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然
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創建于1978年,校園占地面積100多畝,現有教職工432人、學生6000多人。學校先后獲評河北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推進,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和學校實際,精心制定了《圍場二中課程體系建設方案》。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學校逐漸形成了“一主兩翼”的精彩課程體系:一主,指向作為學業基礎的國家必修課程,為“核心課程”;兩翼,一翼指向促進智慧成長的“學科拓展選修課程”,一翼指向關涉人格成長的“德育必修課程”。
學科拓展選修課程
理念建構
學校依據整合性原則、實效性原則、建構主義原則和靈活性原則,構建了精彩、活躍的“學科拓展選修課程”體系,通過多門選修課程讓學生“活”起來,培養敢作敢為、明理大方、有個性的精彩少年。
課程體系特點——
多層面結合。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縱向地將多層面的課程結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的育人合力,為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多角度結合。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育人方式、育人目標靈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多角度育人的良好局面,讓學生綻放生命的精彩。
多途徑結合。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采用不同途徑,推進課程體系的實施和發展。
課程體系維度——
精彩,讓身體“活”起來。開設街舞、輪滑、珍珠球、足球、繩操等十余門國家及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強健體魄,成就健康、青春、向上的精彩生命。
精彩,讓心靈“活”起來。開設心理劇、《詩經》誦讀、京韻、古箏、評劇等16門國家及校本課程,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豐潤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打好生命底色,讓他們享受成長的快樂。
精彩,讓思維“活”起來。開設課本劇、用語言連接世界、生物探秘、趣味數學等15門國家及校本課程,成就活潑、好問、善動、勤思、樂進的精彩生命。
精彩,讓交往“活”起來。開設禮儀、小記者團隊、邊說邊做等12門國家及校本課程,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文明、和諧、知禮、明理的精彩學生。
實施途徑
多育激活:強調德、智、體、美、勞互動共生,旨在營造一個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課程環境,以全面發展和綜合進步為價值取向,激活學生的生命潛能。
課程靈活:強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及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課程建設講求實效、創新、靈活,把知識與學生成長和諧互動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據。
多元推活:強調學校與社會的相互影響、相互幫助,主張形成教育合力,借助各種校內外資源,構建有活力、開放、全面的課程體系,推動學校課程建設更加靈活。
文化助活:強調學校文化在培養和教育學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用文化為課程體系增活助力,滋潤師生的心靈和智慧,達到全面、持續育人的教育效果。
德育必修課程
圍場二中體量較大,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教學及管理效果存在明顯差異。怎樣快速提升年輕班主任的管理素質,使全校和諧統一向前發展?為此,學校展開了系統化的德育教研活動。
成立德育課程領導小組。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德育副校長主抓,德育主任、年級主任為主要成員的德育課程領導小組,強力推進德育課程實施,抓落實,抓反饋,抓效果。
分配備課任務。按照班級課程安排,要求每位班主任精心設計一節班級德育課,通過體驗、參與、創新、任務探究等多種活動方式,做真正靈動、走心的班級德育。所有備課成果(教案、課件等)一律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到學校德育課程庫。
成立班級課程研討對子組。依據各班主任的個人特點、工作優勢、內在潛力等,組織同年級班主任結成對子組,在備課、研討、班級教研、班級課程宣講等項目上進行“一加一”互助,榮辱與共,借此營造科研氛圍,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健全備課制度。學校采取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集中研討與分散研討相結合、分層指導與主管把關相結合的方式,嚴格制定班級課程備課制度,做到不備不議、備不好不指導、指導不好不研討、研討不好不上,保證課程效果。備課定時間(每月集中教研2次)、定地點(年級會議室)、定主題(年級主任和德育主任根據學段及節點需要擬定2個,提前一周通知到備課人及班級教研組成員)、定備課人(包括指導人和發言人)、定評價標準(所有參與的領導和首席班主任負責評分)、定流程(課程主備人接到備課任務后,自行完善并和互助組成員一起研磨修改備課方案,之后找相應年級主任、年級德育主任二次或多次研磨修改,然后在班級教研時間由課程主備人負責展講,所有參與的領導和首席班主任負責評分,教研組成員提出改進意見直至完善。每個人都要積極參與,參與人的態度和有效建議,作為優秀德育課程評選和魅力班主任評選的參考)。研討結束后,各成員拷貝相關材料,并根據自己班級及個人實際情況做最后修訂,準備上課。學校檢查班級上課情況,評價課程效果。學生填寫班級課程記錄,學期末集結成冊。班級設專人負責整個班級教研活動記錄,填寫教研活動記錄本。學期末組織優秀的、有代表性的班主任進行交流、展示。
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體系是實施學校課程建設方案的關鍵。圍場二中課程評價遵循“學生為本,發展為本,重在過程,重在選擇”的原則,重點關注課程的自創性、生成性和實用性。評價采用“學生對課程的滿意率調查”“課程執教教師自評”“學校評價”三位一體的方式進行,同時兼顧學校領導小組的評價。
課程滿意率調查(50分)。學校制定課程滿意率量表,在一輪課程結束后,讓學生對所學課程做出滿意度評價。若滿意率低于60%,學校將取消該門課程;若滿意率位居所有課程前十名,學校則根據相關制度予以獎勵。
課程執教教師自評(20分)。學校制定課程執教教師自評量表,在一輪課程結束后要求教師從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自評,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輪課程做好充分準備。
學校評價(30分)。學校制定課程評價表,在每一門課程結束后,評價人員要對課程實施情況及效果等進行評價,并對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其能夠及時調整并逐步完善課程。
在課程改革中,圍場二中堅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于強化學校特色、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的原則,加快課程建設,轉變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教師。“一主兩翼”課程體系融合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體現了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在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促進學生在共性基礎上的差異發展、全面發展,綻放生命的精彩。
(作者單位: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