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
[摘 要]近年來,菏澤市著力加快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內河港口經濟提供了保障。文章基于菏澤港總體規劃和發展現狀,分析了其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指出了菏澤發展內河港口經濟的條件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菏澤港;內河港口經濟;一體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3.042
2012年出臺的山東省內河航運規劃初步明確了菏澤港的定位和功能。2016年年底,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了《菏澤港總體規劃(2015—2030)》,為菏澤市內河港口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港依城建、港為城用、以港興城,隨著菏澤市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菏澤港將成為菏澤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資源開發、工業布局的重要依托,菏澤內河港口經濟發展也必將進入一個黃金時期。
1 菏澤港發展規劃和現狀
1.1 菏澤港總體規劃
菏澤港位于山東省西南部京杭運河干支相通的航道網上,處于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過渡地帶,是山東省內河地區性重要港口,是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菏澤港總體規劃(2015—2030)》,規劃期內菏澤港將構成以巨野港區為核心港區,成武、鄆城、定陶港區為重要港區的“一港四區”的整體發展格局,四個港區下設11個作業區(含1個預留作業區)。依照到港船型和水域條件等要素布置相應港池、航道和錨地服務區等。規劃泊位總數129個(其中生產性泊位109個),形成港口總通過能力5670萬噸,陸域總面積471.9萬平米。
1.2 菏澤港發展現狀
目前,菏澤港運營和在建的作業區共有三個,分別是巨野港區麒麟作業區、成武港區安濟河作業區和巨野港區萬豐作業區。
(1)巨野港區麒麟作業區(運營)。該作業區是菏澤港首個建設并運營的作業區,位于巨野縣麒麟鎮以西的洙水河航道兩岸,規劃建設13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和13個500噸級通用泊位,設計通過能力1000萬噸/年。一期工程北岸的7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已建成投入運營,2019年共裝卸貨物256萬噸,運營收入超2000萬元,累積到港船舶1900多條,運輸量近5萬車次。運入的貨物主要是來自棗莊、南京、鎮江等地的白云石、黃沙、石英砂、碎玻璃等,同時也滿足了巨野、鄆城周邊糧食、煤炭等的部分外運需求。
(2)成武港區安濟河作業區(在建)。該作業區位于成武縣大田集鎮以北新萬福河支流安濟河兩岸,主要為單縣煤炭外運、成武臨港工業園物流運輸和成武縣及周邊地區的建設發展服務。規劃建設5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和5個1000噸級通用及多用途泊位,設計通過能力580萬噸/年。一期工程建設5個1000噸級泊位,包括1個煤炭專用泊位、2個散貨泊位、2個通用泊位及相應配套設施,計劃2020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和設備調試,并開始試運行。
(3)巨野港區萬豐作業區(在建)。該作業區位于巨野縣萬豐鎮以南新萬福河航道北岸,主要為龍固、萬福煤礦煤炭和董官屯煤化工園區的焦炭外運及周邊城鎮生產生活資料的進出口服務。規劃建設11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和7個1000噸級通用及多用途泊位,設計通過能力1160萬噸/年。一期工程建設8個1000噸級泊位,包括4個散貨泊位、4個通用及多用途泊位,以及相應配套設施,計劃2020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和設備調試,并開始試運行。
2 菏澤港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2.1 對經濟的影響
菏澤港的開發建設將實現菏澤的水運夢想,完善菏澤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菏澤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交通運輸支撐,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和活力。
(1)直接經濟貢獻。據測算,內河港口每萬噸貨物吞吐量帶來的GDP增長約為120萬元,《菏澤港總體規劃(2015—2030)》中預測菏澤港2030年的貨物吞吐量將達到4820萬噸,由此可大致推算出,2030年菏澤內河港口經濟對GDP的直接貢獻約為578400萬元。
(2)間接經濟貢獻。港口直接經濟活動通過技術聯系、購買產品或服務,可帶動相關倉儲、加工、代理、保險等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的發展;港口的輻射作用可吸引大量資源,形成物流網絡樞紐,利用運輸成本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進出口貿易,促進港口與腹地經濟融合,帶動菏澤區域經濟發展,誘發更為可觀的間接經濟貢獻。據測算,港口生產經營帶來的間接經濟貢獻是自身產值的5~10倍,預計到2030年菏澤內河港口經濟對GDP的間接貢獻將至少超過300億元。
2.2 對產業的影響
菏澤內河港口產業可以分為臨港工業和以物流業為主的臨港服務業。菏澤港在突破現有交通運輸瓶頸制約、優化提升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集群集約化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形成企業集群,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和經濟輻射作用,帶動區域產業升級,從而具備持久的競爭優勢;二是可以有效提升交通運輸能力,充分滿足本地區大宗能源和原材料物資外運、對外貿易和物資交流運輸需求;三是可以發揮港口在物資集散及物流活動聚集中的節點效應,充分利用信息優勢,成為地區物流產業核心,帶動“大物流”產業發展。
2.3 對城市的影響
港口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交、工、貿、城四位一體,唇齒相依,緊密相連。菏澤港將對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帶動自身城市發展,鞏固提升菏澤市作為中原經濟區東部區域次中心城市地位。菏澤港進一步與菏澤城市發展相融合,成為環境友好的城市窗口和景觀,為人們親水、觀光、旅游等活動提供便利,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2.4 對就業的影響
根據《菏澤統計年鑒2019》,2018年菏澤市和山東省的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9.8∶51∶39.2和6.5∶44∶49.5,菏澤的第三產業占比明顯低于全省水平;菏澤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也略高于全省的3.35%。菏澤港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物流、商貿、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降低城鎮失業率。據測算,內河港口每萬噸貨物吞吐量對當地就業的直接貢獻約為11人,帶動其他相關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港口生產經營的6~9倍,預計到2030年菏澤內河港口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帶動約53000人就業,其他相關產業將至少創造30多萬個就業崗位。
3 菏澤發展內河港口經濟的條件和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的條件
菏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快速發展對能源的強勁需求,中原經濟區規劃以及山東突破菏澤、魯西崛起戰略的政策指引,使菏澤內河港口經濟極具發展潛力。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京杭運河升級改造工程給菏澤發展內河港口經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以京杭運河主航道為依托,建設京杭運河支線航道及進港航道,打通菏澤水運通道,實現干支銜接,并入聯通長三角地區的統一、協調、高效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大力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建設,為菏澤內河港口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3.2 存在的問題
(1)航道建設滯后。菏澤共有新萬福河、鄆城新河、洙水河和鄆巨河四條航道納入2012年出臺的山東省內河航運規劃,累計長約105千米。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僅有洙水河航道正式通航運營,新萬福河航道一期工程仍在建設中,二期工程和鄆城新河航道還在開展前期工作,鄆巨河航道跨越多條高速和鐵路難以實施,航道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菏澤港的建設發展。
(2)運輸結構不合理。菏澤當前的運輸方式仍以公路、鐵路運輸為主,水運占比很小,缺乏綜合性的貨運樞紐,沒有形成公水、鐵水聯運,運輸成本較高。各種運輸方式自成體系、相對獨立,在基礎設施布局、功能及服務組織上銜接不夠,運輸效率低下。
(3)水資源相對匱乏。根據《菏澤市水資源綜合規劃配置階段報告》,在現狀基礎上保持現有節水力度,預測2030年50%保證率下菏澤市的總需水量是41.86億立方米,總供水量是31.50億立方米,缺水量超過10億立方米。
(4)區域內港口缺乏整合。近年來山東省積極布局內河航運,除菏澤外,同屬京杭運河沿線的濟寧、棗莊、泰安三個地級市也都在大力發展內河港口經濟,港口數量不斷增多,經濟規模持續增大,目前僅濟寧市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的碼頭就有53個,涉及港口運營企業50家,但受到行政區劃、體制機制、企業自身建設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區域內各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確、產業布局散亂、管理運營水平參差不齊、惡性競爭日益加劇,極不利于菏澤內河港口經濟的長遠發展。
4 推進菏澤內河港口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加快內河航道建設
加快新萬福河復航工程建設進度;加速推進鄆城新通航工程、新萬福河復航二期工程和洙水河航道提升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力爭兩年內全部開工建設;開展東魚河航道調研論證,考慮在山東省內河航道規劃調整時,將鄆巨河航道調整為東魚河航道。到十四五末,菏澤內河航道通航歷程爭取達到195千米,為菏澤港總體規劃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4.2 優化運輸結構
依托國家級、省級立體運輸大通道,以多種運輸方式共存互補的方式,大力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航道等重要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形成貫通南北、銜接東西、通江達海、輻射周邊的立體交通運輸大通道。積極推進疏港鐵路、疏港公路、新萬福河復航二期與濟鐵物流園連接線航道等項目建設,打造以港口為貨運樞紐的完善、暢通的集疏運體系,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4.3 合理利用水資源
采取各種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供水能力,確保供水規劃的實現。尤其要大力發展節水型經濟和創建節水型社會,減少水資源的無效消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水分生產率、供水保證率及水資源承載能力。結合節水規劃,預測2030年50%保證率下菏澤市的總需水量將減少到30.34億立方米,水資源可節余1.16億立方米。水利規劃在實施河道貫通、清淤、防洪、灌溉時,結合內河航運規劃,考慮利用平原水庫或煤炭塌陷區水庫對全市中水、雨水進行綜合調劑利用。
4.4 推動區域港口一體化整合
2020年5月26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菏澤、濟寧、棗莊等4市經濟一體化發展,實現突破菏澤、振興魯南,培育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為助力魯南經濟圈發展,應參照山東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經驗,加快京杭運河區域港口一體化整合,積極推進形成以濟寧港為主體、菏澤港和棗莊港為兩翼、聯動發展其他內河港口的“一體兩翼多聯”的區域港口發展格局,促進區域港口資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菏澤市人民政府.菏澤港總體規劃(2015—2030)[Z].2016.
[2]陽立軍.港口經濟學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97-113.
[3]陳洪波.港口與產業互動關系實證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