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慧麗
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應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借助“互聯網+”對教學方案進行不斷優(yōu)化,以此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對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創(chuàng)建情景教學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其對語文閱讀重要性的認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要借助“互聯網+”的優(yōu)勢,通過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同時提升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
一、借力“互聯網+”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建立班級互動交流群,并通過班級群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教師在講解新課前,在班級群上傳關于新課內容的預習方案,例如要學習什么,可讓家長輔助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大意,勾畫重點和難點等。通過預習方案使學生能夠實現自主學習,同時提高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讓學生閱讀課文并進行錄音(可讓家長從旁協助),再上傳至班級群。這樣學生可在線上實現互動,通過聽取其他學生的朗讀再對比自己的朗讀,從中發(fā)現自身的不足。教師也要和學生做好互動,對朗讀優(yōu)秀的同學提出表揚等,對朗讀不好的學生要指出不足并給予鼓勵,使學生體會認真閱讀的喜悅。還可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收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學生之間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通過提前預習并進行有效的閱讀,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教師通過學生的線上閱讀可及時掌握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閱讀理解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通過微信群內的課前預習和學生的閱讀反饋,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其語文學習效率。
另外,對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并在線上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其在討論中學會學習和思考。教師要注意學生討論的內容,并針對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在“互聯網+”背景下,給學生搭建便捷的學習平臺,同時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使得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
二、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建語文閱讀情景教學
利用“互聯網+”的模式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情景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助于將語文閱讀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地表現出來。在創(chuàng)建“互聯網+”的閱讀情景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主題進行篩選,并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的教學素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而且有利于學生積累語文素材。教師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或圖片的形式進行語文閱讀情景教學。
以《小蝌蚪找媽媽》(圖1)為例,教師可從網上下載此視頻,在教學開始時利用視頻引入,讓學生逐漸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將青蛙的成長過程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思考: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從小蝌蚪身上能學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繼續(xù)體會,理解課文內涵。從小我們要學會獨立生活,在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等。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閱讀,或者指導學生以此為劇本進行表演等,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建情景教學,豐富小學生的語文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
再如學習《黃山奇石》時,教師借助互聯網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如黃山的奇石(圖2)、奇松(圖3)、云海(圖4)等,以此導入課本內容,讓學生通過課文閱讀結合圖片觀察,提高學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體會作者對景物描寫的精美語句: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還有對于金雞叫天都、猴子觀海等景物的描寫。教師讓學生再次通過閱讀課文,學習作者對于景物的描寫方法,從而通過形象的語言和對真實圖片的觀察來理解課文內容,并感受作者對于祖國山河的喜愛和贊嘆之情。教師還要和學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對不懂的問題要多提問,并指導學生進行探討,從而讓學生在課堂情景中提高語文閱讀水平。
總之,教師通過借助互聯網優(yōu)勢,對語文閱讀的教學實行優(yōu)化,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對學生的閱讀加強訓練,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促進學生素材知識的積累。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儲備的關鍵時期,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實時共享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多元化的學習,為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唐雪梅.“互聯網+”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6):80-81.
[2]白麗華,柳立言.“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2019,8(3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