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英
摘? 要: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城市各方面的發展越來越快,城鄉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城市和農村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必須提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因此,本文將以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策略為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健全人格;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31-02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GUAN Hongying? (xigucheng No.1 Primary School,Xigu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all aspects of the city are developing faster and faster,and the urban-rural structure has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each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which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e mus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t. Therefore,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rural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training strategy as the topic to discuss.
【Keywords】Countryside;Boarding system;Sound personality;Training strategy
在當前農村,由于城鄉差異的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員選擇進入城市務工,導致農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聚集,使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多,所帶來的相應問題也更加突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寄宿學校中的學生,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引導和教育更加重要,如何培養寄宿學生健全的人格,筆者即將開展分析和論述。
1.學校提升重視,全面培育學生
所謂的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諧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可以將健全人格從五個維度來定義,即性格、人格品質、責任感、情緒穩定和思維開放性,我們把一個人人格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的情形稱為人格不健全,而當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出現了偏離或稱障礙時,我們就需要對之加以糾正和解決,這個過程就是培養人格健全的過程。健全的人格不僅僅對學生學習階段造成影響,更是對學生今后一生的發展和生活都起著關鍵的影響和作用,必須對健全人格培養的問題提起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對于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來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更是一個關鍵和必要的問題。在當前農村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遠在他鄉一年甚至幾年都不回來一次,留守兒童暫時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照顧,很多臨時監護人年齡過大,精力有限,不得不將留守兒童送到寄宿制學校進行生活,長時間缺乏父母親人的關愛和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造成性格上的內向自閉,思想上的偏激極端,道德法制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觀念意識,很容易受到不良誘惑的影響。同時,加上農村寄宿學校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方面不夠重視,缺乏足夠的教育理念和意識,只關注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忽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引導,導致學生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對于思想觀念上的困惑也找不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樹立錯誤的觀念和思想,對學生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想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和水平,農村寄宿學校一定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和提升,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促進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1)調整教學結構,提升教育觀念。寄宿學校首先要對教學機構進行調整,不能只以文化知識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學生基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學校要在文化教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思想道德品質課程和心理教育課程,使整體的教學結構更加合理和優化。學校要聘請專業的心理教育人員進行心理課程的開展,對學生的基本心理問題和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并通過專業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和困惑,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幫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同時,學校要提升對健全人格的認知和了解,提升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學校要開展教師的培訓,提升教職人員的教學觀念和水平,提升教職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從主觀意識上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進行重視,從而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打好基礎。
(2)給予學生關心關懷,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寄宿學生本身就是留守兒童,從小就缺乏父母家人的關心和關愛,他們不是天生麻木和呆板,而是由于長期在一種缺愛的環境下,導
致性格和內心的孤獨和孤僻,內心中還是渴望可以得到相應的關心和呵護的。同時,寄宿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
飲食起居都在學校中進行,大部分的時間都與教職人員接觸,學校就是寄宿學生第二個家,如果仍舊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自然也無法體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寄宿學校中的教職人員一定要對寄宿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多給予學生關懷和溫暖,多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內心的需求和問題,并及時給予開導和幫助,打開學生的心結,緩解學生負面情緒,給予學生正面的積極地疏導和教育,使學生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得到改正,建立起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信任,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注重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心態。任何人的一生都不能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的,總要經歷各種艱難困苦和大風大浪,只有經受得住生活的考驗,才能逐漸成功走向輝煌。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學校一定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教育和引導,不能一味的給學生造成美好平靜的環境和條件,也要進行一定的挫折教育和訓練,才能使學生心理素質得到提升,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和人生觀念,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因此,學校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挫折苦難教育活動,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學生的抗打擊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使學生即使在面對艱難的條件和環境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和狀態,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品質。
(4)多開展課余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多開展一些課余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對于寄宿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本就缺少正常學生應有的關愛和陪伴,如果學校的學習生活還特別單一和枯燥,就會對學生的心理思想產生不良影響,使學生的性格更加內向思想更加偏激。因此,學校要多進行娛樂活動的開展,做一些基礎的娛樂設施,例如:籃球場地、羽毛球、兵乓球設施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盡情的娛樂和玩耍,鍛煉學生體育技能;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興趣愛好培訓和比賽,如校園歌唱比賽、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在文化課知識學習的同時,鼓勵學生發展一些愛好和特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愛好,發掘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并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體會到集體、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關心,讓學生學會協作,懂的感恩,樂于奉獻,積極開展人際交往,促進學生性格、思想、品質多方面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全的人格。
2.家庭加強教育,強化引導陪伴
家庭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的途徑,一定要進行觀念和教育的提升,加強對寄宿學生的關心和教育,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學生的影響和引導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在實際生活中,很多農村父母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綜合素養較差,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完全沒有對學生開展教育的意識,只關注學生是否吃飽穿暖,不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忽視學生的心理訴求和內心想法,導致學生長期缺乏關心關愛,造成心理問題和人格的缺陷。雖然大部分農村父母沒有開展教育的能力,但是必要的關心還是要有的。很多時候學生在寄宿學校學習生活,常年見不到父母一面,父母遠在他鄉也很難做到事事親為,但如今網絡信息科技非常發達,即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也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給予關心和愛。因此,學校要對寄宿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并于寄宿學生的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對家長開展教育,提升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意識,讓家長意識到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并給學生和家長提供一個溝通和交流的條件,例如:可以由學校設置一個固定的電話,規定固定的時間讓學生與家長溝通手機或視頻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利用此機會對學生給予關心,讓學生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和溫暖,彌補學生內心的缺失,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與學校共同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付出努力。
3.發揮政府社會作用,提供良好的環境
在政府和社會層面,也需要對農村寄宿學生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影響和作用,給寄宿學生學習生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寄宿學生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政府進行重點幫助。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寄宿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例如積極修建農村的基礎設施,給予困難家庭生活補貼,給寄宿學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支持。社會上也要對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予以足夠的關注,部分社會群體和組織可以在社會上開展幫扶號召,資助寄宿學生學習和生活,給予學生關愛和幫助,并利用一些公益活動滿足寄宿學生的小心愿和夢想,積極地對寄宿學生開展教育和引導,為培養寄宿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條件出一份力,形成相應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給寄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寄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4.總結
綜上所述,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培養寄宿學生的健全人格,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道德品質養成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直接決定農村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長遠發展,影響學生的人生質量。因此,學校要提升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視,全面培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發展,家庭、政府和社會也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寄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吳迪雅.農村寄宿制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4):272-273.
[2]帖玉玲.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對策研究初探[J].學周刊,2020(08):171-172.
[3]黃妹.探討農村寄宿生健全人格培育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5.
[4]趙才周.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生管理有效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15):89-90.
[5]馬福全.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的瓶頸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18(34):14-17.
[6]魏生彥.寄宿制學校家校合作途徑初探[J].甘肅教育,2018(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