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摘要】目前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教師需要尋找多種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趣味性更高,學生的參與度也有所提升。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尋找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改善自身的教學效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互動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更近,師生互動更加活躍。基于此,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引言
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有意識地運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是理論性較強的科目,如果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失去參與教學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自身建設不足,教學方式單一。部分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認識到了實踐性教學的價值,但卻并未理解實踐性教學的內涵,一味地強調實踐活動,導致實踐性教學的運用缺乏靈活性,不僅嚴重地影響了課程教學的進度,也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參與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第二,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實效較低。部分教師在實踐性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因缺乏對課程改革和優化的重視,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創新的內容大于課程教學的內容,導致課程教學目標發生偏移,學生無法在課程教學中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也難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從而導致課程的教學實效較低。第三,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調整不及時,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部分教師在為學生創設實踐教學活動時,對教材內容的依賴性過高,而教材本身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教師無法及時地對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參與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難以體現出實踐性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強化案例教學
在對互動式教學進行具體應用時,案例分析是應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具體實施教育工作時,需要對教材文本中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同時,結合社會熱點新聞對其進行解說,使學生對內容的深層含義充分了解,進而保證學生可以進一步感受法治內容的學習價值。教師通過師生角色演繹或提問的方式,細致分析課文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主動分析,此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理解能力、生活閱歷和身邊的人物深入分析相關案例,同時,教師還需要合理設置相關問題,對學生掌握本課內容的具體程度進行科學檢驗,合理規劃后期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如在教學“創新改變生活”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案例開展教學活動,先向學生講述與科技發展相關的故事,然后結合故事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現代科技創新對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更為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可以通過探究討論與教師平等交流,強化師生互動。
(二)創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但要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講述教學,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情境輔助教學。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還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所學內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守護生命”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一位學生正要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他看了一眼手表,說道:“快要遲到了。馬路上沒有車,我要不要闖紅燈呢?”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后回答。當學生回答“不能闖紅燈”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不能闖紅燈,是因為闖紅燈危險,但是現在馬路上沒有車輛,闖紅燈是不會發生危險的。而且快要遲到了,如果不闖紅燈很可能會遲到。”這時,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糾結。教師可以讓學生再對問題進行討論。在一定的討論時間后,教師繼續播放視頻:一輛汽車從很遠的地方駛來,快到斑馬線時,司機發現斑馬線上和斑馬線附近沒有行人,他就沒有減速慢行,并說道:“沒有行人可以開快點了。”同時,加速沖過斑馬線。這時,剛好那名學生又下定了決心闖紅燈。結果,行人和汽車就撞在了一起,產生了巨大的撞擊聲。在播放完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反應時間,再向學生提問:“能不能闖紅燈?”教師以此來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提升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能力。
(三)以模擬實踐的開展為手段,豐富互動教學體驗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效融入互動教學的模式,必須以新課標要求為出發點,以立德樹人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模擬實踐的形式,促進互動教學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深度融合,使教學的開展不再局限于某一節課或課堂,拓寬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途徑,使學生獲得更深度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和動員學生參與“巡邏志愿者”的活動,組織學生幫助交警維護學校周邊的交通秩序,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國的交通法規。教師還要注重借助學生在守崗期間所遇到的真實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案例分析,將遵紀守法的觀念深入學生的心中,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司法單位進行參觀學習,回校后給予學生一個主題,讓他們模擬法庭或司法單位的行政過程,使其在自身的模擬實踐中,更全面地了解我國法治實施的基本流程,更有效地增強法制意識,從而提升互動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有效融入,有利于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揮,也有利于素質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進一步落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借助教學情境的優化和實踐模擬課堂的開展,提高學生的互動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注重維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互動氛圍,促進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培養以及法治意識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曉楠.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9(15):111.
[2]李虹.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1):114.
[3]茍有東.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8(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