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靜靜
摘要:當前,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各學科的教學要求中都強調了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深入,少兒美術教育的地位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這對于傳統的美術教師來說也帶來巨大的教學挑戰,需要其能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和知識儲備,從多方面進行教學考慮,科學的運用教學方法和資源,進而實現讓學生接受到全方位的美術教育培養。本文主要從當前的教學實際出發,探究如何做到在具體教學中通過實現鄉土文化資源的科學合理運用,從而讓學生得到美術核心素養的充分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鄉土文化資源;少兒美術教育
引言
少兒是少年和兒童的簡稱,是人成長的一段重要時期,也是接受系統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段時間所接受的教育影響著個體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培養,也進一步影響著其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發展情況,因此,在我國的教育發展過程中,這一階段一直都是改革工作開展的重點。少兒時期也是學生接受美術教育最適合和最關鍵的階段,這一時期非常利于對學生進行美術核心素養的高效培養,這也使得作為教師要著重關注這一時期的教學工作開展以及教育研究。在具體的美術教育中,鄉土文化資源為教師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學依據,其中蘊含的審美理念和情趣、所包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都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要做到多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改進優化中。
一、以圖像識讀為核心的鄉土文化資源教學探究
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數字圖像、影視作品或生活中,各種圖像符號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質、技法和風格特征等,能夠有效的進行認識、比較與辨別。在少兒美術教育開展中,圖像識讀是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一項重要基礎能力,不僅影響著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也影響著其對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適應能力。在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進行美術圖像識讀素養培養中,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更直觀的學習體驗和感知。例如,在進行《朱仙鎮木板年畫》這一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術課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并利用好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地理、歷史、經濟和民俗資源,實現與美術作品的有效聯系,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索了解朱仙鎮木板年畫的起源、工藝制作和藝術特點。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可通過教具或實物情境的創設,讓給學生能夠更直觀的進行原版年畫的圖像細節品讀,也可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從局部到整體感受年畫板材的肌理;為更好的實現讓學生進行深入理解,可在教學方法中巧用民間鄉土“畫訣”,幫助學生加深在圖像識讀中對年畫特征和色彩等內涵知識的記憶理解;還可通過拓展教學,讓學生在與其它類型年畫作品的橫向對比學習下,以及更強的畫面視覺沖擊下,對朱仙鎮木板年畫特點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豐富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美術表現是指運用傳統與現代的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通過構思與反思,創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或用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與情感,這種素養與圖像識讀一樣都是美術學科所獨有的基礎核心素養。在這方面核心素養的培養下,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美術表現的有效掌握,實現將來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后能夠順利解決,也可讓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提升,進行更好的適應社會人際交往需求。美術表現要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能力培養,通常要進行具象能力、抽象能力和意象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樣才能突破原物性的束縛和禁錮,豐富美術表現,使作品反映出更高級的生存要求和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培養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思維的日常鍛煉,增加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等,讓學生實現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力提升,并能夠將其有效的運用到作品中。例如,在進行《壺與罐》這一課節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視頻欣賞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下的彩陶,以及宜興紫砂壺,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更立體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還可通過模型的制造或仿制教具讓學生更直觀的進行體驗,并鼓勵學生分組動手進行作品模型的仿制,在奇思妙想下實現思維的有效轉換。
三、優化鄉土文化資源教學,促進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拓展
在美術核心素養培養中,創意實踐、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等三方面的能力都是與其它學科共享的,這幾方面能力的有效培養,不僅利于學生美術學科的學習效果提升,也可實現為其它學科的學習提供可靠的基礎能力支撐。其中,審美判斷是做到能夠對美的事物進行正確的感知,要能夠通過自主的分析判斷并根據美的原理,詮釋作品中的各種美的因素,還要能對作品中的視覺文化現象進行分析辨別;創意實踐是運用聯想、想象等變通思維方式,實現有創意的意圖的構建,并利用傳統和現代的材料、工具與方法進行創造和實踐,這方面也是現代社會人才所必須的能力;文化理解是指從文化角度進行分析和詮釋,實現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藝術特點,并做到對其進行理解尊重。在具體的教學中,可通過美術與歷史融合的方式,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名畫對比鑒賞,讓學生對世界各地區的民間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還可通過對作品創造者的故事介紹,讓學生在其中得到創意啟發;除了進行課件講解和對比鑒賞外,有條件的還可帶領學生去民間美術館或民間進行參觀學習,并向學生講述其中的民俗故事,進而加深學生對不同作品的感悟。
四、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中,不能僅依靠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多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并豐富具體的教學形式,其中民間鄉土文化資源作為美術作品的重要來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通過運用其對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感,也能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進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能夠對其進行科學的運用和資源挖掘。
參考文獻
[1]徐軍. 圖像識讀為核心的民間美術教學策略探究——以《朱仙鎮木版年畫》教學為例[J]. 中國美術教育, 2017(6).
[2]王媛.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美術表現能力的策略[J]. 數碼設計.CG WORLD, 2019,8(017):154.
[3]許斌. 充分利用民間美術資源培養中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7,18(005):98-100.
(安徽省淮北師范大學?安徽?淮北?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