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英
【摘 ?要】學生始終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的主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培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提升初中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品質,教師要能夠針對當前應試教育思想驅使下產生的教學問題提出自己的個性見解,在多樣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改變教學形式,在先進理念的指引下采取有效手段關注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最終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39-02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
(Huangguan Middle Schoo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CHEN Shaoying
【Abstract】Students are always the main body that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and key qualit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put forward their own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teaching problems that are driven by the current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inking.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changed, and effective methods are adop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advanced concepts to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method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內心比較敏感,社會經驗不足,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在引導學生習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關注其道德情感的培育,通過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此前備課環節研讀的內容進行充分解析,在展示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這對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生本思想理念和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在教學手段實施推進中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存在的問題論述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盡管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部分問題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和尋求解決之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有著較為落后的觀念,很多時候課堂中呈現的狀態都是教師在教,學生在被動聽講的過程中記筆記,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表現不明顯,導致學生不僅很少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且對參與的興趣也逐漸削弱,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注重課本教育資源的應用,往往每節課的重點都放在對教材文本的“肢解”和講授中,很少關注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這樣不僅影響學生應試解題能力的提升,而且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有消極意義。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實施促使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一)樹立新課標意識,樹立積極備課意識,確定教學目標
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緊隨課程改革轉變教學觀念,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將課標中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在加強教學內容聯系的教材研讀中,要能夠充分且全面地了解到每位學生的既有學情認知,在因材施教中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點,將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一一細化,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進步和發展。比如,在教學《凝聚價值追求》時,通過分析“守望精神家園”這一單元內容,教師在明確課標要求后,通過整體感知教學內容和詳細分析學情,將教學目標細化為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首先,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偉大作用,知道傳承和弘揚踐行民族精神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能夠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能力層面要能夠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分享交流,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能夠體驗中華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做傳承和踐行者的責任及使命感,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
(二)生活化案例剖析,促使學生辯論、內化知識
道德與法治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探究相關知識,在具體教學內容中融入恰當的案例幫助學生得到啟發,能夠讓學生在探究辯論相關的學習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最終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部分錯誤認知,在內化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前提下深化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在教學“青春萌動”相關知識時,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部分知識枯燥的理論說教和言語講解都無法讓他們真正感知并深刻理解相關內涵。因此,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中通過結合社會新聞,引入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思考:某市的張先生發現14歲讀初二的兒子成績直線下滑,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才發現,最近孩子與隔壁班某位女生關系密切,存在早戀的苗頭現象。針對這一真實案例,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在促使學生表達看法觀點的同時,教師把握恰當契機導入本節課學習,讓學生認真且辯證地分析此類事件,從而在案例分析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突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三)趣味性情境創設幫助學生深化學習思維
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在趣味情境的創設中實現,教師在引導學生置身情境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基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當時的情境幫助學生深化學習道德法治知識,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終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欲望。例如,在教授“情緒的管理”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家怎樣看待憤怒和悲傷?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立即展開了思考,一段時間后,學生得出了答案。這樣一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筆者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教材文本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實踐式活動組織引導學生落實道德行動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專注課堂內外,通過積極地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將新課程改革理念內化于心,明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基于實踐平臺將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觀念實施踐行,最終引導學生落實道德行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發展。例如,在教學“參與民主生活”一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從民主決策的角度重新制定班級事務管理規章制度,思考如何讓班級管理更加凸顯民主管理的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展開民主討論。這種圍繞著教學內容、結合班級中的具體事件進行探討和分析的教學方法,能夠直接讓學生學習的內容落地,而且合理地利用了課堂的時間。在學生討論完相關問題后,教師要整理出學生的意見,將學生的提案張貼在班級公告欄中進行公布。當班集體要做出關乎每個學生的決策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問題信箱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這樣,學生對民主生活的體會將更加深刻,也能夠認識到民主選舉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綜上所述,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實施教學,要能夠充分立足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通過深入課堂實踐中參與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本門課程獲得情感層面的陶冶及思想認知層面的提升;讓學生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夠聯動多種渠道平臺促使自身核心素養得以形成,并通過新課標意識的樹立積極備課,樹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邵永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5).
[2]馬龍門.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