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愛
內容摘要: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討論以翻轉課堂模式來推進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1.翻轉課堂的內涵及意義,2.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3.語文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模式設計。
關鍵詞:語文 翻轉課堂模式 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為新、舊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和強調”,也為教學名師所高度重視[1]。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近年來從西方引進的翻轉課堂模式,雖然不夠完善和成熟,但在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方面,仍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在此,筆者將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討論以翻轉課堂模式來推進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及意義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老師以教授為主、以課后練習為輔的教學方式,它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安排,給了學生更多的決定權和自主學習空間,讓“課外閱讀”這一原本屬于邊緣化的“隱形課程”變成“顯形課程”[2]。在課前,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供視頻、電子課件等視聽材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章節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擴展學習內容。然后,基于課前學習的成果,將未明確的問題帶入課堂,在課堂上,通過分組合作、集中探討、老師指導等方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章節內容的內化與遷移,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與實踐的能力。翻轉課堂實現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賦予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把握學習節奏,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學習效率更高,學習的自由度和深廣度都有所拓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易于“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3]。
二.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
1.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翻轉課堂弱化教師傳統上的主體身份,教師角色從單一的操控者變為合作者甚至是服務者。這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課程學習的主導權落到每個學生身上[4]。在這一模式中,教師通過提供章節基礎知識的學習資料及多元的學習渠道,為學生視野的拓展提供幫助。同時再利用目標設定,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輔助性地引導學習行為。這既實現了師生互換,又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
翻轉課堂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他們可以自行安排課前的學習時間,并根據教學資料的難易程度來決定學習時間的長短。正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能夠激發出學生對于知識探索的巨大動力。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中能夠發現自己對新知識掌握的不足,并帶著求知欲進入課堂的探究性學習。這種自主意識能夠充分挖掘個人的學習潛能,形成自主的學習經驗,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3.增進學生的內化吸收
翻轉課堂中的學校課堂,采用的是探索性教學方式。學生在這種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由于有了自身前期的長時間的自由自主的準備,所以它更有可能是一種“高品質、有深度的探究性”學習[5]。從教師的角度講,通過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在引導學生的同時,也更直觀、更準確地發現學生學習上的障礙,了解還需要進一步解釋與強化的內容,使后續的教學和訓練更具有針對性。這樣的教學,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消化知識,深化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
三.語文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模式設計
1.課前設計
語文翻轉課堂就是要學生從最初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探究。因此,翻轉課堂首先必須保證那些身處校外的已經沒有什么課堂紀律約束的學生對學習材料有足夠大的興趣。否則,就會出現無效果的“放羊”情況,學生也不可能給學校課堂帶來高質量的探究性問題。
那如何來激發課堂翻轉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根據課外閱讀教育專家鄭惠生教授的研究,看影視在“小學生課余時間最喜歡做什么”中排第二位[6],而在排第一位的“看課外書”中,“圖畫書”或有插圖的書為絕多數小學生所喜歡閱讀[7],“全部是文字”的則少有人喜歡[8],即便是對于嚴肅的課本,他們也有“多插一些圖畫, 做到圖文并茂”的要求[9]。即是說,小學生翻轉課堂的課前設計,雖然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充分利用“圖像”,無疑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可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達到引導學生自學、最終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下面,以《爬山虎的腳》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老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難點,制作小學生更感興趣更容易接受的動畫微課。如把葉圣陶描寫的爬山虎的形象和爬山虎生長的過程制作為動畫,讓學生掌握細致、有序的觀察法,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為了培養小學生初級階段的語文素質,教學視頻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解析文章結構,體會文章情感。如理解葉圣陶在文章中的記述順序、敘述手法,學習文章傳達的爬山虎向上的精神,掌握條理清晰的記敘文寫作技巧。
第二,學生的自主學習,除了主動觀看教學視頻外,還需要有一個及時的反饋信息,來幫助學生反饋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在網絡平臺上,老師需要設置一些與所學文章有關的檢測題和開放性的思考題,幫助學生自我評價,總結學習不足的地方,為校內課堂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如上傳《爬山虎的腳》的段落朗讀音頻,回答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描寫爬山虎的腳,以及腳是怎么爬的等問題。而對于老師來說,通過學生的課前學習反饋,可以看到學生對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熱情程度,也可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中的難點,如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一定的生字儲備,是否能夠獨立地利用工具書和網絡進行字詞和拓展內容的學習,是否能夠正確理解問題,以及學習任務對于班級學生難易程度的評估。基于反饋信息,老師可以修改教案,在校內課堂上,全力攻克重點問題。
2.課中設計
翻轉課堂模式中的學校課堂不是學習的早期,而是學習的中期乃至后期,其關鍵在于能否“增加學習深度”、“將學習引向深入”[10]。
第一,自我展示。將學生劃歸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應該涵蓋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大家基于課前的學習,分別展示早期的學習成果,如分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爬山虎的腳》段落,概述文章每個段落與中心思想,分別闡釋作者葉圣陶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在小組交流中,學生不但可以享受自己的學習成果,還可以讓不同接受程度的學生互相幫扶,由同齡人把自己的理解講出來,程度低的同學更易于理解。這樣,既加深了大家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發言者的語文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第二,老師引導。老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觀察學生在展示與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利用視頻、圖片、課件,或者重新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給學生更多獨立探索與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生自身的文章感悟能力,實現語文自學能力的提高。
第三,老師評價。老師基于學生在線上學習和線下課堂的展示及討論情況,對態度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能夠很好掌握文章知識點,并且能夠幫助其他同學的學生,給予最大的肯定。對于展現成果不佳的學生,也提供建議幫助學生改正,確保每個學生都被關注,都有所提升。
第四,引發延伸思考。在課堂的最后,老師可以布置一個延伸性問題。延伸性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回顧本課程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應用水平。
3.評價設計
既然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顛覆,那么評價系統就應該有大的“翻轉”,比如,應該側重于“過程性評價”而非“結果性評價”[11],更不能極端地走“考試至上”道路[12]。從形式看,不僅要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要有學生的自評、小組互評、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從內容看,不僅要有理解水平、問答能力的評價,而且還要有參與程度、寫作能力、閱讀廣度乃至可用于展覽的“讀書筆記”[13]的評價。只要評價體系是完整的、多元的,就能讓學生更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也能讓教師更了解翻轉課堂教學的不足,進而改善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姚佩瑯.名著閱讀理念與教學理念[J].文學教育(上),2019(07):95.
[2]鄭惠生.影響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五個因素[J].教學與管理,2007(34):37.
[3]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四步工作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1):13.
[4]李艷麗,蘭杰.翻轉課堂模式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途徑初探[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103-105.
[5]姚佩瑯.校辦讀書節的閱讀理念[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7):22.
[6]鄭惠生.關于“當前小學生課余時間最喜歡做什么”的調研[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26.
[7]鄭惠生.城鄉小學生離經典名著有多遠——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11):102-106.
[8]鄭惠生.“新媒體時代”小學生最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六[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2):53.
[9]鄭惠生.論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五因——從城鄉小學生的心里話談起[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96.
[10](美)戴維·L·法默.學習書稿:中小學生最佳學習技巧158則[M].王海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71.
[11]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的條件創設[J].文學教育(上),2018(12):120.
[12]鄭惠生.“考試至上時代”小學生課余時間用在哪兒?——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4):102.
[13]鄭惠生.“視聽時代”中學生最喜歡閱讀的紙質讀物探討——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五[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8):116.
(作者單位:廣東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崎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