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進勇
摘 要:結合一些典型的案例,從“讓學生惟妙惟肖地‘演,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辯以及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三個方面,詳細論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一些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程,顧名思義是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一門課程。縱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不難發現,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都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相連。不僅如此,在教材中還包括“交流園”“閱讀角”“活動園”和“知識窗”等板塊。
基于教材內容,結合教材板塊,筆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通常會采用以下教學策略,即讓學生惟妙惟肖地“演”,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辯”以及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下面筆者將結合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詳細論述這些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讓學生惟妙惟肖地“演”
惟妙惟肖地“演”,是指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相關教學內容。通過惟妙惟肖地“演”,學生既能夠將原本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具象化,也能夠將零零星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異彩紛呈的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據此引領學生形象逼真、深入淺出地學習相關知識。
比如說,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生命最寶貴”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真切理解父母之愛,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中的內容,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自編、自導、自演一部情景劇——“我眼中的父母之愛”。一聽要表演情景劇,學生個個積極踴躍、神采飛揚。首先,每個組的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自主創編劇本。在自主創編劇本的過程中,學生或根據教材內容,或依據生活實際,情真意切地描述“自己眼中的父母之愛”。緊接著,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對這些“父母之愛”進行整合、刪減,整合一些相近的內容,刪減一些重復的內容。之后,學生進入自導、自演環節。
聚焦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的過程,就是他們自主探究課堂新知,順利達成課堂目標的一個過程。以此為契機,學生就可以全面、深入、細致地感受與理解“父母之愛”。
二、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辯”
“辯”,即辯論。正所謂“理越辯越明”,通過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有理有據地辯,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與理解更加全面,還能夠使學生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更為緊密地連接起來。因此,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辯”,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課余生活我選擇”這一課中,有一項“活動園”活動,即讓學生圍繞“課余生活誰選擇”的話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有學生說,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選擇課余生活的能力和權利,所以,課余生活由我們自己選擇;有學生說,我們現在還是未成年人,所以,在選擇課余生活時,還是要采納父母的意見;有學生說,我長這么大,還從來沒有自己做過決定呢!課余生活事關我們的健康成長,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得聽一聽父母和老師的建議;有學生說,課余生活的確事關我們的健康成長,但同時也是培養我們興趣愛好的一方舞臺,所以,得根據我們自己的喜好選擇,無需采納父母與老師的意見……
在有理有據的辯論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明白,在選擇課余生活時,的確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以課余生活為舞臺,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同時因為自己對各種各樣的課余生活的認知有限,所以必須虛心聽取父母、老師的意見。
三、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
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主要是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相關的故事。這些故事,既可以是教材中呈現的故事,又可以是學生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舉例來說,“生活與法律”是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中“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這一課中的一部分知識。為了讓學生更為通透地理解這部分知識,筆者在課前布置了一項預習作業,即讓學生圍繞“生活與法律”這部分內容,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講述一個簡短生動的故事。因為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所以在課堂中每一位學生的故事講述得都非常精彩。有學生講述了在“淘寶”網站購物時,當買到以次充好的商品時,如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權;有學生講述了在駕駛機動車或非機動車輛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學生在聆聽一個又一個簡短、生動、精彩的故事的過程中,就可以更為深入、更為細致、更為透徹地理解生活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效益自然也會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采取讓學生惟妙惟肖地“演”,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辯”以及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等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濃厚興趣,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立足道德與法治課堂,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孕育良好的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許亞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5):101-102.
[2]孫麗,劉廣生.淺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9(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