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妍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辨證治療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n=38)、對照組(n=39)。對照組采取西醫療法,實驗組基于對照組實施中醫辨證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咳嗽頻率、癥狀改善時間以及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心率情況以及治療有效率。結果: 經治療,實驗組的咳嗽頻率小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啰音、喘息、咳嗽、解熱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實驗組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優于對照組,心率較對照組低。(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中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并能改善患者體質。
關鍵詞:中醫;肺炎;辨證治療;功效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1]。春、冬是肺炎多發性季節,大部分患者出現高燒,頭痛、嘔吐、腹脹腹瀉,少數患者還會產生寒戰、低熱以及連續性咳嗽,痰中血絲現象。近年來,肺炎患者呈上升趨勢,而常規西藥治療肺炎療效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究中醫辨證治療肺炎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n=38)和對照組(n=39)。實驗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46.51±2.71)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3.83±1.15)d。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1~71歲,平均年齡(42.63±2.21)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2.91±1.32)d。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性別、年齡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西醫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吸氧,根據《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選用抗菌藥物;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止咳、化痰、補液、退熱等治療以及其他基礎疾病的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1)風熱襲肺:疏風清熱,清肺化痰。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金銀花、連翹、炒苦杏仁、前胡、桑白皮、桑葉、黃芩、蘆根、牛蒡子、薄荷(后下)、桔梗、甘草。加減:高熱而喘者,加麻黃、生石膏、知母;內熱盛者,加黃芩、魚腥草清肺泄熱;鼻塞目澀者,加蒼耳子、木賊;頭痛目赤者,加菊花;口渴明顯者,加沙參、天花粉清熱生津;咽痛明顯者加板藍根、射干清熱利咽;夾濕者,加薏苡仁、藿香。院內協定方:宣肺止咳方(100 ml/瓶) 每日1瓶,分三次喝完,口服。對因各種原因不能應用湯劑者,可選用本宣肺止咳方替代。外感熱毒盛者用蓮花清瘟膠囊,4粒,每日3次。
(2)外寒內熱:疏風散寒,清肺化痰。麻杏石甘湯合清金化痰湯加減:炙麻黃、荊芥、防風、生石膏(先煎)、炒苦杏仁、知母、瓜蔞、梔子、桑白皮、黃芩、桔梗、陳皮、炙甘草。加減:惡風無汗、肢體酸痛者,減荊芥、防風,加羌活、獨活;往來寒熱不解、口苦者,加北柴胡。
(3)痰熱(郁)壅肺:清熱解毒,宣肺化痰。貝母瓜蔞散(《醫學心悟》)合清金降火湯(《古今醫鑒》)加減:瓜蔞、浙貝母、生石膏(先煎)、炒苦杏仁、知母、白頭翁、連翹、魚腥草、黃芩、炙甘草。加減:咳嗽帶血者,加白茅根、側柏葉、藕節;咯痰腥味者,加金蕎麥根、薏苡仁、冬瓜仁;痰鳴喘息而不得平臥者,加葶藶子(包煎)、射干;胸痛明顯者,加延胡索、枳殼、赤芍、郁金;熱盛心煩者,加金銀花、梔子、黃連;熱盛傷津者,加麥冬、生地黃、玄參;兼有氣陰兩虛者,加太子參、麥冬、沙參;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枳實、桑白皮;兼血瘀證,見口唇紫紺,舌有瘀斑、瘀點者,加地龍、赤芍。院內協定方:宣肺止咳方(100 ml/瓶) 每日1瓶,分3次喝完,口服。對因各種原因不能應用湯劑者,可選用院內協定方宣肺止咳方替代。蛇膽川貝枇杷膏,22 g/次,每日3次。
(4)痰濁阻肺:燥濕化痰,宣降肺氣。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法半夏、厚樸、陳皮、炒苦杏仁、茯苓、枳實、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生姜。加減:痰從寒化,畏寒、痰白稀者,加干姜、細辛;痰多咳喘,胸悶不得臥者,加麻黃、薤白、葶藶子(包煎);脘腹脹悶,加木香、焦檳榔、豆蔻;便溏者,減紫蘇子、萊菔子,加白術、澤瀉、葛根;兼血瘀證,見口唇紫紺,舌有瘀斑、瘀點者,加川芎、赤芍。院內協定方:痰咳寧水溶液(100 ml/瓶) 每日1瓶,分3次喝完,口服。對因各種原因不能應用湯劑者,可選用院內協定方痰咳寧水溶液。蛇膽陳皮口服液,10 ml,每日3次,口服。
(5)肺脾氣虛:補肺健脾,益氣固衛。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茯苓、白術、蓮子、白扁豆、山藥、炒苦杏仁、陳皮、枳殼、豆蔻、炙甘草。加減:咳嗽明顯者,加款冬花、紫菀;納差不食者,加神曲、炒麥芽;脘腹脹悶,減黃芪,加木香、萊菔子;虛汗甚者,加浮小麥、煅牡蠣;寒熱起伏,營衛不和者,加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玉屏風顆粒沖服,每次5 g,每日3次。
(6)氣陰兩虛:益氣養陰,潤肺化痰。生脈散(《醫學啟源》)合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加減:太子參、沙參、麥冬、五味子、川貝母、百合、山藥、玉竹、桑葉、天花粉、地骨皮、炙甘草。加減:咳甚者,加百部、炙枇杷葉、炒苦杏仁;低熱不退者,可加北柴胡、白薇,亦可酌情選用青蒿鱉甲湯加減;盜汗明顯者,加煅牡蠣、糯稻根須;呃逆者,加竹茹、炙枇杷葉;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炒谷芽;腹脹者,加佛手、香櫞皮;氣陰兩虛,余熱未清者,癥見身熱多汗、心煩、口干渴,舌紅少苔,脈虛數者,可用竹葉石膏湯合麥門冬湯加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頻率、癥狀改善時間、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心率以及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有效,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肺部炎癥大部分吸收、癥狀消失;基本有效,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肺部炎癥部分吸收,癥狀基本消失;無效,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肺部炎癥無吸收甚至增多,臨床癥狀未見效。總有效率(%)=(有效+基本有效)/總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咳嗽頻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咳嗽頻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咳嗽頻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實驗組啰音、喘息、咳嗽、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以及心率比較
實驗組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心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社區獲得性肺炎一般病程約7~10 d,需及時治療。肺炎治療過程中,抗感染是最為關鍵的治療步驟,應依據患者的年齡、基本疾病以及實際病情程度選擇相應的抗生素及給藥途徑。肺炎的病因常發生在勞累或醉酒后,出現人體正氣不足,身體抵御能力弱,極易出現風熱或風寒之邪,突破肺衛,內侵人體。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實驗組的咳嗽頻率小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啰音、喘息、咳嗽、解熱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實驗組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優于對照組,心率較對照組低(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醫臨床辨證治療肺炎效果顯著,與魏杰研究成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治療肺炎效果顯著,可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4):253-279.
[2]楊彬彬.中醫分期辨證結合外治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