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
【摘 要】文章先闡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弊端及在日常化學課堂中滲透化學學科素心素養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做出簡單地分析,再依據筆者本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從扎實學科基礎知識、創設情境化教學、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化學實驗教學、開展分組合作學習、樹立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展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有效滲透的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有效滲透;合作學習;策略探討;社會責任
一貫采用的傳統“填鴨式”教育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等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養成教師的教學倦怠惡習,不利教師自身教學教育水平的提升;不符合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需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核心素養的理念被提出來并引起熱烈研究與討論,并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趨勢。下面我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有效滲透進行探討。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分析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我們教育改革的熱點內容,也是接下來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五個方面: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在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培養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更注重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去分析與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塑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創新意識等終身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有效滲透的策略探討
(一)扎實化學學科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化學創造可能
所謂“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是指化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就沒辦法學好化學。在進入高中的第一堂化學課中,我就很鄭重地告知學生:必須要掌握好化學基礎知識,否則整個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將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在日常教學中,涉及到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我們要認真思考利用何種教法、學法才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形成比較牢固的知識體系。在我十幾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中,自認為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有幫助的一些教法、學法有:問題啟發法、小組合作、思維導圖、舉一反三、實驗探究等。
(二)創設情境化化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創設情境化教學,不僅能推動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去,提升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到“Na2CO3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引入史料“古人利用草木灰洗碗”,讓學生討論、思考、解析其原理,弄明白了古人是利用“強堿弱酸鹽”水解呈堿性,從而把油污除去的原理。在化學教學中,把日常生活化學化,把化學知識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利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傳輸教學信息,是目前最高效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我們的化學教學由枯燥變成豐富多彩、由抽象變成具體、由靜態化為動態,把教學的重點由單純傳授知識變為開發學生智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地獲取學科知識,發展關鍵能力,形成必要品格。
(四)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驗是化學主要學習手段和方式。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涉及有實驗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多媒體觀看實驗視頻、設計與改進實驗方案等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該模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學到化學必修1 P90實驗4-7“SO2的性質實驗”時,在協助與觀看老師進行演示實驗后,讓學生對課本中SO2的性質實驗方案的優劣性進行分析、討論,然后針對課本中SO2的性質實驗方案的不足之處進行實驗方案的改進與創新,老師指導學生根據優化后的實驗方案進行SO2的性質探究演示實驗,并與課本實驗方案、實驗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
(五)開展分組合作、討論學習,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分組合作、討論學習是現代教學中很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能夠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的不足,培養合作精神,提升個人能力,形成個性品格。合作性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改善了傳統教學中“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分組合作、討論學習中解決教學任務,提升自我認知,形成關鍵能力。如在人教版新教材《化學 第一冊》實驗活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 ? ? 遞變”等分組實驗中,讓學生以分組模式參與到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探究、實驗結果分析與處理等各實驗環節中,提升分組合作精神、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達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六)樹立化學學科的科學態度,明確化學學科的社會責任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立德樹人”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是化學學習的價值追求,那么,如何在我們日常化學教學中有效開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素質教育呢?以SO2的教學內容為例,首先讓學生分組合作,通過網絡搜索有關SO2在化學漂白與食品防腐方面的應用實例,使學生明白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化學學科價值;其次,讓學生分組合作,通過網絡搜索有關SO2在環境污染方面的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料,讓學生明白SO2造成酸雨等環境污染問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明確化學學科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通過SO2的教學,也讓學生學會辯證地認識事物的兩面性,明白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要看它被如何運用,運用在何人手中,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
三、結束語
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我們時刻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反思與探索,尋求實現“教師教得少,學生學得多”的教學目標,實現在化學課堂中有效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在本文之中,我從“扎實基礎知識、情境化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分組教學、樹立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闡述如何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到我們的化學課堂之中。
【參考文獻】
[1]劉漢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化學的有效途徑[A].素質教育,2018.07
[2]宋光禎.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策略[B].發展,2018.04
[3]尚維遼.高中化學核心素養與新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探討[A].科學·自然,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