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結合有效策略強化農村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水平,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能力,這是農村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因而,本文將從這個角度探討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構建的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語文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話教學;教學策略
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教學手段都是以良好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小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這是一種有效的促進手段。寫話是語文知識技能實踐的基礎,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導,構建小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逐步積累字詞句,學習優秀文章的寫作方法,才能真正實現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目標。
一、農村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指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切實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需要教師在依據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寫話教學方法手段進行革新,進而合理的安排語文教學的內容,以提升寫話教學的多元化形式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同時在知識獲取的渠道上,也比較單一,因此,在這個知識經驗積累的重要階段,也是完善他們思想,培養他們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時刻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實現知識的有效輸出。
(二)建構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
通過寫話教學模式構建,學生才能夠在實踐操作中有所創造和發揮,對部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來看,教師對于語文教學中的“讀和寫”沒有進行深度的融合,語文課程教學法獨有的特色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是存在于教學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缺陷。重視閱讀,和提高寫話教學能力是不能孤立開來理解的,這兩者本身就是相互促進的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若是拋開其中一個方面只專攻一個領域,只會導致學生難以兼顧兩者之間的平衡,造成寫話技能的掌握只能流于形式。通過整合寫話教學的方法,我們不難發現讀跟寫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閱讀是吸納知識的過程,而寫作是知識作用的結果。教師將寫話教與閱讀進行深度融合,強化語文教學知識相互轉化的作用,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學會在寫話中逐步積累知識經驗,在寫作中把握好整體框架,從而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變化。
二、小學語文寫話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寫話學習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學習專注度和持續性不足,如果缺乏外部刺激和內在動力,很難督促學生自覺累積寫話素材,進行寫話能力訓練,因此要培養學生寫話學習興趣,通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探索寫話表達樂趣。學生缺少寫話興趣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學方式不夠新奇有趣,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一些教師寫話授課教學方式僅是向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展示內容進行寫話訓練,還會根據圖片內容規定固定具體寫作內容,限制學生想象力和創作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二是學生寫作表達能力差異較大。由于不同學生生字生詞儲備不同,語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學生寫話不能完全這是表達自己想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到阻礙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寫話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針對這兩點問題,教師要進行針對性改進以調動學生寫話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創設多樣化教學情景,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道具等方式增強教學趣味性。
(二)積累豐富寫話素材
由于低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學以生字、生詞學習為主,學生字詞掌握量比較匱乏,寫話素材積累不足,直接開展寫話訓練進行能力提升具有較大難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牢寫話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填充引入寫話素材,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趣事軼聞,觀察老師同學家長,體會內心情感變化,為寫話能力提升做好鋪墊。教師在幫助學生積累寫話素材時,要保證揀選寫話素材滿足趣味性和全面性要求,能夠豐富學生詞匯積累,調動寫作表達欲望,激發寫作主動性。
(三)指導學生掌握寫話方式技巧
教師通過累積豐富寫話素材讓學生有話想說,還要教授學生寫話方式技巧實現有話可寫,促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思維理解方式將寫話素材進行重組,利用文字寫作方式真實準確傳達所思所想。小學生寫話方式技巧指導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由于低年級小學生對寫話理解不全面,對生活細節觀察不充分,往往認為只有特殊事件才能夠作為寫話素材,導致學生在自主寫話能力訓練時無話可寫,缺少頭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寫話方式技巧時,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確定寫話訓練主題,豐富學生寫話題材,如教師可以“課間十分鐘”“語文課堂學習體驗”為題,讓小學生根據自身觀察見聞和自身感受體驗進行寫作。
(四)看圖說話為介,激發寫話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圖片情有獨鐘,圖片上的畫面以及色彩,能夠激發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鍛煉學生寫話能力,只有勇敢地表達,豐富的想象,才能逐漸完善寫話水平。為什么小學生都喜愛看動畫片,炫麗的畫面、生動的故事情節,給學生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那么看圖說話中的圖是一種靜態的,這就需要教師要對學生加強引導,圖片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夠刺激學生專注思考、激發想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來描述圖片中的內容,比如從遠到近、從高到低等,鼓勵學生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并在描述完后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通常情況下,看圖寫話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展現出“藍天、草地、小河、花朵、燕子、小牛”、“兩個小朋友在田地里給花草澆水、施肥”、“媽媽帶著小女孩堆雪人”等場景,通過繪聲繪色的圖片,讓學生們進行聯想和想象。教師需要正確指導,學會通過圖畫中的內容來編織故事,圍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的結構來進行寫話,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圖中的主人公,貼合生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靜止的畫面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農村小學教學資源與發達區域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同時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寫作思維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有意識地構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引入多種寫話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強化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
參考文獻
[1] 梁衛英. 新理念下優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19(29):185-186.
[2] 王玉英.仿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2):124.D3F1F969-71AE-4A46-8F27-70754EDDD0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