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金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人性化教學,秉承因材施教理念”“智能化教學,活用信息教輔設備”“情景化教學,加深學生詩詞理解”“針對化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深度思考”五個方面出發,對于如何促進高效課堂構建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情景教學;語文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069-02
A Probe into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in Chinese
XU Zhijin ?(Gaogou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Lianshui County,Huai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from "humanized teaching,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intelligent teaching,us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aids","situational teaching,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oetry","targeted teaching,training students Based on the five aspects of "Chinese Thinking" and "Life-oriented Teaching,Stimulating Students' In-depth Thinking",it analyzes and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efficien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ituational teaching;Chinese thinking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情懷的學科,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文學魅力,學習圣賢的高尚品格,品位詩詞的語言美感。在以往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多以單純的講授為主,學生在單一教學環境之下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是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語文任課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重點與難點,用多元化的方式為引導,實現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任課教師應當發揮人性化教學思想引導,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活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備,搭建新穎、便利的網上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知識,實現將語文課堂逐漸引入生活,指引學生感悟文學之美,提升自身語文素養。
1.人性化教學,秉承因材施教理念
與以往純粹以知識為主題的課堂相比,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人文情懷的關照會讓語文教學更加的生動,更具有生活氣息。對語文教學來講,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知識,不僅僅是某道題目應該如何解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把對人文社會生活的關照引入教學環節,讓學生知道和了解語文學科并不是冰冷的知識點的堆砌,更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人文精神的總和。學生學習語文課的最終目的也并不是為了獲取高的分數,而是為了利用所學來指導生活,讓人文化的教學模式進入課堂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生活目的。
具體來講,在語文課堂施行人性化教學不僅需要人文主題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每個人因學習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對于語文教學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差異,任課教師應采取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內容進行剖析,以此提升不同學情學生共同進步。以《伯牙鼓琴》一文教學為例,文章贊譽了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擅長的演奏,鐘子期則能聽出曲調之中的深層內涵,后因鐘子期病故,伯牙悲慟,從此不再彈琴,世人也多用“知音”一詞贊譽這樣的友誼關系。作為一篇文言文課文,通過學情調查有學生已經能夠熟練背誦,有學生則一知半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人性化的進行引導,教師可以為學優生留下開放式的作業,讓學生能以課文為起點,搜尋關于友情的小故事,體會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諦,感悟其中的音樂魅力。對于學困生,教師則要進行詳細指導,以文言文的注釋詞入手,引導學生可以獨立翻譯文章,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學優生能夠發散自己的語文思維,學困生能夠扎實自己的課堂基礎,這有效的縮短學優生與學困生的距離,對于促進高效課堂的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2.智能化教學,活用信息教輔設備
智能化的電子設備是時代的饋贈,教師在人文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于利用智能化設施,讓人文主題和人文情感能夠以更形象、更具體的方式進入學生的視野。在進行人文化教學的過程之中,同學可能對抽象的人文主題理解不夠準確,這時候利用智能設備就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思維框架,利用多媒體思維導圖的模式將人文情感主題清晰而有邏輯地展現出來。從這一點上來看,語文教學中妥善利用多媒體工具還可以使“情感化”占比比較大的課程變得“數據化”和“可視化”,學生通過教師的情感邏輯構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學科內容,讓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和空洞的,在實際的答題過程中,多媒體的數據化教學模式也會讓人文化的答題變得更加脈絡清晰。
除此之外,由于語文的知識點較為繁雜,現代化的教輔設備逐漸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通過多媒體等智能化設備的引入,還能夠有效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以《開國大典》一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作為一篇出色的記敘文,全文段落之間過渡自然,層次清楚,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表現了新中國成立之時,不同人物欣喜之情。此時教師可以多媒體教學,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開國大典的視頻與課文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學生的文學認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開國大典之前,開幕式—閱兵式—群眾游行這一思路有了更加詳細的了解,扎實課堂基礎教學內容,為高效教學奠定了重要基礎。最后,教師還可以對于學生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觀看最新的大閱兵活動,通過新中國成立時的開國大典直到二零一九年的閱兵式。七十年彈指一揮間,受閱的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包括部分新型裝備,集中展現了中國軍隊聯合作戰裝備體系構成,比較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這充分體現了智能化教學與語文德育素養相融合,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信心,對于提升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3.情景化教學,加深學生詩詞理解
情景化教學作為語文課堂的重要思路,是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情景化教學的引入,學生會將自身置身語文學習之中,對于理解文章內涵,體會詩詞意境具有重要幫助,也為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做充分的準備。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文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課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閉目沉思,配合著舒緩、靜謐的音樂,教師描述道:“天邊的明月悄然升起,棲息在枝頭的喜鵲頓飛起,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同學們是否也是沉浸在其中,聆聽著一陣陣的蛙鳴聲……”通過教師的導入,學生在腦海之中已經形成了初步認知,通過明月、山林、清風、蟬鳴、稻花等特征為例,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農村的月夜景象,極具意境美。此時教師再加以點撥,分析上下闋的重點意思,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背誦能力,從而實現當堂記憶的課堂效果,免予學生在課后花費大量精力進行背誦。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將語文內容與教學情境進行了緊密融合,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心得,促進學生掌握詩詞學習的方法,是深化高效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
4.針對化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較繁瑣,而高效課堂的概念也并非要學生在課堂中實現死記硬背,而是提高課堂效率,運用有限教學實踐培養自身的語文思維。因此語文任課教師應當開展針對性地教學,以固定的板塊為課堂引入,如文言文板塊、閱讀技巧、寫作水平等,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以《窮人》一文教學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小說閱讀的技巧。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概讀全文,概讀全文的目的是要粗略體會文章內容,學生通過閱讀,就會覺得桑娜一家面臨巨大的窘境。其次,教師要再次詳細閱讀全文,在此過程之中,要找出關鍵性的語句,劃分文章層次,加深文學理解。如課文1-2自然段,奠定了情感基調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丈夫捕魚歸來。3-11自然段:桑娜出門發現西蒙已死,便把他的兩個孩子抱回了家。12-27自然段:丈夫歸來,得知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回顧全文,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要深度體會文章所要達到的深層內涵,從而能夠理解文章描述的主人公雖然貧困但是卻充滿了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性閃光之處。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并通過語文課堂養成自己閱讀的良好習慣。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促進了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對于提升高效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幫助。
5.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深度思考
語文作品多聯系生活,是作家針對自己的真情實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能夠加深學生的語文認知。以《北京的春節》一文教學為例,文章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說一說自己在新年期間的活動,加深學生對于傳統節日的喜愛。有學生說:“在春節期間,會打掃房子,采辦各種年貨,那時候街上都是十分熱鬧的。”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學生以情感入手,能夠加深對于文學內容的理解,這也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學習進度,推動高效課堂的開展。
綜上所述,針對語文教育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研究是十分必要,這有效的促進了語文課堂的多元化與趣味性,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精神的滿足,進而實現主動投身語文學習,感受課堂的豐富多彩。而小學學生也應緊跟教師的教學指導,掌握課堂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提升自身語文基礎能力。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關注“小學語文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與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提升每一位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瑞紅.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1(06):162-163
[2]趙志剛.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淺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04-204
[3]鄧男.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魅力中國,2017(36):184-184
[4]李克艷.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教師,2012(18):60-60
[5]彭雙印.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6(22):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