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輸送了許多應用型人才。我國社會對于人才培養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因此高職學生不僅要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但當前相當多的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缺乏,家庭觀念淡薄,過分注重自我,過于功利化,所以高職院校教師應通過豐富教學手段、發揮榜樣力量、注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措施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社會責任教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人們通過網絡可以知曉全球發展動態,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多元化思潮對學生造成了直觀的沖擊,為了保證學生健康成長,高職院校教師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
(一)理想信念淡薄,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
理想之燈可照亮前行之路。人們正是有了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偉大的理想,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開發潛能,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堅持不懈地奮斗,最終成就自己的事業。但是在筆者的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高職學生對于未來的人生發展并沒有合理的規劃。他們沒有理想,信念淡薄,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消極對待人生。
(二)家庭觀念不強,缺乏對父母的關心
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高職學生和父母都保持著比較緊密的聯系,但仍有部分高職學生和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在家時,很少主動和父母談心,家務活更是不屑一顧,很少主動去做。大部分高職學生是獨生子,他們在家備受關注,嬌生慣養。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成長起來的個體,獨立性不足,更缺乏家庭責任感。
(三)集體責任感缺失,過分注重自我
部分高職學生過分關注自我,對于自己的利益和前途有清晰的把握,但是對于集體活動他們往往不在意。社會上的公益活動他們參與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至于社會責任、班級責任、國家責任,則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之內,沒有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四)社會責任感缺失,功利化傾向嚴重
大部分高職學生對政治話題比較敏感。他們經常利用互聯網關注時事新聞,了解國家發展動態。他們認為,現在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日后有能力回報社會,報效祖國。但是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時事政治與自己的距離遙遠,鮮少觀看政治新聞。他們的功利化傾向嚴重,社會責任感缺失。
二、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薄弱的原因
(一)學習態度不端正
高職學生和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專業成績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部分高職學生認為自己就讀的是高職院校,在這里讀書就是混文憑,所以上課不認真聽講,逃課、考試作弊等現象時有發生。混日子的心態導致高職學生缺乏對人生的規劃,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有效的目標。
(二)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教師開展思政教育一般都是照本宣科,用現成的教材進行單方面的輸出,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責任感。時代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如果依舊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就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如果只是依靠教材,死板地灌輸理論知識,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就無法得到提升。
(三)社會思想多元化,給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思想不斷交流和碰撞,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盛行,對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造成了沖擊。高職學生還不具備成熟的三觀,在多元化思想的不斷沖擊之下,有的人會逐漸被不良風氣所影響,造成價值觀的偏移,因此也就產生了自私自利、背棄集體、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
三、新時代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路徑
(一)豐富教學手段
一是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時事新聞,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大事。針對社會上所發生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的討論和分析。二是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構建趣味性課堂,運用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互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注重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效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三是教師要將學生的個人奮斗目標與國家的奮斗目標牢牢結合在一起。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自己的立場,將國家情懷融入個人理想之中,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有效提升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四是教師要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所感所想和學習進度,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制定豐富的教學計劃。
(二)發揮榜樣的力量
一方面,教師要豐富實踐課程,除了政策宣講、社會調查這些必備的實踐課程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定期帶領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紅色旅游活動等。以課本內容為依托,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列舉全國道德模范人物,講述他們的感人事跡,以此來鼓舞學生,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提升。同時,還要多宣傳身邊的模范榜樣,讓高職學生就地取材,通過他人的優秀事跡,激發奮斗心理,從而為自己確立人生目標。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職學生培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內容。高職學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接班人,擔負著民族復興的重要職責。只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提高綜合素養,提升社會責任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引導學生建立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抵御不良思潮的侵擾。
(四)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高職院校必須結合自身情況,開展多種教育培訓活動,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三觀,端正教學態度,樹立奉獻意識。同時,高職院校必須制定嚴格的人才引進標準,重點考核應聘人員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榮紅.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社會責任意識[J].文教資料,2020(3):147-148+158.
[2]李雪松.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職思政課教學[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2):36-38.
[3]周琳,胡穎.“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專業課實踐教學的研究[J].青年時代,2020,71(26):214-215.
[4]朱魯霞,曹芳芳,王紅,等.高職思政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創新[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5):745.
[5]干元.高職學生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多維度探析[J].學周刊,2020,1(1):6.
[6]劉珂.思政課教學提升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研究[J].法制博覽,2020(13):60-61.
(作者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