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也是幼兒教育的重點方向。如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是當前幼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對幼兒來說,學習一般都是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即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進行了探索和策略研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活動;學習品質;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066-02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Using Life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Learning Quality
CHEN Liping ?(The first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Chengxiang District,Puti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learning qual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 key direc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ow to make children develop good learning qualities is a problem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need to think about. For children,learning is generally carried out in a subtle way,learning from life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that is,life education,education and lif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studies strategies on how to use life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good learning quality for children.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Life activities;Learning quality;Training strategies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在發展水平、技能、經驗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個體性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來教學。幼兒處在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可以利用生活活動來完成,將教學融入到生活活動中,寓學于樂,在活動的同時享受樂趣,在學習、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完善自身行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同時指出,幼兒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主動性、堅持與專注、想象與創造和反思與解釋。本文首先分析出影響生活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策略。
1.影響生活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因素分析
在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和幼兒是兩個主體,教師的觀念和自身素質;活動的組織形式、幼兒的參與度等都會影響生活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培養,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教師觀念和職業素質
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培養者和引導者,教師能否發揮自身作用,對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工作中有著重大影響。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都認識到教學不僅僅是局限于教學本身,但在實踐中仍會不自覺把知識的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對幼兒的體驗和學習品質的培養相對忽視。這與教師本身的觀念和職業素質是分不開的,也是影響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
(2)生活活動的組織形式
一般來說,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反復研究確定的,不可忽視的是,活動的組織形式還影響著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大部分活動都是集體教學,開展生活活動時也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這會影響到幼兒的發現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生活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影響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
(3)教師和幼兒的關系
幼兒和教師是培養活動的兩大主體,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影響良好學習品質培養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親密的師幼關系會影響幼兒積極情感、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對幼兒有著榜樣作用,幼兒會不自覺模仿教師,提高自己的學習品質。
2.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策略研究
(1)創設良好的生活活動環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決定著幼兒學習品質的養成。創設良好、富有感染性的生活活動環境,是開展活動的前提條件。如創設體現“真”“趣”的體驗生活館,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式的月餅館、紅團館、湯圓館等體驗生活館,體驗親手制作食物的樂趣,從而產生主動探索的欲望,還可以結合節日、親子活動、生活課程,豐富有趣的活動場景,讓幼兒在直觀、真實的情境中嘗試、體驗、探索,從中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創設生活活動環境時,要符合幼兒發展目標的要求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及活動發展,及時根據活動發展情況及幼兒的需求做出相應的環境創設,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借助21天打卡活動,培養幼兒堅持計劃的學習品質。
在生活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根據生活活動的需要,交給孩子一些任務、提出行為和學習上的要求。這個任務可以是幼兒提出來的,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來的。如:大班“我堅持我快樂”21天打卡活動。通過制作計劃任務表,給孩子以啟發、鼓勵、幫助的方式,通過觀察孩子打卡活動情況進行分析,反思調整。從中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
第一,借助“我堅持我快樂”計劃任務表,增強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每天約定一個時間段,指導孩子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自主選擇記錄方式,將今天的任務和預期的任務用繪畫、符號或簡單文字的形式記錄在任務表上。在任務完成后,進行自我評價。老師和幼兒、家長在線上進行互動點評,通過開展“我堅持我快樂”計劃任務活動,逐漸培養成了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第二,借助“我堅持我快樂”計劃任務表,增強幼兒計劃安排事情的能力。
通過不斷地交流、嘗試,漸漸地孩子們就探索出一套記錄計劃任務的好方法。比如:用簡單的符號來區分今日計劃小任務和預期任務計劃;用繪畫的形式替代文字;家長每天堅持和孩子商討任務計劃,表征計劃內容,用文字簡易表述孩子的計劃內容。并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用文字書寫評價,并給予花朵或愛心獎勵的手段來鼓勵孩子有計劃的安排任務完成任務,提高了幼兒計劃安排任務的能力。
第三,借助“我堅持我快樂”計劃任務表,增強幼兒積極參與交流的能力。
在班級群里開展了“有‘畫有說”經驗交流會。孩子們通過計劃任務表,一起交流記錄好經驗,以此推動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在多次的交流碰撞中,讓孩子的任務意識和交流能力得到升華,學會關注任務并記在心里,使記錄任務變成一件簡單的事。
(3)自主離園,養成幼兒自主學習品質
離園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順利回家,在這其中要能夠帶好自己的用具,向教師和同學有禮貌的打招呼。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其實也非常想要表現,并充滿等待家長的焦急。所以,常常能夠看到幼兒在離園前會相互打鬧、跑動等等。因此,教師為了避免幼兒發生安全問題,那么就應該能夠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開展多樣的離園活動,通過這一方法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品質。
第一,營造輕松、愉快的離園氛圍。
教師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離園氛圍,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幼兒在離園前,也能夠有一個愉悅的心情,感受到快樂。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互動游戲,讓幼兒在每次離園前說出自己今天最快樂的事情,進而來提高幼兒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方法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舉辦集體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各類道具,來給幼兒講故事,和幼兒共同做小游戲,以此來讓幼兒能夠在活動中豐富自身的情感,減少其中的分離焦慮問題。或者是,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來為幼兒增加自主游戲時間,在這其中讓幼兒拼圖、看圖話等等,這些都能夠很好的吸引幼兒注意,讓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來完成。在這其中需要明確,讓幼兒自主選擇,并不是直接放任不管,而是要能夠有明確要求,比如不能夠影響其它小朋友,在游戲中要保證安全等等。此外,在離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來整理自己的儀表,檢查自己的衣服、褲子,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幼兒能夠整潔、干凈的離園。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離園活動,讓幼兒能夠更加喜歡,這樣幼兒就不會胡亂跑動,而且開展這樣的活動,也能夠讓家長對于幼兒園有更好的印象。豐富的離園活動是結束一天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能夠在這其中培養幼兒創作、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4)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第一,以榜樣的力量,促進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養成。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良好品質的養成跟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父母是幼兒的榜樣,父母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幼兒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從中得到熏陶、受到啟發,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幼兒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親子共讀,促進幼兒積極上進的學習品質養成。
親子共讀會使孩子從小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閱讀態度,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將會給孩子將來的學習、社會適應、文化修養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們要盡量留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安靜的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在家里,家長可以巧用角落、墻面、安靜的窗邊與孩子一起創設溫馨而獨立的閱讀區;與孩子一起對閱讀區進行適當裝飾,放置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畫報、圖片等,每天約定一個時間段堅持親子共讀。讓幼兒慢慢體會閱讀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對閱讀的熱情和對書籍的喜愛之情,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引導孩子每天讀一本好圖書,培養積極上進的學習品質;鼓勵孩子每天表達一次閱讀的新發現,激發反復閱讀的興趣,提高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第三,以家庭日常生活為基礎,促進幼兒認真守時地學習品質養成。
攜手和家長可以共同引導幼兒學習管理時間。在“我堅持、我快樂”21天打卡活動開展以后,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制定早睡早起的計劃書,如指導督促幼兒每天晚上整理自己的小書包,擺放好衣物,早晨起床限定洗漱時間等,每周由家長帶領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并將評價的結果在同伴中進行反饋和交流。久而久之幼兒就養成了認真守時的好習慣。在生活活動中,如:穿衣、洗臉、吃飯等環節,我們請家長也同步進行,有意識地讓幼兒看時鐘,每次都給他們規定完成的時間,尤其是進入幼小銜接的沖刺階段,讓幼兒在學習中學會自我管理,不受干擾的完成學習任務等。
3.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利用生活活動開展培養時,可以采用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我堅持我快樂“21天打卡活動”教師及時對活動展開觀察、分析、反思,針對不同情況設置活動規則、及時總結活動等策略,希望在未來的實踐工作中,能夠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因素和改進策略結合到實際案例中,進一步改善和應用,從而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黃小芳.幼兒生活活動中學習品質的培養[J].孩子天地,2019(30):4-4.
[2]王葉.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育探究,2017(01):31-34.
[3]趙玲.利用區域活動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J].學前教育研究,2018(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