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調林
摘 要:隨著新課程不斷地改革發展,中國的教育也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初中歷史教學中也應當開始新的征程,因此歷史教師應積極創新探索多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以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有效性;歷史教學
一、 引言
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必然趨勢,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階段歷史教學工作成效,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轉化運用能力。但是,從當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工作進展情況來看,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歷史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歷史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步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注重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體悟,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來看,核心素養主要分為:
時空觀念(即對歷史事件的特定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分析,并正確表達歷史事件發生時序的能力);
史料實證素養(即根據歷史主題進行可靠史料搜集、辨別、得出結論并能因此擴寬歷史視野);
歷史理解素養(即掌握歷史發生的各種背景、理解相關歷史事件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和意義);
歷史價值素養(即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進行客觀評價并能融合歷史事件中凝練價值取向)。
三、 核心素養培養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歷史辨析能力
在歷史教學工作中要想體現歷史學習的意義,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歷史辯證思維。通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讓學生對歷史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讓學生具備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歷史事件有更深的了解。
針對初中階段學生來說,培養學生的歷史辨析能力,可以讓學生對歷史的整體知識體系、層次逐漸明晰,節省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難度。有利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使歷史教學質量整體優化與提升。
(二)擴寬歷史學習空間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會使學生逐漸具備探索欲和求知欲,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對自身所具備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自我完善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教師在傳統的歷史教學工作中,知識內容只局限于課本范圍,又由于課時限制教師只能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而實際的歷史事件、所包含的知識是極為紛繁復雜的,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必須跳出題材與課本的限制。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擴寬學生的歷史視野,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
四、 提高初中歷史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析歷史事件,提高史料實證素養
初中歷史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掌握,在歷史教學核心素養之下,史料實證素養指的是一種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是需要學生通過查閱可靠史料,研究、分析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以便再現真實歷史、印證真實歷史的過程。以往的歷史教學教師只是將教材中的歷史事件給學生進行講解,要求將重要的內容記憶、背誦,以便用于考試,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自歷史事件來訓練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因此初中教師應把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史料實證相結合,鍛煉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一歷史《秦統一中國》中的內容時,如果僅僅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記憶的話,學生學習興致不高,知識過于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應引導學生通過當時不同的角度分析是什么成就了秦兼并六國實現統一的實力:①秦人尚武,實行軍功爵制度,以斬首數量衡量軍功,獲得獎賞來調動軍隊士氣,以至于在兼并過程中普遍存在斬首現象,清代史學家梁玉繩曾做過研究統計,得出斬首數量達166.8萬人。②秦商鞅變法重農抑商,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權,遷都咸陽,普遍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等使得秦國經濟繁榮。③秦廣開言路,求賢若渴,吸收和重用人才,不分國界,例如商鞅、張儀、范雎等,天下濟世之才皆匯集于秦。教師從軍事、經濟、人才這三個方面對秦朝當時的實力進行分析,相對擴寬了一定的歷史學習空間,利用史料實證對秦朝國力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融入歷史故事,增強歷史理解水平
在對歷史進行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上,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從歷史事件中發現有趣的故事,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有助于提高學生歷史理解水平,形成歷史核心素養。
例如在秦滅六國戰爭期間的一些名人故事為主題,比如:荊軻刺秦王、水淹大梁城、唇亡齒寒、鄭國渠的故事等,讓學生分組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通過搜集資料,整合語言變成一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如水淹大梁城主題的故事是:秦國主帥王賁攻打至魏國國都大梁城下時,大梁城池堅固,城內糧草充足,秦軍久攻不下,后以大梁地勢不足為突破口,于是命軍士筑堤引黃河之水,王賁親自督工,秦軍冒雨興工,渠成通溝之時又正值汛期,水淹大梁城數日,城墻頹壞,大梁就此告破。選擇主題中有學生熟悉的故事,也有較少流傳的故事,滿足學生不同的挑戰需求,多種故事糅合到一個歷史時期,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理解水平,提升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融入時代信息,培養時空觀念素養
時空觀念是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和分析時必須具備的思維觀念。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歷史背景原因、具體的歷史時間和特定的地理條件等。想要理解歷史,把歷史連續呈現,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具備時序性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可靠的史料記載和各種故事情景的發生,融入當時事件發生的特定時代中去,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經濟背景和人物背景下,全方位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地感受和思考,獲得更加貼近歷史事實的評價。這樣不但能活躍學生思維,增強感受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