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娜



摘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應用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效果和價值。方法:回顧性方式納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內46例高血壓患者并隨機分組(每組23例)。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舒適護理;觀察護理前后患者血壓水平、心功能以及心理狀態和舒適度改善情況。結果: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心功能改善幅度較大,心理狀態較好且舒適度較高,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開展舒適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并借鑒。
關鍵詞:舒適護理;高血壓;血壓水平;心功能;心理狀態;舒適度
近年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不斷改變,鍛煉活動大幅減少,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致使我國高血壓臨床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公共衛生問題;疾病的進一步加重,會對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為提高患者常規治療期間身心的舒適度,需對其實施相關護理干預,繼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患者身心舒適度[1]。為分析舒適護理應用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效果和價值,特行此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方式納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內46例高血壓患者并隨機分組(每組23例),其中對照:男、女分別為11、12例,年齡53~82(67.56±5.58)歲;病程2~8(5.09±2.33)年。觀察組:男、女分別為10、13例,年齡54~82(67.63±5.45)歲;病程2~7(4.59±2.4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詳細講解高血壓的病理知識,確保患者明確發病原因和相關癥狀,在此期間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確保患者及積極且樂觀的心態看待自己疾病。
觀察組:舒適護理。(1)組建舒適護理小組:收集患者臨床資料,例如病情、病程等。嚴格以患者就診記錄和具體病情為基準建立健康檔案,為患者監測血壓后做好準確記錄,時刻了解患者血壓水平,根據血壓值隨時調整治療藥物。抽調科室優秀醫師和護理人員成立舒適護理小組,要求全員共同參與,設計舒適護理干預方案和具體內容,且輪流負責干預信息和內容的更新。(2)生理舒適:以患者文化程度、學習能力為基礎,詳細講解高血壓疾病知識,可借助多樣化宣教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圍繞疾病病理知識、預防措施展開,促使患者充分認識自身疾病,消除其內心恐懼的同時促使其配合治療。高血壓屬于終身性疾病,治療過程較長,需將遵醫囑用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詳細告知患者,使患者將用藥原則重視起來,介紹藥物劑型和具體劑量,將服藥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確保其做好心理準備。叮囑患者日常堅持吃藥、切勿隨意換藥,避免血壓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告知患者,適度、適量的運動可更好的降低血壓并且鞏固降壓藥效果;同時適量的運動可增強體質。指導患者選擇步行、跳舞等強度適宜的運動;每周運動次數需要保證3次左右。將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詳細告知患者,指導其日常生活多食低糖、低脂食物,勿暴飲暴食;日常睡眠需充足,指導患者進行身心調養,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不要過度勞累和熬夜,確保充足的休息時間,戒除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3)心理舒適:以上各項工作開展時鼓勵患者傾訴內心,從而通過傾聽、安撫、觸摸等肢體語言傳達自己內心的關心和尊重,樹立醫護人員的親和形象,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在宣教和互動工作中與患者保持同一水平線,確保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尊重和關心。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血壓水平:測定血壓水平用電子血壓計,叮囑患者測量日禁煙,清晨休息30min后測量,連續3次取均值。
護理前后患者心功能[2]:主要觀察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各指標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檢測。
心理狀態及舒適度:心理狀態[3]主要對比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用SAS量表評價焦慮,無焦慮分值界限“<50分”,輕度焦慮分值界限“50~60分”,中重度焦慮分值界限“>60分”。用SDS量表評價抑郁,無抑郁分值界限“<53分”,輕度抑郁分值界限“53~60分”,中重度抑郁分值界限“>60分”。借助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估主觀舒適度[4],分值和舒適度呈正比。
1.4 統計學內容
本研究產生數據均設計Excel表格并整理,借助SPSS 22.0統計學軟件錄入數據進行分析。數據遵從正態分布原則,以P<0.05視為研究存在統計學顯著。
2結果
2.1 護理前后血壓水平
下表數據可見,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改善幅度較大,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患者心功能
下表數據可見,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LVESD、LVEDD較低,LVEF較高,心功能改善幅度較大,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心理狀態及舒適度
下表數據可見,行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SAS、 SDS分值較低,GCQ分值較高,心理狀態改善幅度大且舒適度較高,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之首,也是現階段我國臨床常見的高發性疾病。該病發病率高且病程長,疾病發展至后期,極易誘發諸多并發癥,而在多因素的聯合作用下,多數患者難以堅持規范且科學的服藥,導致其他臟器功能逐漸衰退,繼而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臨床調查發現,患者對高血壓病理知識掌握度較低,且在藥物治療期間出現不遵醫囑用藥情況,導致患者極易出現副作用和并發癥,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的同時不利于預后。可見,在高血壓患者的常規治療過程中,開展護理干預工作至關重要。
與常規護理措施不同,舒適護理是臨床新型且優質的一種護理模式,護理措施主體為患者,始終堅持并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通過一系列的護理干預,可確保患者享受到良好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的同時改善預后。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心理狀態和舒適度:此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舒適護理后心理狀態較好且舒適度較高,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高血壓是典型的慢性疾病,但也是一種可防、可治疾病;若不能很好地控制患者血壓水平,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舒適護理措施的實施,將患者的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參與,自身角色的改變可促使其自覺摒棄不良生活方式,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繼而改善其心理狀態并提高舒適度[5]。一般情況下對高血壓患者開展護理,需從基礎出發開展各項措施,繼而控制血壓水平的同時改善患者預后;但單純的常規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和規范性,因此臨床護理效果欠佳。而舒適護理的開展,可促使患者了解并掌握疾病基本常識,良好控制病情加重的同時改善預后。此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心功能改善幅度較大,兩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更貼合患者實際,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重視患者心理和機體感受,提高其身心舒適度的同時規范患者的日常行為,保障藥物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李恩萍,萬杰,王麗葦.舒適護理應用于繼發性高血壓并發腦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8,24(01):149-151.
[2]張瑜,孟曉麗,胡楠楠,等.互聯網+護理醫療服務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探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6):1311-1313.
[3]李觀妹,陳瓊芳,梁純梅.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1):99-100.
[4]黃鳳形,陸柳雪,黃麗偉,等.基于中醫特色的延續護理對空巢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1):824-829.
[5]容亞鳳,楊玉英,敬曉華.舒適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2):3.AE514F2F-9F5D-4F01-B4F6-01F5FB51E0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