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華
摘 要:當前階段,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小學數學計算題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不同原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計算題常見錯誤,結果影響數學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鑒于此,文章針對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的原因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改進教學策略與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原因;改進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延展和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在積極追求創新與升級。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水平堪稱為數學學習的一項基本能力和必要條件,但在計算題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是會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不同程度上的錯誤與解題誤區,結果導致計算題學習整體水平和能力差強人意。教師想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就應當在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與詳細分析學生產生常見錯誤的形式和原因,并且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糾正與提醒,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水平和計算綜合能力,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質量、高效率。
二、 解析新時期教學背景下小學生計算錯誤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小學生的數學概念、數學法則模糊不清
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學生在數學計算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在所難免。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一些事物的理解與認知能力不強,并且自身缺乏縝密的邏輯思維意識,加之計算題往往都需要嚴謹的數學概念與精準的數學法則進行支撐,學生對各種數學概念和數學法則一旦存在模糊不清的現象,便極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和計算準確度較低的情況。比如說,許多學生在進行加法法則的學習之后,針對一些加法練習題能夠較為熟練地去應用和解答,但在學習了乘法法則之后,往往在頭腦中就會出現一些混淆狀況,結果導致概念不清,法則不明,計算錯誤連連。
(二)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缺乏完整性確切性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整體感知度不高并且不夠系統,許多學生雖然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但卻往往只能觀察到事物的一些表象,而針對事物之間所存在的具體聯系和不同區別缺乏完整且準確的認識。因此,學生在一些數學計算題的實際計算和應用過程中,就會由于不確切性而產生相應的錯誤問題。例如,一些低年段小學生學生錯誤的將6寫成9,也會將加號錯誤看作為乘號。與此同時,還有些較為粗心的學生會將一些基本數字順序看顛倒,比如將12看作為21,產生不應有的低級審題錯誤。還有的學生會直接將計算題題目看錯,導致整體計算思路和方向都是錯誤的,計算最終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
通常而言,注意力堪稱為人頭腦中對一些感興趣事物所展現出的一種強烈指向性。學生往往心智不夠成熟并且心態較為急躁,在面對一些數字計算題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和疑惑心理,并且注意力無法達到高度集中。也就是說缺乏對事物的整體分析、辨別和理解綜合能力,結果導致在計算過程中往往前期準備較為充分,但做題時卻不知不覺地產生各種疏忽,導致計算結果出現各種不應有的常見性錯誤。
(四)小學生因缺乏優質的短暫記憶而出錯
記憶力,尤其是短暫記憶力對于每個學生而言極為重要,然而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短暫記憶能力與成年人相比的確存在較大差距。在數學計算題計算過程中,無論是口算、心算還是筆算,都必然會運用到短暫記憶這一基本能力。然而小學生在這方面的缺失必然會導致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應有的錯誤。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單元學習中,教師在為學生出示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題時,一些學生就會因短暫記憶出現問題而忘記具體運算法則,結果導致整道題計算出現較為低級的錯誤,如,忘記個位相加滿10向十位進1,忘記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這些問題都應當值得教師們進行全面關注和重視,積極找尋解決的最佳途徑和方式。
三、 新時期有效預防和糾正小學生計算錯誤的五大策略
(一)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落伍守舊的計算教學理念
新時期,想要有效預防和糾正學生在數學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數學教師首要工作就是轉變傳統數學教學落伍且守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思路和選擇更加科學化的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開放、活躍的優質數學計算學習氛圍與環境,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以生為本,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主動學習和主動參與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展開創新化教學模式之前必須要充分關注班級學生數學能力的整體水平以及學習差異性,進而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能力、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計算教學策略。具體來講,教師在教導學生展開數學計算時要充分認真地進行審題,并且了解每道計算題的具體含義和不同意義,進而能夠提升計算準確度和精細度。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對自身的書寫進行一定的規范與嚴格要求,確保筆記和數字清晰、工整、可辨。不但能夠避免一些不應有書寫錯誤,還能夠讓驗算工作更加省時省力,進而養成一個數學計算解題的良好習慣。
(二)教師應教導學生認真做好各類錯題的整理
平心而論,錯題并不意味全是壞事,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錯題,往往也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能夠讓學生積累一些寶貴的經驗。因此,教師應教導每一個學生在數學計算過程中能夠充分做好各類錯題的整理、歸納和記錄工作。學生可以準備一本錯題記錄本,將日常數學計算學習過程中以及各種習題、考題、測驗中自己產生錯誤的題目和正確的解答方式與步驟記錄完善,并且經常在課后實踐進行一定的反思、回顧與總結,進而能夠明白自己錯誤產生的關鍵原因,對一些常出現錯誤的計算題知識重難點進行重新溫習和回顧,全面提升數學計算題的準確率和計算效率。
(三)教師加強學生口算訓練,提升計算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實踐過程中,口算堪稱筆算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之一。每一個學生能夠將口算運用得輕松自如,其筆算能力必然會有明顯的提升,計算準確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通過日常一些簡單的、復雜的以及趣味化的口算訓練,還能夠讓自己的思維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都得到有效培養和鍛煉,在面對一些數學計算習題時,看到一些簡單的數字和符號就能夠得到正確計算結果。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當確保學生的口算訓練變得常態化,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盡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口算訓練時間和機會,如課前3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學期一次的口算大比拼等,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