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鶯 江燊

摘要:作者對幼兒健康生活主題活動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提出以幼兒健康生活主題活動為載體的主題活動實施策略,要基于幼兒的經驗實施健康主題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探究,豐富幼兒的經驗,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升經驗,推進健康主題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幼兒健康生活;主題活動;實施策略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幼兒階段是身體發(fā)育和機能發(fā)展迅速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非常重要的階段。發(fā)育良好的身體、強健的體質、愉快的情緒、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
健康是幸福之源,《國家教育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指出:學前教育對身心健康、習慣養(yǎng)成、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生命和促進健康放在工作首位。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為全面把握身心健康狀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并指導自理、自主的嘗試。這些充分表明促進所有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國學前教育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價值取向和發(fā)展方向。虞永平教授在《生活化的園課程》中強調幼兒園課程應該生活化,課程要回歸生活即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而生活化的課程應該基于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上,促進生命的成長,因此健康生活化理念下的主題課程是適宜孩子發(fā)展的需要。
一、健康生活主題活動內容選擇
幼兒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習慣的行為方式,生活有規(guī)律、不挑食、喜歡運動,有基本生活能力、初步自我保護能力,能以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和健康的體魄,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積極參加幼兒園各項活動及其他活動。
二、基于幼兒經驗實施健康主題活動
杜威曾說:“一切的教育都來自經驗。”幼兒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不同感官,不斷探究、操作獲得不同經驗并使已有經驗和新經驗產生聯系,讓經驗不斷生長、發(fā)展,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一)了解經驗,基于幼兒經驗開展健康主題活動
在實施主題活動之前,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興趣和發(fā)展需要,要把幼兒的已有經驗作為學習的生長點,讓原有經驗和主題活動產生聯結。基于幼兒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沿著幼兒經驗的發(fā)展方向,實現活動之間的聯系,促進新經驗的獲得和發(fā)展。主題活動中了解幼兒經驗可以通過幼兒問卷、家長問卷、親子問卷調查、談話、觀察、統計等多種方法進行,這些方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對幼兒經驗了解可以在主題開展前,也可以在主題實施過程中。如在中班《好吃的美食》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問卷調查表:
⒈你喜歡什么美食?
⒉你想制作什么美食?
⒊爸爸媽媽會制作什么美食?
⒋爸爸媽媽可以來幫忙嗎?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調查,了解幼兒喜歡吃的美食,自己做美食及利用家長資源等。收集調查問卷表,發(fā)現很多小朋友對制作美食特別感興趣,喜歡的美食特別多,教師從幼兒喜歡的美食中選出幾種人氣高及適合幼兒制作的美食,進行投票,最終篩選確定班級開展的美食主題活動,可以從三明治、雞蛋卷、水果沙拉、餃子幾個方面入手,把主題的核心定位為:喜歡美食、愿意自己動手制作、探索美食制作過程。讓主題活動真正來源于幼兒經驗、興趣,適合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推進主題的有序開展。
(二)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探究,豐富幼兒經驗
幼兒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幼兒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過程。幼兒學習是主動、自發(fā)的學習,他們在生活與游戲中,通過自身感受、體驗、探究去獲得他們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經驗。因此,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化的情景,讓幼兒在感受、體驗、探究中獲得他們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經驗。
例如,大班的《我的情緒我做主》主題活動通過游戲,在情緒劇場、角色表演等活動體驗、表演、表現各種情緒。如好心情劇場《寶寶不吃飯》劇本內容是根據幼兒真實生活經驗創(chuàng)作,幼兒在表演過程中通過扮演角色體驗到寶寶不吃飯被爸爸媽媽責罵后傷心難過的心情,及感受到爸爸媽媽著急擔心的情緒等,表演后與幼兒進行交流討論覺察、識別情緒,并學會調節(jié)情緒。也可以創(chuàng)設有關情緒的區(qū)域:好心情加油站、消氣商店、情緒繪本館、心情日記、情緒棋盤、拳擊館、情緒箱、冥想區(qū)等,這些區(qū)域以操作、體驗、感受的形式讓幼兒覺察、識別、表達情緒,學習和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懂得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還可以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布置心情樹/情緒紙杯(結合晨檢牌,早晨晚上的情緒識別)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幼兒情緒,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覺察、識別、表達、調節(jié)情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班主題《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班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可以創(chuàng)設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布置娃娃家,增加幼兒家庭照片、幼兒喜歡的玩具、設置各種游戲等,讓幼兒能感受到家的感覺,減少和緩解入園焦慮。同時直接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如廁、喝水、吃飯、午睡等,生活化、游戲化環(huán)境、內容容易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緩解入園焦慮,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經驗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幼兒不是消極、被動、有待教師填充知識的載體,而是有主觀能動的學習者。幼兒在遇到問題時,會從已有經驗背景出發(fā)進行解決。幼兒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此實施主題活動時,要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他們需要的經驗,支持他們的發(fā)展。
例如在《舌尖上的美食》《美味的扁肉》主題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美味小廚房的環(huán)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探索包扁肉的方法,在包扁肉的過程中,出現扁肉的皮容易包破,煮扁肉的時候也很容易煮破皮等問題。通過交流,幼兒解了由于扁肉的皮比較薄,包的時候肉餡放太多,容易把皮撐破;煮的時間過長也會把皮煮破。他們針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商討解決辦法。通過討論梳理出包扁肉的時候要控制肉餡的量,不要放太多,煮扁肉的時候增加一個計時器,控制時間。通過不斷嘗試、調整,終于成功做出了美味的扁肉,在過程中發(fā)現、解決問題提升幼兒包扁肉、煮扁肉的經驗。如在《好玩的皮球》主題活動中,幼兒分組進行比賽,發(fā)現沒有球門,怎么辦?幼兒提出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球門,幼兒分組收集、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制作,有的小組找來建構材料拼搭、有的小組用廢舊的牛奶紙箱、有的小組用可樂瓶圍成等等,在發(fā)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經驗,推進健康主題活動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從幼兒健康生活出發(fā),站住幼兒健康發(fā)展、興趣、需要及目標發(fā)展的角度,開展幼兒健康生活主題活動,讓主題活動的發(fā)展基于幼兒經驗,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感受、體驗、探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幼兒健康生活的主題課程的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XB17-209)的研究成果;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二五”2016年度課題“基于幼兒健康生活的主題課程的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K2016017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南京實驗幼兒園著.幼兒園綜合課程[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