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
摘要: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發展,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在制造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人才的輸入具有現實的意義[1],高職院校也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也為我國人才的需求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性人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當前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熱門專業,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制造以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是發展創新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前言:
改革與創新是時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人才培養的創新,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改革,都是在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二不斷努力的,如果一個國家缺乏科技的創新,人才將喪失就業優勢,企業將喪失市場,高校將喪失社會信任。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新時期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本文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例,就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進行了探討[2]。
一、正確認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職業教育作為社會需求的廣大技能人才培養搖籃,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也穩步推進。而高職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大批人才,不僅提升了中國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也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人才培養模式”即培養人才的方式,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一種特殊的類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直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社會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教育理論,教育實踐一體化的操作體系。職業教育由“注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向“注重綜合發展”轉換新要求,準確把握了時代變化帶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用人需求變化,為我國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并清晰指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二、新時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施路徑
1.建立起校企就業聯盟和實踐基地
大力發展實習和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實踐業環境,為學生的創新與改革提供一個好的平臺,挖掘整合內部資源,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創建一個學校與企業共贏的合作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實習,參與合作項目來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對于很多走出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公司對求職的大學生要求最多就是經驗,很多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對實習和就業沒有概念,不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做什么的,而實踐基地的建立,讓學生通過實習對行業和職位一定的了解,還能增加自己的經驗,解決公司對求職大學生的經驗要求。除此之外,在實踐期間最容易發現的問題就是課本上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偏差的,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豐富工作經驗,在畢業招聘會上增強競爭力,更容易獲得企業的青睞。
2.增強基礎知識的儲備
新時代高職教育綜合人才專業課堂培養路徑就是在專業學習,專業技能訓練等各個教學環節安排中。發每個學生的優秀潛能,主體精神和自我創造性。高職機械專業的學生需要首先具備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構建他們的機械制造所需的各類專業知識,機械制圖,工藝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等,這些都是具備應用能力的機械專業高職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依據國際通行慣例和有關教育部門明確要求,對自動化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做了修改,強調了注重課程質量,提高課程效率,優化課程結構。卻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能力的要求。說明了學生他們只有打牢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在真正的生產過程中設計好的產品工藝。具備了專業知識后,他們還要學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來進行生產,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這些知識使得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更加落實,滿足了新時代對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對人才培養改革的策略
1.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
人才培養方案是機械專業學生培養的基本大綱,針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案對教學理念進行調整,從學生的興趣,知識覆蓋,綜合運用,創新能力。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培養出綜合應用能力較強,創造意識超前的機械制造人才。
2.教師隊伍的調整
加強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同時也是高職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教育強調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就是要定期到企業進行學習與培訓,以增強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學院還需要及時調人教師的培養,將更多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人才引進學校,讓他們將他們一些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實現學生的一種有效提升。同時,教師之間還需要構建一種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實現教師之間知識能力的整體提升。
3.理論課程的調整
老師盡可能多的在理論課程結束之后加上一些課程設計等,讓學生運用學完這些知識進行實踐應用,不斷提升他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理論。在應用人才培養的條件下,就是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應用能力,需要進行有效的對課程進行設計 引入一些與生產實際有關的課程設計課題,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結語:
高職機制專業的學生險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進一步擴展他們的知識應用的能力[4]。經過一系列教育教學的改革,在國家對創新人才需求旺盛的形勢下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將高職等職業教育綜合素質教育更深結合,從而培養出更加應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賀會敏.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分析[J]. 內燃機與配件, 2020, 000(008):P.294-295.
[2]朱紅波.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 000(004):30-30.
[3]潘米樂,徐山,朱聶蓉,祁春華.新時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其踐行路徑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98-99.
[4]張禮兵,吳婷等.機械制造裝備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C]2013(12):123-124。
遼寧益海嘉里地爾樂斯淀粉科技有限公司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