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堂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決定著學生的說話技巧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現代寫作教學中,要想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除了需要教師傳授寫作方法外,還需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文筆能力,在日常學習中積累素材以及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構思以及對事物的感知力等。并且還要著重鍛煉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寫作的能力以及逐漸培養學生對優美文字段落的審美能力。因此,現代新時期寫作教學的難度與傳統刻板記憶寫作方法相比較,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新時期小學時期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提升;培養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130-02
A Brief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Writing in Primary School in the
NIU Juntang ?(Heiquanhe Primary School,Yanwu Township,Huanhuan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becaus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determines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and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modern wri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have good writing skill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writing methods by teacher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ertain writing skills, accumulate materials in daily learning, and form keen observation, unique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Perception and so on. And we must also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to wri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ife and gradually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o beautiful text passages. Therefore, the difficulty of writing teaching in the new modern er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tereotyped writing method.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riting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writing teaching;Cultivate writing ability
在傳統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寫作方式大多數都是由教師給出特定的寫作框,學生們根據教師所描述的大框里進行既定模式的書寫,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們的寫作內容是空洞的不靈活的學生們的寫作思想和靈感被禁錮,沒有給學生們充分的寫作空間,這種傳統模式寫作下的學生寫作素養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大眾對于小學文學素養的逐漸提升的這種需求,所以完善小學寫作教學的創新已經成為小學寫作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應當在原有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善措施讓小學寫作順應時代潮流,掙脫傳統糟粕的束縛,追求寫作教學的不斷發展。接下來,我總結歸納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育的一些實際的問題及寫作教學的創新教學策略。
1.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存問題
(1)教學模式落后
傳統的教育理念對作文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教師教學的方式并未進行深層次的優化。作文并不是僅由優美的語句堆砌起來的,還涉及到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讓學生背誦一些詞藻華麗的語句,然后直接搬運到作文當中,這種生搬硬套的模式容易造成詞不達意的效果。教師除了存在讓學生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的錯誤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缺乏靈活性,導致學生始終不能發揮主體地位,難以提高寫作興趣。
(2)知識積累不足
寫作需要有扎實的語文知識作為基礎,然而小學生生活閱歷簡單,理解力有限,還未掌握豐富的寫作方法,導致作文質量停滯不前。學生語文知識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在寫作當中會感到非常吃力,受這種心理的影響,學生最終將對寫作失去好感,最終會影響寫作的積極性。
(3)真情實感缺失
好的作文建立在熟練的寫作技巧和豐富的寫作內容上,學生除了合理應用寫作技巧外,還要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的文章。基于小學生年齡,在他們的閱歷中缺乏豐富的體驗,導致寫作素材十分簡單,創作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很多都靠生拼硬湊組成的。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是這樣會限制學生個人的生活閱歷的發揮,種種因素造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2.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意義和價值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構成之一,學生的生活和寫作有著緊密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有積極的鋪墊作用,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正因為寫作教學的重要性,新課改理念著重強調各小學應把關寫作教學的質量。學校實施寫作教學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寫作對生活和社會產生認知,這些素養有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后,思維創造能力和自身的表達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因為在寫作中需要組織大量的語言,所以學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想,從而對提高邏輯能力也有幫助。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應積極展開寫作教學,以便對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新課改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水平的措施
(1)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積累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編排話劇,或者借助多媒體讓歷史再現課堂,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故地重游等。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自覺查閱資料,為活動做準備工作,學生親自參與到實踐當中,寫作素材才會更加生動,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充分發揮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多提供課外讀物,比如內容精彩的文章或者名著等,讓學生多閱讀,多積累素材,當學生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后,寫作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了。
(2)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愛好,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在寫作活動中,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勤于觀察,總結生活中的細節內容,以及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豐富生活閱歷,然后結合自身經歷進行寫作,這樣會使寫作內容富有活力,更加生動形象,能讓讀者感受到真摯的感情,從而使學生提高寫作的動力,使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寫《我的媽媽》時,讓學生在家里對父母的言行舉止進行觀察,然后在班級分角色扮演,將媽媽每天的生活內容演繹出來,并揣摩爸爸的內心世界。教師在實施寫作課程時,因為開展豐富的寫作教學活動而改變了以往課堂的枯燥性,讓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從而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3)開卷有益,增加素材積累
學生在掌握寫作技巧和寫作結構分布后,如果缺乏豐富的素材,即使飽含豐富的感情,在創作文章的過程中,依然不會讓文章顯得出彩。反之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素材,在寫作中會很有自信心,寫作素材也會信手拈來,創作的作品往往語句優美,很容易打動讀者,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的意識。除了教授學生寫作技巧外,還要為學生推薦優質的作品,讓學生能夠積累名詞佳句。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習慣時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為了積累素材而積累素材,否則會導致學生記憶模糊,閱讀效果低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素材,或者在不斷感悟和不斷思考中去積累素材,以便能夠整理出符合自己獨特風格的素材。
(4)體悟生活,記錄真實見聞
寫作訓練之所以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以及讓學生學會表達情感,最為主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勤于觀察生活,能在潛移默化中具備感悟生活的心以及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對此,教師要有目的的讓學生去體驗生活以及留心周圍的事,做到能從生活中創作作品,還能在作品中表達生活。教師作為指導者,應怎樣發揮指導作用呢?筆者認為教師可通過問題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自發到生活中找尋答案。舉例而言,談到父愛題材的時候,大家普遍認為父愛如磐石般堅定,也往往認為父愛是沉默的,故此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你們家的磐石有溫情的時刻嗎?或者問學生通過什么辦法可以使沉默的父愛變得善于表達。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學生會產生主動向父親表達愛意的想法,同時會細心觀察父親會有什么變化。這種訓練模式的意義在于能讓學生通過親身行動形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如此,學生在寫作時會抒發出更加真實、更加細膩的情感,創造的作品會更能打動人心。
(5)提高書寫質量
語文成績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寫能力,學生的書寫質量和錯別字都影響著語文成績。幾乎每一位學生都出現過因為書寫錯誤而被扣分的情況。筆者經過實踐調查,發現認真書寫的學生錯別字出現率較低;而字跡潦草且寫作業不認真的學生,錯別字出現概率會比較高。因此,學生的書寫質量決定著出現錯別字的概率。要想降低出錯率,教師在日常要時時督促學生用正確的格式書寫漢字,并保持字面工整、整潔。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要督促學生除了要把字寫正確、把字寫在田字格中的正確位置,還要求學生把字寫美觀。如果學生從小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便能減少錯別字出現率,避免在考試當中因為書寫錯誤而被扣分,從而提高班級的出色率和合格率。
(6)制定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制定良好的工作計劃,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語文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以便能夠有步驟性、有目的性的實施教學活動。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選擇適合班級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教師應不厭其煩的進行引導和培養,并在課堂提問的環節中提高個體回答頻率。提問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檢查學生是否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創設豐富教學形式的基礎上應為學生多提供回答問題、展現自己的機會,通過提問,學生會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下,能養成認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積極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教師可設置黑板專欄,每天都在黑板的固定角落寫出一句經學生精挑細選的格言和名句。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將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所思所想用板書呈現出來。不僅可以時刻警醒自身的言行舉止,還能為寫作提供素材。
(7)增強師生互動,強化情感交流
文章中是否注入作者的情感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言辭華麗的文章未必能夠深入人心,有時還會顯得有些生硬,究其原因在于作者沒有融入個人情感,使文章缺乏感染力。有些文章在整個篇幅中沒有應用豐富的言辭,但是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深意切,文章內容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因為融入了作者真實的感情。因此,文章的精髓在于全文表達的意境和作者思想的深度,唯有烘托真實情感的作品才能引起人的共鳴。因此,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到融入個人情感對文章整體水平的影響。另外,教師在修改作文時,除了修改學生文章通順和錯別字等問題,還要寫出自己對作文的真實感受以及鼓勵學生的話語等,讓學生可以提高寫作自信心。除了文字形式的交流外,教師應將學生作為朋友看待,通過自身行為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熱愛生活,能夠將豐富的感情應用到寫作中。
總之,教師不能一味運用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而是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學生的寫作質量有很大關系,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生活的意識。以及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會,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立波.淺議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