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
摘? 要:我國教育不斷發展,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在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當今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要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放在教學目的的重要位置,基于此,如何將核心素養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課堂;設計維度;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6-0088-02
Chinese classroom pays attention to five design dimensions and practices core literacy
DENG Li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Banqiao Town,Heshu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teaching ideas emerge in endless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and higher voice of quality education,core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of today'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pu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eaching purposes. Based on this,how to integrate the core literacy into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Keywords】Chinese classroom;Design dimension;Core literacy
1.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課堂參與中占據主要的地位,學生作為知識的吸收者扮演著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在此模式下,課堂教學活動變得單一乏味,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其結果在于嚴重降低了學習效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對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較高的要求,為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為此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適當進行角色替換,比如,在學習《師說》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自行預習,將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找出來并弄清楚其意思,試著翻譯整篇文章;課上,通過自我推薦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展開對整篇文章的分析和講解,此時教師就是“學生”,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對“教師”講解不清晰的部分進行提醒,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再次互換角色,同時注意調節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完成課堂教學;課后強調復習的重要性,對此可以成立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互相檢查學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對復習效果較好的小組給予鼓勵。此方法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集體榮譽感,有利于核心素養的提高。
2.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式教學
高中語文所選文章大多意境優美、對其有效運用可以在培養學生審美、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成為人們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媒介,為了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極為必要。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情境,將所學知識融入其中,為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將其中的知識點、尤其是涉及優美情境的方面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置身于其中的感覺,切實體會其中的美感。
比如,在講解《蒹葭》時,教師需要提前備好課,挖掘其中的美學思想,查找相關視頻資料,在課上播放視頻,其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表現出渴望得到卻無法得到的惋惜之情,學生結合視頻中的優美旋律和情境,仿佛就是詞中人物,聯想到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生活,在聯想中感受情境之美,體悟古代詩詞的魅力所在,從而使學生產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藝術情操。
在學習《行路難》時,教師需注意各部分的節奏控制,在表現作者郁郁不得志,內心茫然的片段采用低沉凄美的音樂,在表現作者波瀾壯闊胸襟的片段需要加重音調,采用高亢的音樂。以此幫助學生體會其中的韻律與美感。
3.重視語言運用與構建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對文字語句能夠熟練運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的核心素養是對語言的構建和運用,只有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知識點創設與之配套的教學活動:可以針對一篇文章讓學生來解讀,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此方法能夠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此外,高中語文課堂中適當加入組詞、造句等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構建,作文寫作是對語言的具體運用,以上教學活動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比較好的方式。
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盡量每天都寫一篇日記,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寫周記,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學生在不斷的寫作練習中加強了自身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此外,建議教師要求學生各自準備筆記本,用來記錄平時閱讀中遇到的好詞佳句,語文課上學生將自己整理的優美詞句分享出來,并且表達自己的見解,包括喜歡原因、從中獲得的感悟等,此方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量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另外,學校可以組織演講比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演講,演講內容不做硬性規定,為了使演講活動更加有趣味性,其中加入一些文娛節目,如相聲和小品等,其對于語用能力的提高效果同樣顯著。通過演講,學生可以加強對于好詞佳句的記憶,同時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4.加強閱讀與思維能力的提高
加強閱讀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首先,在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的某一角落成立讀書角,動員班級全體學生參與其中,鼓勵每個人都把自己暫時不看的書放到圖書角供其他人閱讀,讀書角作為班級中用于“消
閑”的場所,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或者運用瑣碎時間可以隨時閱讀;其次,在家中,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確保家長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同時,非常關鍵的是家長要主動投入到閱讀當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最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設立圖書館,將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書投入圖書館供師生閱讀,在良好閱讀氛圍的影響下鼓勵學生主動到圖書館中閱讀和學習。
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教材課文的研究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教師可以提出文章中所描寫的景象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怎樣的關系,寄托作者哪些情思。通過提問,學生不僅局限于對其中美感的體會,同時活躍思維,結合作者的經歷展開想象,激發學習興趣,使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5.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與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關系,對于文章學習,單純掌握其中的要義遠遠不夠,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教師們去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包含于其中的中華傳統文化。
例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項羽自大傲慢,意氣用事,不懂得把握時機,項伯屢次示意,項羽卻不予理會而錯失良機釀成大錯。其實歷史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借鑒的地方,在深入挖掘這篇課文中的傳統文化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與處事態度,并且從中學習吸收一些優秀品質;另外,項莊“舞劍”也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娛樂方式,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科普“舞劍”這一娛樂方式,引導學生課下多查閱有關資料,課上積極參與討論、從而不斷挖掘、欣賞中華傳統文化。
此外,學校可以主動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座,動員學生參加到講座中去,在講座中可以多設立一些互動環節,比如,成語接龍游戲,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幫助學生積累成語;與此同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向專家提出問題,讓氣氛活躍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講座過后,可以讓學生寫文章,文章涉及的內容包括從中的收獲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其中的精髓。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研究方向。高中語文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和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實現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