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浩 韓若冰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力量作用逐漸顯現,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眾多的農業人口使得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農村建設速度也逐漸增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下,農村的發展以及火災防控工作也受到了各界高度重視,如何有效加強農村火災防控能力對于確保農村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現實情況進行火災防控措施制定,切實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十分迫切。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火災;防控能力
一、新時期農村火災防控現狀
近年來,政府針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政策的提出,政府、單位和社會各界針對我國農村的火災防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1]。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廣大農村人民對于防火的意識不強,再加上農村造成火災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使得現今農村火災防控現狀不容樂觀。
截至2019年年末,我國全國農村共發生火災13.2萬起,死亡1108人,受傷573人,直接財產損失17.7億元,與2009年相比,農村火災發生次數以及損失分別上升2.6%、12%,死亡人數有所下降[2]。面臨這樣的數據,農村火災的發生仍然是農村生產、生活當中影響深遠的安全隱患之一,新時期農村火災帶來的財產損失越來越大,因此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刻不容緩。
二、當前農村消防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新農村建設的新時期之下,農村火災防控受到了政府的重視,但是在消防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農村火災防控能力的提升無法切實見到實效,因此明確當前農村消防工作存在的問題對于改善工作對策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廣大農民防火意識相對薄弱
新時期,國家、政府加強了對于農村消防意識的培養以及宣傳,但是由于我國農民的數量眾多,消防宣傳效果不盡如人意,導致現今廣大農民的消防意識還相對薄弱。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現今我國廣大農民的平均知識水平還處于較低的階段,對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能力較差,通過各種信息媒介了解消防知識的渠道較少,使得消防宣傳得不到有效實施,其宣傳效果也較差。
第二,農民在家庭當中使用的電器和灶具等日常用品在消防方面的隱患較高,同時也由于在使用過程當中方法不當,容易引發火災。除此之外,農村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較為普遍,孩子玩火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因此導致農村火災出現頻率較高。
(二)火災隱患相對較多,容易引發火災事故
農村家庭當中多用玉米稈、麥稈、豆稈等進行日常的引火,同時這些易燃的物質多集聚在屋子周圍,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一旦遇到明火極易引發火災。除此之外,農村房屋內部的電路存在老化現象,長時間得不到維修和排查,也存在私接、亂接的現象,這也為火災的產生埋下了較多的隱患。農村預防火災主要的工作在于消除安全隱患,因此針對農村房屋內外的一系列安全隱患需要進行排查和處理,從而為預防火災奠定基礎。
(三)消防設施滯后
在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已經被提上了日程,政府在公共消防設施規劃當中已經將消防設施的建設提上日程,但是仍然有很多的農村地區沒有進行消防栓的安裝,同時由于自來水年久失修,水壓無法達到消防管道標準要求,達不到水源供給的效果。除此之外,公共交通道路的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一些道路被村民占用來停放自家車輛或堆放雜物,這樣會導致發生火災時消防車無法及時進入村中,造成嚴重的后果。
(四)消防組織不健全
農村消防組織主要分為三級,鄉鎮政府一級的消防組織大多作用甚微,每年的檢查工作僅僅是走一下形式,沒有真正的進行消防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村一級的消防組織不健全,消防工作責任不明確,使得農村消防工作不達標,落實情況無法達到要求,最終導致農村消防工作從部署到實施都無法得到切實的完善。農村火災防控能力提升當中的重要環節是提升農村基層消防組織的防火意識和防火能力,因此對于現有農村基層消防組織以及明確鄉鎮政府消防組織工作的任務是切實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新時期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對策
新時期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農村生產與生活也進入到新的階段,然而現今我國農村火災防控能力滯后,使得農村人口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針對我國農村現有消防工作當中的問題,對農村火災防控能力提升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大宣傳提升農民防火意識
基層政府需要著重提升農民的防火意識,大量利用宣傳手段向農民普及防火知識以及火災防控技巧,幫助農民在思想上建立穩固的“防火墻”。基層政府要與村黨支部、村委會經常溝通,結合農村實際的環境和人口特點進行有效的防火知識和火災防控能力的宣傳[3]。在宣傳過程當中要注意關注農村的弱勢群體的消防教育,對農村婦女、老人、兒童要著重強調用火安全,教育婦女和老人在家庭用火的過程當中需要正確使用爐具,同時也要針對火災出現時如何撲救進行知識普及。對于兒童要告誡其不能隨意玩火,讓孩子形成防火意識。在宣傳方式上,可以利用多種宣傳手段,由于農村人口知識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在宣傳手段方面需要包括傳統大眾媒體形式,例如電影、廣播。政府也可以利用新媒體,開設消防抖音號,讓較為年輕的農村朋友通過手機網絡了解火災防控知識,總體提升農民防火意識。
(二)加大投資力度完善農村消防設施
農村的易燃物較多,戶外一旦出現火災具有不易察覺、不易撲滅的特點,因此需要對農村消防設施進行相應的完善和升級。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水源建設,針對當地的河流、坑塘進行及時的修筑,同時進行相應的蓄水設計,增強其水源儲備量,便于發生火災時可以為消防救援人員提供足夠的滅火水源。除此之外,在村子當中要進行相應的消防設施的建設,為農村火災防控提供物質基礎。
(三)農村消防隊伍多元化建設
農村消防隊伍建設是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的重要人員基礎。各村各鎮需要時刻做好消防隊伍的建設,沒有隊伍的要盡快建設鄉鎮消防隊、農村義務消防隊,有隊伍的要增強火災防控能力和火災撲救能力,讓農村人口自主加入到消防工作當中,并且安排相應的人員進行防控工作的實行,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4]。農村消防隊伍建設要注重其多元化,需要將廣大的農村居民納入其中,讓不同的人群承擔不同的任務,同時也要讓參與到其中的人員熟悉和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促進農村消防隊伍的建設,從而提升農村防火能力。
(四)定時定期對消防安全隱患進
農村地區具有自身的生活特點,因此作為政府機關需要及時以及定時進行隱患的排查,對于易燃易爆的物品及時進行排查和清理,從根源上避免火災的出現。除此之外,祭祖、節日和燃放煙花爆竹的時節也是火災的高發階段,因此相應部門需要下派消防小組及時清理易燃易爆物品,做到從根源上消除火災隱患。最后,最好的減少火災隱患的手段是提升農民的消防安全意識,讓其從意識上認識到已有的火災隱患危險性,從而從根本上減少火災隱患。
四、結語
農村消防工作是人們生命安全的保障,因此在新時期下,提升農村火災防控能力對于保障農村正常生活以及農村人口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消防監管、輔助、直屬部門需要以“防控為主、防消結合”的原則進行工作的指導,讓農村群眾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有意識地減少火災隱患的堆積以及儲存,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農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更好地促進農村在新時期實現安全高效生產、生活。
參考文獻:
[1]王煥軍.建設農村微型消防站的思考[A].中國消防協會.2016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消防協會,2016:3.
[2]王英.消防工作社會化成績斐然全社會火災防控能力顯著增強[J].中國消防,2019(9):19-23.
[3]郭偉.鄉村,不應是火災防控的“空白”之地[J].中國消防,2019(10):53-55.
[4]吳瑞山.新常態下構建社會火災防控體系的戰略思考[N].法制生活報,2016(2):6.
作者簡介:
王文浩(1989.11—),男,漢族,河南鹿邑人,本科學歷,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火災防控。
韓若冰(1990.12—),女,漢族,河南項城人,本科學歷,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火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