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
摘? 要:在新時代體育教學改革實踐進程中,如何保障學生體質健康,引領學生身心同步發展,成為教師亟需解決的教學問題之一。其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是保障體育教學設計有理有據、滿足學生身心個性化成長需求的先決條件。文章通過探析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整合實踐策略,以期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質健康測試;教學整合
體質健康測試主要是指定性、定量掌握學生身體素質相關信息的檢測模式,與學生身心健康程度關系緊密。在課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師需賦予課堂教學科學性、開放性、生本性,體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學情引領下開展教學活動。然而,有些小學體育教師因為育人目標模糊、整合方法單一、教學評價片面,未能充分開展體質健康測試活動,降低體育教學質量。基于此,為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探析體育課堂中整合體質健康測試的策略。
一、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整合的關鍵點
1. 銜接
為保障學生通過學習訓練強化身體素質,在體質健康測試中表現較好,體育教師需要賦予兩者銜接性,在常規教學中有計劃地增強學生體質。例如,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對學生的體重有一定要求,教師可以在日常授課中關注體重嚴重超標的學生,鼓勵學生循序漸進地追加運動量,通過跳繩、跑步、跳操等途徑減重,同時滲透健康飲食觀念,引領肥胖學生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在體育學習和運動中保持機體健康,在體質健康測試中達標。
2. 主動
無論是體育學習,還是健康測試,學生都需要保持積極、良好的狀態,能夠從主觀出發認可教師、參與測試。這就需要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性格、學習期待,鼓勵學生給教師提出建議,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給予支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體育教師的關愛,進而投身到體育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期間強化個人體質,達到體質健康測試與教學實踐整合的目的。
二、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整合的問題
1. 育人目標模糊
通過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進行分析可知,其項目較多、類型豐富、系統全面。為避免在體育課堂上的整合打亂教學節奏,教師需要率先設定育人目標,找準兩者整合的立足點。但是,有些教師過于重視課堂教學,輕視體質健康測試,造成兩者整合效果欠佳。
2. 整合方法單一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通常情況下以考評的方式予以體現,用考評成績代表學生體質。這樣雖然可以增強體質健康測試的專業性,但是未能對體育教學改革產生深遠影響。體育教學載體較少,成為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課堂教學實踐整合路徑過窄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教學評價片面
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體質健康測試,運用有關測試結果的目的是引領學生全面成長。然而,小學體育教學評價滯后、方法陳舊且不全面,嚴重降低了部分體質差、基礎弱、體育運動興趣低的小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講解體育知識和技能。
三、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整合的策略
1. 確保育人目標清晰
以跑步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在引領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呼吸節奏的基礎上,滲透跑步有益于心肺系統健康的理念,率先進行跑步測試,了解學生身體狀況。根據學情設計不同程度的訓練計劃,以周為單位進行小測,結合小測結果鼓勵學生調整訓練計劃,延長跑步距離和時間。這樣不僅賦予了體育課堂生本性,還助力學生在體質健康測試中取得好成績。
2. 豐富教學整合模式
為了使學生了解體質健康測試,用測試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創建同組異質的學習小組,各組成員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相互幫助,在隨堂體質測試中相互監督,打造穩定、和諧、民主的體育學習環境。期間,教師負責引導與敦促,賦予體質健康測試常規性和生本性,使學生在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下完成跑步、跳遠等體育學習任務。
3.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在體育教學中用該標準要求學生,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其次,教師可以運用過程性評價手段,以小組學習為例,教師需要明晰組內成員差異,根據差異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付出,看到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下互幫互助、共同成長;最后,教師要善于自評,反觀體質健康測試在體育課上整合的不足,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研,通過教研成果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使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標準的應用更為妥當。
綜上所述,為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活動與時俱進,教師要確保育人目標清晰、豐富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整合模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實踐整合質量,賦予體質健康測試常態化、生本性,在此基礎上達到完成小學階段體育教學任務,并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力. 排舞對水平一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2]鄭世海,季德超. 信息技術引領學生成長:信息技術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融合的行動研究[J]. 教育,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