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麗莎


摘 要: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屬于主要的學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在系統掌握深度學習內涵與價值的同時,增強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效果,完成既定的數學課程學習任務。通過將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加以展開論述與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實施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實施策略
深度學習,是以理解作為前提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將數學教材當中的難點作為學習的主要內容,組織學生主動參與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以便獲取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數學學習的重點。基于達到學生數學課程學習效果的目的,教師運用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達到既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目標。鑒于此,系統思考和分析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顯得尤為必要,擁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注重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增強深度學習效果
進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為了幫助學生做到溫故知新,增強數學課程深度學習的效果,教師需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教師講解魯教版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下題:在方格上邊依次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三角形、一個梯形,讓其均和圖中的長方形面積相等。如下圖所示。
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依據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三角形底和高的積為30。引導學生相互分享梯形畫法的時候,不同學生答案不一樣。學生A認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得出梯形上、下底和為10;學生乙認為:長方形的上下兩個長被視為梯形的上底與下底,長方形的長為5,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為10。據此,教師提出問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可以適用于長方形面積計算嗎?”經過探討之后,可以明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長+長)×寬÷2。借助此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效果[1]。由此可見,經過上述探究與分析,從中可以獲悉,教師注重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夠增強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
二、合理布置數學作業習題,提高深度學習的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包含很多教學難點,要求教師通過為學生合理布置數學作業習題的方式,使學生的深度學習效率得以提升。加大對學生習題的訓練力度,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師講解魯教版小學數學“比例”課程內容之后,為學生設計如下習題:依據比例相關性質,在括號內填寫合適的數。8∶2=24∶(? ?);1.5∶3=( )∶3.4;48∶( )=3.6∶9。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行思考填寫,根據比例相關性質,把比例當中已知的兩個內項相乘,并除以另外一個已知外項,獲取答案。以8∶2=24∶( )為例,首先計算兩個內項積:2×24=48,然后計算48÷8=6,所以答案是6[2]。所以,合理布置數學作業習題,能夠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率。
三、科學補充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數學規律
對于小學數學教材來說,其中很多內容不夠深入,為了增強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教師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應該科學補充教材中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規律,提高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講解魯教版小學數學“分數加減法”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為學生設計如下習題:計算下面題目,可以有哪些發現。借助此種方式,不但實現了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科學補充,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其知識儲備量,對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規律可謂非常有益,以便達到既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目標,充分發揮出深度學習教學模式的良好作用。
從此次論文的闡述與分析當中不難看出,系統分析與思考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顯得尤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施價值。本文通過將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從上述幾個不同的方面加以展開論述與分析:注重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增強深度學習效果;合理布置數學作業習題,提高深度學習的效率;科學補充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數學規律。希望此次研究與分析的內容和結果,能夠得到有關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并且從中獲得相應的借鑒和幫助,以便增強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施效果,進而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馮根榮,劉紅紅,李雪華.深度學習:讓數學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實施路徑及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173):153-154.
[2]賈素艷,趙新春,張一凡.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實施的方法和策略[J].基礎教育課程,2019(23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