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亞深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在核心素養的實踐中,優化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我們任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實施,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促其欲望體系的形成,能使得他們的學科思維品質等各方面得到發展,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下的基本教學理念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突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服務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獲取更廣泛的知識內容。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做好知識鋪墊,提供正確有效的指導方式,引導學生在問題中學習,逐漸養成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良好習慣,營造樂學好學的教學氛圍。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
1.注重基礎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將課本中的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物理問題出發,緊密聯系生活。在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將物理學的核心概念有效融入到每一個知識點中,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礎,從而順利開展后續的學習。另外,教師需要在知識教學階段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借助多種形式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具備自主性,最終實現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2.體現時代性
在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數據背景下,科技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價值觀念,將學生的物理學科知識進行有效融入,逐漸培養出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觀念,以熱愛祖國、關心國際時事的角度出發,注重物理學與社會生活時事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另外,物理教學應該緊密聯系近代與現代物理學的最新知識,在生產技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物理學理論研究對象逐漸由淺顯到深入。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變革,逐漸引起人們對于時間、空間、生命等問題改變了想法。物理學在揭開微觀世界的過程中,醞釀著重大突破。例如,在理論成果應用中,出現了原子能、半導體、宇航等新技術的運用等。
3.反映選擇性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教學特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效教學,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使不同地區的教學具備不同的特點,突出知識點的獨特之處。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及教學設計,盡量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針對性教學。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的物理教育教學之中,如何讓學生們有興趣去學習是尤為重要的,只有激發了學生們對物理的學習思維,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好地發展,因此我們任課教師會根據本班學生們學習的特點來高效地制定第一課的教學,讓本班的學生們在興趣素養的思維下去學習,促其發展,充分培養出學生們物理思維與好奇心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嶄新地發展。
例如,在教學《聲音是什么》這一課時,我們任課教師會借助多媒體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們呈現物體發聲的現象,如鬧鐘、電話等,讓本班的學生們初步地去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們會引導本班的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如紙、橡皮筋、筆帽和一杯水,讓他們研究怎樣讓它們發出聲音?比一比誰的方法多,中學生們演示并說明:抖動的紙張,敲擊筆帽,撥動橡皮筋等方式,這其中讓學生們仔細地去觀察其中的奧秘,能使得他們物理的興趣素養得到發展,也能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使他們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然后帶領學生們深入地走進課本知識去學習探究,激活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促其發展。中學生們會在多種方式的探究聲音的過程中,思維思考方式會逐漸地向開放性與獨特性上發展,有利于他們核心素養的產生與培養,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的教育教學策略,從而使得學生們的物理思維綜合發展。
2.構建問題情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之中,合理的“問”也是學習的重難點,也是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探究思維的載體,因此我們任課教師要以問為導向標,科學合理地創設相應的語境來使得學生們的問題思維與問題分析等能力得到發展,使得他們物理學習的素養體系得到發展,既能從學生們的角度去良好地教學,也能強化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使得中學生們的學習欲望體系得到發展,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教學策略發揮良好的作用,從而使中學生們的物理學習與動手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氣體壓強》這一課時,一看到這個詞語,中學生們會感到迷惑又好奇,借此我們任課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之中身體上有感覺壓力的存在嗎?感受過大氣壓強嗎?”然后利用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向本班的學生們詮釋真空中易拉罐變癟的實驗現象,激發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使得他們的物理欲望得到發展,讓提問成為教學的重要驅動因子,使得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課本的詳細內容,促其發展,在核心素養體系下,轉變了學生們不喜歡思考的學習狀態,使得他們的物理思維更好地發展,讓物理知識的趣味性更大,有利于實現初中物理課堂高效的教學效率。
3.結合日常生活
學習最大的動力是興趣的激發,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任課教師可以把物理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去考量,把學生們帶入到生活中去學習,使得他們更好地認識物理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思維,使得學生們可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出他們物理學習的欲望體系,促其發展,引導學生們更好地觀察生活,有利于初中物理有效地教育教學。
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這一課時,任課教師會帶領學生們去附近的水池邊叉魚、看樹的倒影、觀察彩虹等現象,讓本班的學生們從中體會到物理學知識,然后回到正式的課堂之中,帶領學生們走進課堂的知識內容,使得他們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現象。還有解釋常見的“海市唇樓”的現象,能使得學生們物理學習思維更好地發展,同時為本班的學生們設計一定的反射演示實驗,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使其探究并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質時的偏折規律,促其發展,加深學生們的物理知識認知能力,使其感悟到物理現象的魅力,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結語
教育觀念與教學能力都屬于程序性知識的范疇,只有將這此刻板的知識道理,有效地融入到實際的實踐過程中,才能進行深入地學習與理解,學生在其中可以實現角色的轉化,最終有效提升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 楊晶萍.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初探[J].中外交流,2018(1):106.
[2] 易賢.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4):7.
責任編輯? 湯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