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杰
摘要:“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后備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薪火相傳的高度,對中國青少年寄予了殷切期望。鼓勵其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為復興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方面大有裨益。然而受多種因素的掣肘,很多學生都覺得田徑運動枯燥無味,特別是簡單重復的機械化訓練非常容易讓學生出現負面情緒,阻礙了田徑教學順利有序推進,基于此,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到田徑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富有趣味的田徑教學活動中強健體魄、砥礪意志。
關鍵詞: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游戲教學法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主要就是從學生年齡特征入手,采用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或是組織學生讓富有趣味的競賽、游戲中完成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與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是契合的,是符合學生求知、獵奇的學習特征,同時這種方法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集中其注意力,引導他們自主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效的提升。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認識到游戲法在田徑教學中作用,并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入手,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在田徑教學中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強鍵學生體魄,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
一、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調動學生田徑興趣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清晰描繪了健康中國的未來目標藍圖。教師恰如其分地將游戲教學法與田徑教學融合在一起,可以為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其對田徑運動的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1]。比如,在田徑教學準備環節,很多學生對慢跑這種熱身運動已經習以為常,根本無法調動其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熱身,激發其興趣,達到熱身的運用,夯實后續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的基礎。
(二)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征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將田徑教學與游戲教學法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為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幫助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掌握知識技能,另一方面還能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堅強勇敢的性格品質,比如,在田徑接力游戲中需要學生遵守游戲規則,具備較強的協作能力和頑強品質,才能完成比賽[2]。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將游戲教學法運用到田徑教學中,通常都會以實現某一些教學目標為基礎,用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對于學生而言,為贏得游戲的勝利,他們就會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開動腦筋,加強與師生的交流互動,開闊思維,激發自身的創造力。長期如此,就會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游戲教學法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一)游戲教學法在準備活動中的應用
避免肌體在正式活動時受到損傷是田徑準備活動的重要目的。受多種因素的掣肘,在傳統田田徑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以慢跑或是讓學生做熱身運動做準備活動,正是由于這種固定、機械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沒有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馬虎應對,無法切實發揮準備活動的效應。在田徑教學準備活動中合理應用游戲教學法,可突破傳統準備活動的局限,促進準備活動趣味性的增強,調動學生運用積極性。
比如,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準備活動中,可以用“圖像慢跑“游戲法,來取代傳統原地踏步跑或是慢跑形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設計的圖形軌跡進行熱身運動。我們以“蛇形”慢跑形式為例,教師在準備活動中,可以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A、B小組,讓學生根據根據按照蛇形軌跡進行慢跑。A、B小組在進行慢跑的受,教師需要求A、B小組隊形首尾巴相接,對于A、B的學生而言,在蛇形軌跡轉彎的時候就可以對接,游戲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熱身運動興趣。加之初中學生具有較強勝負欲,教師在田徑教學準備活動中充分利用其心理,依托趣味游戲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訓練,促進其斗志的增強,并給予獲勝隊伍一定的鼓勵,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有序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游戲教學法在田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將游戲教學法與田徑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依托游戲這一載體,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團隊意識。我們以“長跑為例”教師在田徑教學活動中,可以將學生分組不同的小組,即,A、B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首先教師要為每個組的成員進行數字排序,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他們追逐游戲。其次,教師在吹響口號,宣傳游戲開始的時候,A組1號就要去追逐B組1號,跑到終點的時候,二者的游戲方式互換,B組1號去追逐A組1號,如果在追逐過程中A組1號追逐到B組1號,這個時候B組1號則淘汰,需要換上2號,反向過來追逐A組1號,在追逐過程中,如果B組1號追逐到A組1號,同時上述方式一樣,A組1號淘汰換上2號組員,參與游戲活動,通過反復的逐漸運動,最終有一組的學生獲得本次游戲的勝利。這種游戲方式突破了傳統機械化、單一的田徑訓練,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了樂趣,通過與同伴的相互協作,不僅實現了玩中樂,樂中學,還鍛煉的身體,促進了課堂教學質效的提升。
(三)游戲教學法在田徑結束活動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一堂40分鐘的田徑教學課,學生運動量是比較大,故而難免會進入疲勞狀態。為規避課堂陷入“虎頭蛇尾”的怪圈,教師要積極引入游戲教學法。比如,教師在田徑結束活動環境中,可以整體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還可以與交流溝通的方式,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這堂課的游戲玩的開心嗎?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呢”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反饋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總結自我課堂表現。另外,教師在結束活動環節中,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強度小、富有趣味小游戲,依托這些有效對這堂田徑運動強度進行承接,在開展小游戲的過程中這些小游戲要注重對學生身體運動的解放,使學生在有效中放松身體,在輕松舒緩的活動中放松肌肉,進一步消除運動后的疲憊感,從而更好地做好田徑教學課堂的收尾工作。
結語
一言以蔽之,在初中田徑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游戲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的運動興趣得意調動,豐富課堂活動,還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因此,體育教學要認識到游戲教學法的重要性,從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入手,通過多管齊下,增強學生體質、“野蠻其體魄”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博超.游戲教學法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拳擊與格斗, 2020(4):38-38.
[2]張偉.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2(9):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