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要:現階段,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取得良好的發展狀態,對于很多學科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高中階段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緩解自身的壓力,也能夠促使學生審美能力及審美素養的有效增強。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正確看待高中美術教學的存在價值,并需要以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對其加以創新調整,將美術融入生活,站在生活視角上對學生實施引導。
關鍵詞: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前言: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美術教學并不是一無是處的。相反,其具有極高的推動性意義。美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操,激發學生對于社會,對于生活,對于自然的熱愛。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任務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利用生活化教學手段開展教育工作,也成為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就可適當融入生活化元素,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
一、創建氛圍,調動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推動學生進步最好的動力。雖然相比于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科來說,美術已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開放性,能夠對學生形成有效的吸引。但一直以來,我國都在貫徹應試教育理念,高中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應對高考,提升自己的成績。所以,很多學生會受到這一理念的影響,從而對美術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在以往的教學環境中,很多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片面,久而久之學生感受不到美術學習的快樂,自身自然也就無法提起學習興趣[1]。
所以,教師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學改革,站在生活角度上,將美術課堂打造成生活課堂,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園林與民居”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提前利用網絡技術,下載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的園林景色或民居景色,在課堂上直接將這些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放大與縮小功能,為學生淋漓盡致的展示傳統園林的精致典雅。除此之外,教師也可鼓勵學生想一想自己在之前的生活中是否有去到這些地方旅行,是否有拍照過一些照片,將其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以此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也能夠使之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在濃厚的生活氛圍下產生學習熱情。
二、動手實踐,豐富體驗
對于處于現代教育環境的教師來說,其主要的任務就是要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美術教學存在的意義并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或者滿足教師的課時任務要求。
站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中,美術教學的價值得到了顛覆式的轉化。通過美術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個人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的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會應用于生活。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融入生活化教學元素,讓學生可基于生活角度,了解美術作品存在的意義,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狀態。例如,在講解與雕刻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雕刻作品,也可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材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嘗試性的將這些材料雕刻成一個小藝術品,以此逐步將學生的興趣轉化為其自身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融入自然,感受魅力
傳統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接觸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堂。即便是在美術學習中,學生也需要干巴巴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教師的硬性投喂。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體驗與想象。
大自然是美術出現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可在課堂上適當的融入自然,鼓勵學生通過了解自然、體會自然的方式,激發自己對于生活、對于美術的熱愛。
例如在講解現代山水畫或者花鳥畫時,教師可以摒棄傳統的示范化教學,利用節假日時間將學生真正的帶領到大自然中。如附近的景點公園,或者郊外。帶領學生開展寫生活動,讓學生真正的接觸到山水,真正的感受到風吹與花香。在真實的體驗下,學生對于作品的創造會更加的深刻,所創作出的內容也會更加的真實,有效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2]。
四、營造情景,培養思維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若想要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法的教學價值,就必須要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生活情景。只有學生能夠處在情景內,其自身的思想與思維才會受到有效的刺激,從而對自己產生的想法進行加工以及創造,形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仍舊以山水畫與花鳥畫教學為例。前文提及,教師可以將學生帶領到自然中,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在這場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有效的拓展。例如鼓勵學生將自己所看到的畫面與教材中所展示出的作品相互對比,分析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體會創作者利用哪一種技巧對所看到的情景進行加工進行優化的,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發散思維,也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美術學習經驗。
五、拓展材料,提升效率
藝術是沒有界限的。高中生所接觸到的美術內容大多只包含在教材中,在長期應用同一本教材的狀態下,學生的興趣會逐漸消散,自身的核心素養也無法得到有效激發。現代社會中,網絡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美術課堂中,教師也可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利用網絡技術拓展教學內容,擴大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美術世界,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也可適當的融入一些德育性的因素,以此實現新課程教學理念所賦予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如何繪制古代人物或現代人物時,教師便可以用網絡技術,為學生下載一些英雄人物的肖像畫,一邊為學生講解這些畫作中所應用的創作手法、繪畫技巧,一邊為學生介紹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潛移默化的將德育因素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加強兩者融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德育認識與核心品質。
結論:總而言之,在高中美術課堂上融入生活化教學手段,既能夠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滿足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創新性教育任務。對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及時的調整工作,注重生活氛圍的創設,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有效的融入自然,創造情景,拓展材料,為生活化教學做好全面鋪墊,推動學生與美術學科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斌.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62-163.
[2]巨沂平.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中),2017(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