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特別要求對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認知思維的發展,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明確教學目標,將知識學習和思維培養有效結合在一起。另外,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地改變和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思維;培養
一、通過合理的想象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想象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想象力的豐富意味著一個人可能有更強的創造性。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合理的想象,從而在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創新性特點,讓他們感覺到數學學習很有趣味。
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當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成分,摒棄一些不良的做法。要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產生合理的想象,讓他們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同時也能夠做到更加靈活地運用。小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過程,也伴隨著他們大膽的想象和發散思維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加投入。
二、促進小學生數學科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的思維訓練包括很多具體的內容。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生的思維發展一般要結合著具體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在思維的發展過程中有更多新的探索和整合的經驗。傳統的數學訓練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很難使學生專注于學習。因此,想要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開始。小學生往往沒有完善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的基礎,只是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相對單調乏味,很難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在內容上創新,同時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在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的傳授和應用方面,給學生帶去更多的啟發和具體技能的指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被調動起來,同時也要讓他們的積極性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要尊重他們天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要讓學生在一種活潑有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思維水平。因此,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訓練是同時進行的。要引導小學生專注地投入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中,完成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這不僅能夠讓他們的邏輯思維得到培養,更重要的是促進他們數學科學思維的發展,能夠有意識地建立基礎知識和認知技能之間的關系,在兩者相互結合的教學設計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的科學數學思維更多地反映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問題分析和解決。所以要抓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核心,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已經學過的知識和經驗,找到已知的條件和暗藏的已知條件,從而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科學的數學思維的培養要遵循科學的規律。
三、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要特別注重運用圖形的方式,幫助學生去理解數學的一些概念,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和數學符號之間的關系。如果用語言的符號形式對問題進行描述過于抽象,那么就把符號和圖形相互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夠對很多問題建立起比較直觀的認識。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要讓學生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并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認識和掌握,更需要結合圖形的方式,在頭腦中建立一定的表象,加上語義的編碼進行綜合性的編碼,這樣才能記得更加牢固,以后在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可以順利地提取。所以,數形結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種認知方面的策略,小學數學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題目引入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不僅能夠在大腦中去想象這道題該怎么做,更能夠學會采用一些數形結合方法,更為便捷地解決問題。快速高效解決問題、創新多變的解題思路,是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出的具體要求。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也要從這個角度進行創新,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新,運用科學高效的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圍繞著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滲透數學思維方法的內容,并將其以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再通過訓練和內化的方式,讓學生把數學思維方法和策略變成自己知識構成的一部分。這也是對學生數學思維品質進行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思路和途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并落實對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 趙彥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19).
[2] 王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訓練方法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2(33).
[3] 陳志剛.淺談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方法和途徑[J].學苑教育,2016(9).
(山東省肥城市泰西實驗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