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宣傳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將群眾文化活動與單位專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圍繞有效激發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和管理創新,本文結合具體實例,從基礎設施建設、活動形式和內容、群眾思想動態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一一做闡釋。
關鍵詞:群眾文化 活動時代價值 管理創新
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效益,文化宣傳部門必須發揮帶頭作用,深刻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積極探尋管理創新方法,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在實踐中取得理想的成果。通過傳承和發揚文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助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充分踐行行業領域的職責和使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一、群眾文化活動概述
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人們在職業工作外,進行自我挖掘、自我參與以及自我陶冶的社會性文化活動。它是一種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導向,以休閑放松為目的的文化娛樂活動,旨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傾向性、傳承性、娛樂性、廣泛性等特征,能發揮多項公共服務功能,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從宏觀角度來看,其能傳承和發揚文化,推動經濟發展,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從微觀角度來看,其能普及知識、調節精神、促進合作。此外,在整個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人民群眾是主體,活動形式和內容是客體。只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提升文化活動的服務功能和效用。[1]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文化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可以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充足的文化素材。同時人民群眾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會體會和感悟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樹立文化自信。從本質上看,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立足于本民族歷史,并從中汲取營養和能量,將文化精髓進行沉淀,圍繞其內容進行實踐的娛樂性活動。通過深入學習理論,加強知識實踐,可以使人民群眾在弘揚和發展文化的同時,享受文化蘊涵的樂趣。[2]比如打太極拳,在學習動作要領時,可鍛煉身體的各個關節。由于動作幅度適宜,動作量不大,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尤其對老年人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以及緩解疾病痛苦都有不錯的效用。在學習太極拳時,學習者必然會了解保健和養生的意義,從而使太極拳得以繼續傳承與發展。
(二)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民群眾的工作壓力和思想負擔也越來越大。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部分人的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因此,基于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空間巨大和靈活多變的契機,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公益效用,使更多人參與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高度自由的活動,能依托人們的興趣愛好、學習欲望、健身需求等進行合理分工,使自身的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同時使相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能對我國經濟建設發揮極大的助力作用。此外,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放松身心、緩解壓力、釋放情緒,從而將更多的熱情、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可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基于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精神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生活狀態。為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人民群眾從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需要充分借助群眾文化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減少疾病、陶冶情操,從而調節好自己的身心,更好地從事工作和學習。
三、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策略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現階段,我國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有“有形”和“無形”兩種方式。“有形”活動指的是以具體項目為前提,以活動內容為基礎,以實體設備為依托的文化活動。“無形”活動指的是不需要借助實體設備而進行思想層面的教育活動。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效性,應當本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保證“有形”和“無形”活動的同步進行,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從而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效益。
首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大力宣傳和推廣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社會服務性功能,使群眾能在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活動環境中,提升精神享受、緩解思想壓力以及強化身心調控能力。[3]
其次,要結合相關部門自身的經濟條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逐步完善群眾文化活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通過配備專業的活動指導專家,購買各種類型的鍛煉器材等,引進更多的人才與活動,不斷提升文化活動的影響力,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助力。
(二)掌握群眾思想動態
基于群眾文化活動所體現出來的特征,充分說明群眾是活動的主體,其他服務關系和內容是活動的客體。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精神,才能更好地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而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和效用。為響應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貫徹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方針,各行業領域必須時刻關注群眾的思想動態。通過及時了解群眾的心理問題、情緒變化、內心需求等,不斷調整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方法,進而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堅實牢固的保障。一是要積極結合本單位文化活動的發展狀況,給予足夠的人力和技術支持。比如成立專門的群眾文化活動咨詢平臺和交流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群眾的思想意識進行調查,及時了解他們參與活動的方向和意愿。通過做好思想指導和教育工作,對存在問題的群眾進行及時性的思想溝通,幫助其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二是要嚴格把關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進一步了解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精準挖掘群眾提出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改良和優化活動開展方法,在最大限度上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充分滿足群眾的真實需求和內心需要。[4]
(三)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
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尤其是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群眾文化活動有了更加寬廣的市場發展空間。受制于多種主客觀因素,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創新出現瓶頸,不能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因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立足于時代發展,盡可能地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以幫助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
具體來講,一是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助力作用,將各級單位的文化職能相協同,不斷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掃清障礙。通過將地方文化部門與基層單位部門的文化活動相融合,創新活動管理方式方法,為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提供條件和經驗。二是要立足于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通過加強宣傳參與文化活動的重要性,推廣文化活動服務,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要鼓勵每個活動者發揮“模范”作用,深入基層群眾日常生活,使群眾文化活動深入人心,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支持。
(四)完善和創新管理機制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只有科學合理地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才能為提升活動效能提供保障。因此,必須完善和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機制。
具體來講,一是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認識到群眾文化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重新定位自身文化管理的工作內容。注重分析新要求、新任務,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工,確保創新理念在實踐中能有更好地運用。二是要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和發展方向,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制度。通過建立相應的“晉升獎罰”機制,保證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性、實效性。三是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理論的專項研究。通過積極發現活動不足,借鑒其他單位的成功經驗,不斷充實自身的研究成果,從而制定出有效的群眾文化活動策略。[5]
綜上所述,為了切實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和效用,各行業應當自覺融入“大文化”的整體活動之中,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將文化活動與行業服務有機結合。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把握群眾思想動態以及完善和創新管理機制等,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活動需求,從而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價值充分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李峪霆.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與管理創新[J].文化學刊,2019(01):185-186.
[2]聞靜.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管理創新工作研究[J].大眾文藝,2019(11):14-15.
[3]趙靜琳.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中國民族博覽,2018(11):42-43.
[4]王蔡徐.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工作探究[J].北方文學,2019(18):177+179.
[5]韓明香.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1):160-161.
(作者簡介:陳夕盛,男,本科,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