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麗


摘要:新冠疫情下,學習入貫徹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化學工程學院在新發展階段把握新就業形勢,從國家發展戰略、高校就業現狀、2021屆和2022屆化工類學生就業調查等方面分析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問題。
關鍵詞:新形勢;就業創業;化工大類
2020年是近年來就業形勢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疫情,高校作為輸送人才的主戰場在就業工作中打響了一場攻堅戰。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肩負著為生產、生活和國防事業提供物質、能源等重大任務。因此,化工行業的發展既深刻影響國家經濟運行,同時受國家經濟形勢的制約。受益于國內經濟大環境,我國化工行業在近年保持了穩健的進步,呈現出平穩向上的發展態勢[1]。
1. 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總體穩定
為把疫情對化工行業就業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在針對疫情沖擊下畢業生就業面臨的空前壓力,高校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就業工作做出了多項有效措施。
1.1開拓就業創業渠道,構建全覆蓋的撒網,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總量,優化就業結構。
建立云就業新布局,線上線下齊招聘,打好就業組合拳,疫情穩定后舉辦線下招聘會推動就業合作,開辟新市場。迎合國家發展政策,聯合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人才吸納,歡迎中部地區來開拓就業人才市場,繼續向西部輸送人才。從圖1可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人才吸納在沒有疫情的2018年和2019年同2020年相比并沒有明顯區別,而2020年的西部地區就業人數相比于2018年和2019年明顯增多,可見我校在人才就業上下大功夫,拓寬了本土就業創業市場渠道。
全面布局國家重點領域就業,圍繞國防軍工、選調生、國企央企、科研院所、基層等重點板塊加強就業引導,著力引導化工相關行業領域的就業引導和校企合作。圖2中,2018年至2020年三年畢業生人數基本持平; 2020年在重點行業就業人數總體不低反增,除了受疫情影響后“出國出境、公派和自行留學”人數有所降低外,其他重點行業有增無減,特別是“基層項目、事業單位、選調生”就業人數相比往年增加明顯,可見國家政策的傾斜。
1.2 完善就業工作體系,形成團隊協作的進程,打造就業育人共同體。
高校成立疫情下就業工作專班, 2020屆湖北籍和建檔立卡就業生群體全部就業,助力受疫情影響的畢業生就業。對建檔立卡學生開展個性化管理方案,實現一對一就業。疫情期間開發了網上學生簡歷大數據系統。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育人引領。為千方百計幫助化工大類的畢業生就業,高校以非常之舉聚力攻堅,重視程度、部署密度、推進密度前所未有,保持了高校就業形勢同比總體穩定。
2.新冠疫情下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現狀分析
2.1明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責任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2],為更高就業質量提出目標,黨中央把就業作為六穩六保之首,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畢業生就業提質擴量提供了堅實基礎,系統務實高效的服務舉措持續發力,為穩定畢業生就業局勢提供了有力支撐[3]。
2.2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緊迫感。
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在增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挑戰更趨嚴峻。一是總量壓力加大。2021屆畢業生達到新高,2020屆畢業生還有部分沒有就業,再加上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市場將超千萬;二是需求凸顯。9-10月招聘2021屆畢業生崗位量同比有所下降,預計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三是供需錯位。畢業生對高質量就業訴求更強,而市場近七成崗位為銷售類、服務類,部分畢業生能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適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經貿摩擦持續化、經濟承壓長期化等問題疊加下,預計明年畢業生就業仍高位承壓。
3.新冠疫情下2021屆畢業生的工作部署
3. 1拓展市場就業渠道。國家正加力落實企業吸納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聚焦人才緊缺需求量大的安全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化工、綠色化工等崗位[4],引導畢業生在新興和重要產業中發光發熱。強基層就業引導,針對基層治理、社區服務需求激增,采取就業創業補貼,社區工作者隊伍空崗補員,引導畢業生到健康養老、社會服務等領域施展才干。
3. 2全力扶持引導創業創新。化工領域的發展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息息相關,鼓勵化工的畢業生創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當中,讓創新創業的種子成長為促發展擴就業的參天大樹:一要加大資金支持,增強貸款可獲得性;二要擴展化工創業培訓,重點支持培育有創業意愿和創新潛質的畢業生參加創業實訓,開發化工行業領域中領軍企業的創業項目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等新課程;三要優先提供一定價格優惠的場地給畢業生;四要傾斜創業服務,優先推薦適合畢業生的的創業項目,提供咨詢輔導、跟蹤扶持、成果轉化等一站式服務。
3. 3全面提升就業服務品質。今年是對線下招聘中斷,推出線上招聘專門就業服務平臺,形成聯盟招聘網絡,加大線上信息發布量,廣泛推及發布本地崗位信息,豐富高校就業云服務活動,提升服務吸引力,促進供需高效對接[5]。增強線下服務頻率,數量質量要保證,打造實習實踐、畢業設計、就業創業于一體的服務模式。由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服務。
3. 4切實加大就業權益保障。強化困難兜底幫扶,緊盯家庭困難畢業生,建立幫扶清單摸清基本情況和需求,積極提供就業信息渠道和機會。嚴厲打擊虛假招聘,開展案例警示教育,發布常見求職陷阱提示,增強畢業生就業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4.總結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后中國改革發展至關重要的五大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從創新看,我們要引導更多化工優秀畢業生投身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從協調的角度看,持續的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從綠色看,堅持低碳發展,國內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要進行巨大轉型調整,這也給化工行業開拓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從開放看,我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闊合作共贏新局面,推動我們畢業生走向國際廣闊舞臺;從共享看,就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之眼,既是人人參與優質共建的基本途徑,也使人人獲得更大共享的直接體現。總結經驗、直面挑戰,牢記習總書記的深情勉勵和殷殷囑托,用愛心、責任心、事業心,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打造最難和最暖的就業。
參考文獻
[1] 蘇云,馬文靜,新冠肺炎疫情下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J],山東化工,2020(12).
[2]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R],2020.
[3] 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機制研究: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視角[J],高教探索,2020(2).
[4] 張偉,研究生就業觀對專業就業匹配的影響關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
[5] 曹其琛,穩住心態,釋放精彩[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