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杰 劉航 劉淑娟 崔亞壘 陳宇 李德鋒
摘 ?要:為了更深入了解動物醫學等農業類專業在校大學生在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的思想狀態,進而因人而異、因勢指導,幫助大學生扣好成長中的扣子,本調查選取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農學院、林學院等各農業專業在校大學生,圍繞考研、就業、大學生村官及兼職等焦點問題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就業方面,大學生普遍感到就業壓力大;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意愿多元化;36.3%受調查者明確表示愿意當村官;福利待遇是畢業生擇業時的主要考慮因素;在校大學生做兼職現象普遍,但多數與自身專業無關,對自身能力提升有限;同時,校園考證熱現象依然存在。考研方面,大多家庭支持考研;部分畢業生考研目的不明確;41.5%受調查者是為學歷而考研;院校的實力是影響考研者選擇報考的主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大學生;畢業去向;就業;考研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7-006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more about the ideological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nimal medicine and other agricultural majors under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give them more help, we selected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forestry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a random sampling survey was conducted around the focus of postgraduate studies, employment,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and part-time job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great employment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ny choice after graduation, and when they choose a job, the welfare is the main factor; 36.3% of the respondents express they want to be village officials; many students usually do the part-time jobs, b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ability is limi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ampus certificate hot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About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although most families support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me graduates' purpose is not clear. We learned that the strength of colleges is one of the main inflecting factor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ion destination; obtain employment; postgraduate
一、概述
在當前情況下,就業是社會關心的一個熱點問題,而大學畢業后的去向一直是困擾大學生的問題,也是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1-2]。目前,大學生畢業后主要有就業和繼續深造兩個方向[3-4]。由于90年代末出現的大學擴招現象導致目前大學畢業生過剩,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極其嚴竣,大學生就業壓力很大,隨著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也催生了大學生的考研熱[5]。如何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對國家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建設都有重要意義[6]。學校要想在就業和考研問題上對在校大學生作出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就需要真正了解其畢業前的思想狀態和態度變化,有必要通過調查來發現大學生畢業前在就業和考研方面的態度和存在的具體問題[7]。學校和老師根據調查結果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查找原因、尋求解決方法和對策,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8],從而更好地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使大學生能為未來就業或考研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和未來事業的發展[9],做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
二、調查內容和對象
本次調查在河南農業大學進行,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基本涵蓋學校各個農業相關院系的各個年級,男女生比例大體平衡(見表1)。調查問卷以大學生學習及就業現狀為中心,以大學生畢業后就業、考研、村官和兼職等畢業選擇為重點,設計了20個選擇題和1個問答題,其中基本涵蓋了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為有效分析各專業各年級學生對待大學生幾個焦點問題的看法,我們采取團體調查和隨機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主要在校自習室、圖書館及學生宿舍等學生聚集場所,利用學生自習、讀書、上課的課余時間,共發放400份調查問卷,收回382份,收回率為95.5%,其中有效問卷364份,有效率95.3%。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問題
對于大學生就業這一問題調查主要從大學生就業壓力、畢業后去向選擇、工作定位及影響擇業的因素3個方面進行調查。
1. 在“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中發現,59.7%的學生覺得就業壓力很大,29.4%的學生覺得壓力一般,只有10.9%的學生覺得就業壓力很小或不清楚。就不同年級學生而言,大三學生感覺就業壓力大的人比例最高(如圖1),很明顯,就業問題已成為每個在校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如何克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并化壓力為動力,怎樣積極地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已經成為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政府和我們學校的相關部門也應該為之提供幫助并創造條件。
2. 標對大學生“畢業后第一打算”調查,由圖2可看出,面對畢業后去向,從大一到大四學生的過程中想法變化較大。這可能是因為大一學生對專業了解不完善,對畢業后去向問題考慮較少,所以回答問題時比較理想化,有40%考慮考研,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受到了大學主流思想的影響,且這種影響一直保持到大三,這3年的經歷對畢業后就業與考研傾向的比例無明顯影響。大四學生對于就業問題的態度有了較大變化,選擇考研的人數明顯減少,這部分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畢業后就業難度仍然較大,以及大四對研究生考試準備的不充分從而放棄考研。在就業方向方面,大量的大四學生趨向于考公務員,這說明大四的學生更加務實。總的來講,打算考研的學生在各年級都占據著較大的比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里考研已成為一種穩定的風氣。由圖2還可以發現,大二的學生最具有創業意向。
3. 對“工作定位及影響擇業的因素”的調查顯示:在就業方向的選擇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黨政機關和私營企業,其中選擇私營企業的學生只占總人數的9.7%。更多的在校大學生想要進入外資企業。在大學生心目中,外資企業的工資與福利較國內企業要更為豐厚,而且前景會更好,而私營企業良莠不齊,各項福利較差,這種現象也使更多高素質人才選擇進入外資企業。
由圖3可以看出,影響在校大學生擇業的因素,占比例最高的是未來的發展前途,隨后是工作的穩定性和福利待遇,以及能否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比例最小的是專業對口和單位所在地。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當前的社會現象,高福利待遇崗位應聘者趨之若鶩,而像村官、鄉鎮教師等崗位卻少人問津。
(二)大學生村官問題的調查
圍繞大學生對“當村官意愿”和“選擇村官的目的”兩個方面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當村官持較為支持和肯定的態度。據調查結果分析,在校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本校作為農林院校的優勢,及國家對“三農”及“大學生村官”的重視與支持,愿意為我國農業做出積極貢獻。而調查對象中有36.3%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愿意當村官,且有31.8%的調查對象當村官原因為“支持報效農村”。
(三)大學生做兼職問題的調查
大學生做兼職早已是在校師生及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對大學生“是否做過兼職”、“做過哪類兼職”、“做兼職的目的”以及對“大學生對做兼職的看法”展開了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在校大學生做過兼職,說明大學生做兼職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25.1%的學生沒做過但準備做兼職,說明多數大學生都有將自己融入社會的準備,并且打算以兼職的方式去嘗試接觸社會,這對于在校大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益處,也有18.2%的學生沒做過也不準備做或沒想過做兼職的問題,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大學生期間做兼職這一現象持肯定態度。
針對大學生做兼職的種類、目的及能力的提高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超出一半的學生做兼職是為了提高能力。那么做兼職到底對大學生的能力有沒有很大的提高呢?調查顯示,只有16.8%的學生覺得做兼職對個人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做兼職對能力的提高一般,還有極少部分學生認為做兼職對能力完全沒有提高。究其原因,得知在校大學生多數做的兼職與自身專業無關,是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既然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有以做兼職的方式提升自身能力的想法,那么學校應該為學生的這一想法提供協助,提供能提高學生能力與專業技能或與其今后就業相關的實習機會。
(四)大學生考研等問題調查
對考研這一問題主要從“家長及學生如何看待考研”“考研專業選擇”“考研院校選擇及影響因素”“證書獲得情況”這4個方向調查。
1. 對于“家長對待學生考研持何態度”這一問題,72.5%的家長持“支持”或“非常支持”態度,只有7.6%的家長持“不支持”態度,持“無所謂”態度的家長占19.9%,可以說絕大部分家長對學生考驗抱以支持態度。
此外,對于“一旦選擇考研,會持何態度備考”這一問題,46.6%的學生選擇會盡最大努力,勢必考上;41.5%的學生會盡力,但不看重結果;只有11.9%的學生持“一般對待”或“無所謂”的態度。
2. 對于“考研專業的選擇”這一問題,由圖4可看出,在校大學生并非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現階段,更多的在校大學生考研時主要選擇以“自己本專業”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為主。這對于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和提高人才創新方面有一定益處,同時也符合國家對研究生的培養目的。
3. 對于“影響考研院校選擇因素”的調查顯示,影響因素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學校專業強弱、自身成績、學校名氣、學校所在地。該項調查說明:師資力量雄厚的各大高校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仍將是大批考研學生們追捧的焦點。而“學校名氣”和“學校所在地”的低選擇率也反映出在校大學生面對考研時表現更多的是務實態度。
4. 關于“在校學生證書獲得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不準備考”或“沒想過”的同學只占總分人數的13.7%。絕大部分學生對證書獲得問題有著很高的積極性。考證熱曾風靡全國高校,近年來有所降溫,但熱度依然很高。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上進心的強弱,證書的獲得正是在校大學生對自身嚴格要求和自身實力的表現(見圖5)。這也說明: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考研漸成大勢的社會背影下,多數大學生仍能清楚明確自己的發展意向,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四、結束語
本次調查針對在校大學生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思想動態,希望通過調查來發現大學生畢業前在就業和考研方面的態度和存在的具體問題。調查發現:面對求職就業問題,各年級學生表現相近,普遍感覺就業壓力大;對于畢業后的去向,大學生的意愿出現多元化,但考研仍然占最大比重,其次是畢業就業,其中包括了求職、創業和考公務員等意愿;在就業方向選擇上,大學生的傾向由大到小依次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黨政機關和私營企業,發展前途和福利待遇是畢業生擇業時的主要考慮因素[10]。農業院校學生對當村官表現出較大的積極性,其中36.3%受調查者明確表示愿意當村官,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農村。對于兼職問題,大學生持積極態度,而且在校大學生做兼職現象普遍存在,但多數與自身專業無關,對提升自身能力效果甚微。在考研方面,大學生態度積極,而且能得到家庭的支持;考研專業選擇上,大學生較為理性,通常選擇自己本專業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沒有盲目追逐熱門專業;而且在選擇報考院校時更注重所選學校的專業實力。考證熱依然保持一定熱度,說明當代大學生仍保持著積極上進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倪雪梅.有關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現狀與對策的探析[J].神州,2014(11):254-254.
[2]李霞.基于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初探[J].電子測試,2014(9x):121-122.
[3]楊以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08):471.
[4]陳訪賢,劉向陽,胡登雄.當前大學生就業思想現狀分析——基于新疆三所高校的問卷調查[J].高教論壇,2011(02):120-122+119.
[5]白娟,王京芳.大學生畢業去向選擇的調查[J].大學教育,2014(11):107-109.
[6]李琦.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0(06):110-112.
[7]國慶德,陳信.對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或考研的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1):246-248.
[8]任娟娜.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的運用[J].高教學刊,2019,103(07):190-192.
[9]羅健文.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意愿實證研究——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經貿類學生為例[J].高教探索,2017(9):100-106.
[10]陳龍山,袁樂平,曹丹.大學生創業價值觀的偏離與矯正——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價值觀實證調查[J].高教探索,2017(s1):149-150.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動物醫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SJGLX225)
作者簡介:崔亞壘(1990-),女,漢族,山東菏澤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草學;陳宇(1983-),女,漢族,河南許昌人,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通訊作者:李德鋒(1978-),男,漢族,河南新鄉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