檢查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的誠信意識就會慢慢得到鍛煉和提升。
(四)注重校園文化地熏陶作用
校園誠信文化不僅包括一些外顯的各種物質環境,更重要的是誠信精神對于學生的熏陶和影響作用,通過在整個校園構建一種誠信的氛圍,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讓學生能夠在誠信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生活,對學生誠信意識的建立有積極的重要意義。
其中包括干凈優美的校園環境,校園中大量的誠信格言、關于誠信的小故事,還可以在廣播站設立誠信之聲專欄,建立誠信文化墻,班級的誠信文明評比等,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再接受著誠信的影響和熏陶,在耳濡目染之下,了解到誠信的重要意義,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不誠信的行為,從而進行避免。立志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和好公民[3]。
結束語:
德育是這個教育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的,貫穿整個教育生涯的始終,誠信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的道德教育中,廣大教師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育程度,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行為進行規范和教育,以課本為基礎,把誠信教育滲透到整個學習生活中,注重理論也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學生營造一個誠信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進行誠信意識的培養,真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參考文獻:
[1] 賈愛春, 張所秋. “浸泡式”誠信教育實踐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39).
[2] 楊羽.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誠信教育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
[3] 李兵. 在班級建設中加強學生誠信教育[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8(4):137-137.
本文系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規劃2020 年度微型課題《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究》(立項批準號:TT20200046)的研究成果
廣西南寧天桃實驗學校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